泰禾發展集團

泰禾發展集團

廣西泰禾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在廣西欽州泰禾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基礎上組建的一個控股集團母公司,其下屬有6個子公司。其中全資子公司廣西欽州泰禾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欽州汽車總站,具有國家一級客運資質企業。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泰禾發展集團
  • 總部地點:廣西
  • 公司性質:控股集團
  • 原名:欽州泰禾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等級:國家一級客運資質企業
  • 註冊資本:5000萬元
  • 企業精神:融匯天地,自強致遠
組織機構,企業戰略,指導思想,規劃期時間,主要經濟指標,發展思路,新的產業優勢,發展理念,公司上市,構建新文化體系,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經營理念,

組織機構

廣西泰禾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下屬6個子公司,共25個分公司。
泰禾發展集團

企業戰略

“二五”是集團公司實施三大支柱產業建設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編制集團公司“二五”發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集團公司的發展實際,緊緊圍繞欽州市“建大港、興產業、造新城、強科教、惠民生”的發展方略,依託欽州港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欽州港口岸為國家級整車進口口岸、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國務院新批准欽州港口岸擴大對外開放以及欽州市委、市政府要把欽州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航運物流樞紐的有利機遇,全力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制定的“3356”發展思路,確立集團公司新形象,有所為,有所不為,找準定位,以創新為動力,以品牌為抓手,加快發展,使集團公司整體實力再上一台階,員工樂業,企業發展,為欽州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規劃期時間

2011-2015年

主要經濟指標

“二五”期末集團公司實現的主要經濟指標:
客運量3800萬人次,年均增長15%。
客運周轉量:45.2億人公里,年均增長16%。
營業收入:11.5億元,年均增長15%。
其中運輸收入5億元,房地產銷售收入3億元,物流商貿收入3億元,其他收入5000萬元。
籌融資投入:站場投入6億元,車輛技改投入6億元;物流商貿投入6億元;房地產開發投入12億元。
客運車輛擁有量1000輛(其中公營車、股份合作車及產值承包車400輛;其他經營模式車600輛)。
貨運車輛擁有量1000輛(其中公營車50輛;其他經營模式車950輛)。
新增儲備開發土地500畝,房地產開發面積30萬平方米,商業面積5萬平方米,持有商業辦公物業面積35000平方米。
實現淨利潤:3000萬元,年均增長8%;二五期末上繳稅費1億元。
資產:15億元,年均增長7 %。
員工收入:人均年收入3.50萬元,年均增長8%。
集團公司至“二五”期末基本建立起集團公司三大支柱產業,泰禾成為績效更優、平安順暢、泰禾文化理念形成的和諧企業集團。

