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皇(古代有三皇之一)

泰皇(古代有三皇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泰皇,是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李斯說古代有三皇,其中泰皇最貴。泰皇,較後的書稱為人皇,即傳說中的太昊伏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皇
  • 解釋:人皇,即傳說中的太昊伏羲
  • 記載:《史記·秦始皇本紀》
  • 別稱:人皇
釋義,帝王,神名,考源,記載,

釋義

帝王

①泰皇:即人皇氏,簡稱人皇,又稱居方氏,是地皇氏鉅靈之子、提挺氏之父。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李斯說“古代有三皇,其中泰皇最貴”。
李斯之後的史書,稱泰皇人皇,指的是伏羲氏(又稱羲皇太昊,是燧人氏華胥氏之子)。

神名

李斯本為楚國人,楚國貴族所祭拜的神叫東皇太一(或泰一),也稱泰皇

考源

在位起訖:距今約70萬——20萬年前。
生卒年:略。
出生地:刑馬山(傳說中的仙山,位置不詳)。
泰皇
立都:九城(弟兄九人各據一方,分設九城)。
年號:人皇氏。
人皇又稱人皇氏,九頭氏,居方氏,傳說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舊有三皇五帝之稱,三皇曰天皇、地皇、人皇。《史記·秦始皇本紀》:“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唐 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人皇九頭,乘雲四,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按《漢唐地理書鈔》輯《榮氏遁甲開山圖》云:“人皇兄弟九人,生於刑馬山,身有九色。”當是其所本。史書上說,人皇氏兄弟九人共同出生於仙家聖地刑馬山,他們拜仙人為師,後來共同出山治理中國。當時地皇氏已經衰敗,天災人禍橫行,地裂山崩,洪水泛濫,人類再次面臨滅頂之災。人皇氏兄弟九人分大地為九區,每人各居一方,帶領人類抗災自救。經過多年奮戰,終於戰勝自然災害,使人類得以生存下來。於是他們在各自居住的地區建都立國,共稱人皇。
泰皇泰皇
人皇氏後來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史書上說他們兄弟九人“駕六羽,乘雲車,出谷口,依山川大地之勢,分大地為九州,兄弟九人各居一方,傳一百五十世,立國四萬五千六百年。”
應該說,這是中國上古時代,人類為了生存而進行的又一次成功的分裂。
在地皇時期的最後階段,全球的氣候再次由冷變暖,受暖流氣候的影響,冰川逐漸融化造成了海洋水位上升,海水再次侵入大陸的低洼地帶,中國的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被海洋吞沒,人類遭遇了空前的災難。
成千上萬的人類死於海浸,倖存者只好向高原和山地逃亡。
人皇時期的所謂分政,實際上就是分散逃亡;所謂抗災自救,也就是躲避洪水;所謂兄弟九人,是指各部落群體的首領;所謂的九州,也並非只有九個地區,古人以“九”為多,“九”常常用來表示多的意思,顯然這裡的九州是指很多區域。當時居住在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人類,在大洪水的逼迫下,化整為零,分割成眾多的小部落群體,每個群體或數十人,或數百人,他們在頭人的帶領下,逃亡至理想的高地,劃定本部落的勢力範圍,建立新的統治區域。部落之間各自為政,互不侵犯,和平共處。
這次海浸造成的人類大遷徙,使中華人種再次向四方擴散,他們的足跡不僅遍布中華大地,而且還有部分人類走出中國,走出亞洲,並走向非洲和歐洲。
人皇時期的地質年代為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的中晚期。
人皇時期的考古年代為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中期。
泰皇泰皇
1927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一個山洞裡,中國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距今約50萬年的中國猿人舊居,獲得了中國猿人的頭蓋骨、牙齒、肢骨以及大量的石器,被考古界命名為“北京猿人”,或稱“北京直立人”。
經過科學考證,這一時期的中國人類已經能夠直立行走、奔跑,他們的上臂和手的靈活性已經和現代人相差不遠,他們的身高大約有156厘米左右。他們所製造的石器已經很精緻,所選用的材料都是堅硬的水晶、砂岩、燧石、石英岩等。他們已經能夠使用火和管理火。
由於當時全球氣溫升高,北京的氣候比現在溫暖許多。“北京人”居住區的周圍有河流、沼澤、森林、草原和沙漠。他們幾十人居住在一起,過著狩獵、捕魚和採集的生活。人皇時期的社會組織依然是血緣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仍為血緣群婚。不過此時他們已經知道了羞恥,開始用串起來的樹葉和樹皮做衣服遮體。
泰皇泰皇
史書上說,人類從人皇開始至黃帝政權結束共分為“十紀”:
一是“九頭紀”,即人皇時期的兄弟九人執政。
二是“五龍紀”,有兄弟五人分而為政,名為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三是“攝提紀”,共五十九姓治天下。
四是“合雒紀”,以三姓治天下,教人居住在山洞裡。
五是“連通紀”,以六姓治天下。
六是“敘命紀”,以四姓治天下。
七是“循蜚紀”。
八是“因提紀”。
九是“禪通紀”。
十是“疏仡紀”。
自“九頭紀”至“敘命紀”,共傳八十三個政權。
“循蜚紀”以後記載不詳。
“禪通紀”終於炎帝神農氏。
“疏仡紀”則始於黃帝軒轅氏。
從古史記載中得知,自人皇時期至黃帝時期,中間還有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最少也有三十萬年。在這數十萬年間,中華人種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不斷地分支擴散,他們的足跡遍布西部高原、北部山區、東部平原和南部沿海,其活動中心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
這一時期還有部分中華人種,遷徙到西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在那裡定居,成為當地的永久性居民。

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史記·秦始皇本紀》:“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那么,泰皇是誰?《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神農黃帝軒轅伏羲即人皇。《尚書大傳》和《白虎通義》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而《運斗樞》、《元命苞》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此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鑑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由此看來,伏羲、神農占了三皇之兩席,諸說基本一致,而第三位究竟是誰,分歧較大。
天皇:在位起訖:距今約300萬——170萬年前。
生卒年:略。
出生地:天靈山(傳說中的仙山)。
立都:天都(傳說中的天帝都城)。
年號:天皇氏。
古史記載:盤古之後是天皇。
天皇又稱天皇氏,傳說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史書上說:“天地初立之時始有三皇。”說天皇兄弟十三人,號稱“天靈”,其中有一人先發明了數字,繼而又發明了“天干”、“地支”,人們認為他是位了不起的聖人,便推舉他為領袖,號稱天皇。其餘十二人都帶領自己的部族各居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
地皇 (上古三皇之一)
地皇又稱地皇氏,傳說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史書上說:“天皇之後,地皇興起”。地皇共有兄弟十一人,興起於熊耳、龍門等山。
此外,神農氏因功績偉烈,亦被尊為“農皇”,又稱“地皇”。《尚書大傳·卷第四》說:“神農為農皇也。……神農以地紀,悉地力種穀疏,故托農皇於地”。指其功德之實質在發揮地力,亦稱“地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