發展思路

“二五”時期集團公司發展思路
為促進經濟快速增長,提高總體效益,集團公司在“二五”規劃期間將深入貫徹實施集團公司制定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三大目標,實施三大戰略和模式,培養、引進五類專業人才(簡稱5.10人才),推行六個創新,簡稱“3356”發展思路。
三大目標即:運輸產業目標;房地產產業目標;物流商貿產業目標;
三大戰略和模式:即實施運輸經營集約化品牌戰略,構建站場布局網路化模式;實施房地產開發品牌戰略,探索商業地產營運融資模式;實施物流商貿專業市場建設戰略,探索代理經銷中高檔品牌模式。
培養和引進五類專業人才(簡稱5.10人才):一是運輸經營管理與汽車運用工程複合型人才;二是土木工程專業人才;三是企業策劃行銷專業人才;四是物流商貿信息化集成管理專業人才;五是資產營運管理專業人才。
推行六個創新:即創新市場應變能力;創新科技管理能力;創新團隊協同能力;創新用人選人機制;創新評價考核機制;創新經營管理機制。
(一)努力實現三大目標建設。一是運輸產業目標:運輸收入5億元。客運量3800萬人次,年均增長15%;客運周轉量:45.2億人公里,年均增長16%。站場籌融資投入6億元。車輛技改投入6億元,客運車輛擁有量1000輛。(其中公營車及股份合作車400輛;其他經營模式車600輛),貨運車輛擁有量1000輛(其中公營車50輛;其他經營模式車950輛)。二是房地產產業目標:房地產銷售收入3億元。房地產開發融資12億元,房地產開發面積30萬平方米,商業面積5萬平方米,持有商業辦公物業面積35000平方米。三是物流商貿產業目標:物流商貿收入3億元,融資投入6億元,完成兩園區兩中心的規劃立項和建設(宏達物流中心開業及完成二期建設,籌備建設完成廣西北部灣汽車交易物流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大欖坪物流園區,積極籌劃皇馬貨運物流中心),建成汽車品牌4S店5家和直營店3家。
(二)實施三大戰略和模式
1.實施運輸經營集約化品牌戰略,構建站場布局網路化模式。
“二五”期間,運輸產業作為基礎產業,為應對高速鐵路營運帶來的衝擊,要樹立高度危機感,要加快客貨運站場規劃建設,加快運輸結構調整,沒有快鐵的熱點線路要重點發展,推行經營模式創新,採用公營車、股份合作、產值承包、經濟責任承包等多種形式發展客運車輛,涉足城市公共運輸領域,構建“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模式,開拓旅遊客運和國際運輸市場,大力發展甩掛運輸、貨櫃運輸、廂式貨車運輸、冷鏈運輸、零擔快運等運輸組織方式,試行公營貨車模式,完善三級客運網路建設,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效能,實現集團公司道路運輸業跨越式發展;
(1)實施客運班線集約化經營五年攻堅計畫,推進客運經營集約化和規模化,加快客運班線改造,重點發展公營車和股份合作車,計畫用3年的時間,使公營車和股份合作客車數量達250輛以上,“二五”期間車輛技改投入6億元,車輛數達到400輛以上。
(2)以涉足城市公共運輸經營領域為契機,加快“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經營模式發展。在未來的“公鐵競爭”中,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搶占先機,實現經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羸。
(3)抓住欽州臨海工業快速發展的機遇,加快超長途班線及其它班線的開發,搶占客運市場份額,構建通達長江以南主要城市的長途客運網路,實現運輸結構長、中、短運輸方式同步發展的目標。
(4)大膽推行承包經營模式創新,通過挖掘企業內部潛能,規範和完善營運客車經濟責任承包方式。通過對公司現有客運班線有效整合,實施客運班線分級管理和承包經營模式差異化管理,打破原來單一經濟責任承包方式,試行腳踏車淨值抵押承包和班線競標承包等方式,通過細化管理和內涵發展實現經營收益的穩步提升。
(5)加快推進新客運站場規劃建設,完善市、縣(區)、鎮(鄉)三級站場網路,主導客運市場。“二五”期間,根據《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北海欽州防城港組合樞紐總體規劃》的要求,要完成欽州汽車南站的建設,並爭取2011年投入使用,加快建設欽州城西客運站和欽州港客運站,參與規劃建設欽州綜合客運樞紐站、靈山城西客運站,加快重點鄉鎮站建設的步伐,特別是小董、陸屋、舊州站等,實現三級客運站場網路化。“二五”期間站場建設融集資金6億元,年均投入1.2億元。
(6)靈活運用行業管理新政策、法規和要求,強化精細化、差異化管理,推行特色服務,實施品牌戰略,最佳化結構調整,突出比較優勢,提升客運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7)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加快貨物運輸業的發展。在發展貨運車輛的同時,積極發展甩掛運輸、貨櫃運輸、廂式貨車運輸、冷鏈運輸、零擔快運等運輸組織方式,實現從量變到質變。依託物流園區的建設,規劃建設1至3個貨運站場,構建有形的貨運市場,並爭取達到一級貨運企業資質。
(8)切實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公司長效安全保障體系,完善安全責任追究制度,為道路運輸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2.實施房地產開發品牌戰略,探索商業地產營運融資模式。
品牌戰略就是公司將品牌作為競爭力的核心。品牌是市場經濟競爭中的產物,行銷的核心是品牌,泰禾是公司的品牌,隨著房地產開發經驗的積聚,人脈的匯集,要逐步樹立起泰禾房地產開發的品牌。探索利用品牌和已有資源進行整合運作、資本運營、引進合作夥伴等商業地產多元化籌融資模式,在“二五”期間實現籌融資12億元,把房地產業建設成為集團公司的新興支柱產業。
(1)完善機制和管理制度。
要使房地產業走上規範化軌道,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發展目標,“二五”期間必須建立和完善房地產開發項目的運行機制、動態績效管理和激勵體系。
(2)積極應對國家對房地產業的巨觀調控政策,規避不利因素,“二五”期間積極探索集團公司房地產業新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商業地產和旅遊地產項目。
商業地產也即商業用途地產,如購物中心、寫字樓等。發展商業地產項目,可以通過包裝形成商業地產金融。
‚旅遊地產是指依託旅遊資源而建,集旅遊、休閒、度假、居住為一體的置業項目。如產權酒店、度假別墅區等。
(2)做好綜合資本運營。一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項目包裝進行融資。房地產開發是資金容量較大的行業,要充分利用集團公司品牌影響力和現有資源進行整合運作、資本運營、引進合作夥伴等多元化籌融資,“二五”期間實現融資12億元,房地產資質升級為一級。
(3)繼續做好房地產開發的土地儲備工作,“二五”期間爭取500畝土地的儲備量。
(4)“二五”期間抓緊泰禾·盛世名門項目建設的推進。浦北舊客運站財富廣場項目“二五”前三年完成開發建設。泰禾·江山美地項目通過運作引進合作夥伴,吸引外來投資,打造高品位時尚住宅區。
(5)確立房地產發展的戰略規劃,建立起一支過硬的項目管理隊伍,培養出三個完整的開發團隊。房地產開發的戰略定位是立足欽州發展,“二五”中後期適度向周邊城市發展。
3.實施物流商貿專業市場建設戰略,探索代理經銷中高檔品牌模式。
市場環境是發展物流商貿的依託和核心,欽州已具備大物流建設的有利條件。我們要整合集團內部資源,積極申報國家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在互動的良性循環中完成物流商貿建設發展目標。
(1)依託欽州的區位優勢,迎合欽州保稅港區、國務院新批准欽州港口岸擴大對外開放、國家級整車進口口岸和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的有利環境,審時度勢,整合集團內部資源包裝成享受政策扶持的1至2個關鍵性項目,在互動的良性循環中完成產業建設發展目標。
(2)推進具體項目的規劃和立項,融集建設發展資金。具體為兩園區兩中心:一是籌備建設完成廣西北部灣汽車交易物流產業園區。2011年完成項目選址和征地560畝。2015年基本顯現出一個集汽車交易市場、大型倉儲堆場、貨櫃中轉站、大型貨運車輛停車場、物流商貿綜合服務大樓、汽車綜合維修服務中心、大型加油站、汽車駕駛資格培訓等為一體的廣西北部灣沿海最大的汽車交易集散市場。二是規劃建設大欖坪物流園區;三是完成宏達物流中心二期建設;四是積極籌劃皇馬貨運物流中心建設。
(3)很好利用欽州港宏達物流中心這一平台,“二五”期間打造出一支集團公司熟練掌握物流商貿產業知識直至經營管理的人才隊伍。
(4)在“二五”期末物流商貿實現收入超3億元,融資投入6億元。在倉儲堆場、物流配送、汽車銷售、百貨超市加盟連鎖等方面要有所作為。汽車銷售公司在“二五”期間,要建成汽車品牌4S店5家和直營店3家。匯通快運分公司的快遞業務,立足廣西,在“二五”前期(2012年前)要爭取開通欽州、南寧、玉林、柳州、梧州、桂林等地網路。“二五”期間根據市場的需要,開通物流配送業務,爭取開通南寧、玉林、柳州、廣州、深圳等地零擔班線。
(三)著重培養和引進五類專業人才(簡稱5.10人才),一是運輸經營管理與汽車運用工程複合型人才;二是土木工程專業人才;三是企業策劃行銷專業人才;四是物流商貿信息化集成管理專業人才;五是資產營運管理專業人才。
企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加強各類人才的開發、培養和使用,量才而用,使各類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骨幹力量。企業注重和員工的心靈溝通,從科學管理理念出發,建立正確的選才原則,成立專業人才庫,強調把人看成是一種資源,而不是成本,建立起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關係。
(四)推行六個創新,即創新市場應變能力;創新科技管理能力;創新團隊協同能力;創新用人選人機制;創新評價考核機制;創新經營管理機制。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更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第一步。創新市場應變能力能有效提高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發展的能力。創新對管理科學的運用,對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進行最佳化整合的管理,提高企業經濟發展水平。團結就是力量,採取各種新途徑增強員工之間的凝聚力,使員工團結友愛、互助合作,能提高效益。企業的興衰成敗取決於如何用人。人才選拔要堅持尊重人才、以人為本、崗位競爭、擇優錄取原則;考核評價是“指揮棒”,是風向標。創新評價考核機制,使得人才選拔更科學合理,人力資源配置更最佳化。經營模式應隨市場變化而變化,因循守舊只能導致僵化;必須適應時代緊隨市場導向,客觀妥善處理供求關係,實現產品服務既惠民又提高效益。

新的產業優勢

調整集團公司其他業務,整合成為新的產業優勢。
集團公司實施三大支柱產業建設,是圍繞集團公司的發展目標及市場的發展變化做出的。“二五”期間集團公司對其他業務,如酒店業務、物業管理等也要找準市場定位和作出規劃。

發展理念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實現科技管安全,夯實安全生產的基礎。

公司上市

推進培育公司上市的基礎準備工作
“二五”期間要推進培育公司上市的基礎準備工作,為公司“三五”規劃培育上市走出實質性的步伐。“二五”期間:一是做大資產規模,使資產規模達到15億元;二是要做大收入,實現收入超11億元;三是提高效益,實現淨利潤3000萬元以上。

構建新文化體系

以企業精神為主線,構建集團公司全新的企業文化體系,搞好集團公司形象策劃,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和忠誠度。
1.以企業精神為主線,構建集團公司全新的企業文化體系,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和忠誠度。
集團公司重新凝練了“融匯天地,自強致遠”為企業精神、“誠實守信,勤學多思,協同忠誠,厚實仁和”為核心價值觀,“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品牌為抓手,以效益為中心,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實現集團發展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管理標準化”為經營理念,建設和完善集團公司企業文化理念體系,使企業文化為廣大員工所認識、認同,增強集團凝聚力,促進員工振奮精神、團結協作、務實高效、充滿激情地為集團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共同為實現集團公司的奮鬥目標而努力工作。
2.完成集團公司整體形象策劃,完成企業廣告語、企業精神、企業標誌、企業目標、企業簡介、架構、歷史、經營戰略、管理狀況、企業成就、文化理念、人才隊伍、未來展望等設計,形成一整套聲像宣傳集團公司形象資料。

企業精神

“融匯天地,自強致遠”

核心價值觀

“誠實守信,勤學多思,協同忠誠,厚實仁和”

經營理念

“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品牌為抓手,以效益為中心,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實現集團發展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管理標準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