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行宮(原名“泰山聖母殿”)是位於城關街道後營學校院內的寺院,建於1736年至1795年(清乾隆年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山行宮
- 地理位置:山東省東明縣
泰山行宮(原名“泰山聖母殿”)是位於城關街道後營學校院內的寺院,建於1736年至1795年(清乾隆年間)。
泰山行宮(原名“泰山聖母殿”)是位於城關街道後營學校院內的寺院,建於1736年至1795年(清乾隆年間)。1961年,河南省文物普查隊認定為泰山行宮。原有大殿、後殿及配房共20間。“文革”期間配房被拆掉,僅存大殿、後殿。...
泰山行宮因祭祀泰山女神得名。宮址在西園商場西側(現五星家電北面)。明代稱準提庵(明代崇禎記載),到清代改稱佑生祠,又名泰山廟,俗稱奶奶廟(清代道光《泰州志》記載),後改名泰山行宮。民國17年(1928年)因禁淫祠,廢去泰山行宮名稱,復稱古準提庵。該廟建於哪個朝代沒有詳細記載,據廟中第10代尼姑講...
位於惠民縣城北12華里的省屯鄉省屯街西北隅。泰山行宮,亦稱碧霞元君行宮。該建築為魯北地區僅存的明代建築珍品。行宮坐北向南,東西長16米,南北深7米,建築面積112平方米。行宮原有前後兩殿,後殿早已拆除,現存前殿屬民族古典建築,頂部用黃綠琉璃瓦覆蓋,飛檐翹角,屋脊兩端有飛鵐,東西兩山外用琉璃方磚浮雕鑲嵌...
泰山行宮,又名碧霞元君祠,原址位於如皋城中偏北。明隆慶六年(1572年),壘土數丈,堆成人造山,取名泰山,亦稱碧霞山。山上建碧霞元君祠,供奉碧霞元君,亦名泰山行宮。明萬曆四年(1576年),在山前建造佛教廟宇伏海寺。至清代,山上山下成為佛道合一的宗教場所,統稱泰山廟。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寶金山泰山行宮位於邊院鎮興隆村西北寶金山南面山腰,建築時代不詳,縣級(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院為石砌四方土台,高2.6米,東西寬16米,南北長20米。土台南面有台階,寬3米,長8米,共29級。行宮 自寶金山南麓沿石階而上,約300石階即到行宮。大殿 泰山行宮大殿居中,磚石土木結構,面闊3間,東西寬9.32米...
臨清市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是聊城市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位於臨清市東環路南段新華辦事處桑樹園村,臨世界文化遺產古運河。現為山東省和諧宗教活動場所、聊城市和諧宗教活動場所。歷史沿革 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歷史悠久,古樹名木眾多,環境優雅,建築風格古樸,占地25畝,建築面積2749平方米。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形成...
分香嶺泰山行宮,又名石佛寺,位於平陰城南12.5公里的玫瑰鎮北石硤村東的靈芝山中部分香嶺上。始建於 明,重修於清道光、光緒年間和民國時期。發展歷史 相傳,古代有 一位聰明美麗的姑娘名叫“靈芝”,精通醫術,心地善良, 常自採藥草,為窮人治病,且分文不取,被當地民眾親切 地譽為“靈芝仙子”。有一次...
泰山廟座北朝南,前有廣場,甚為寬敞,西面、南面均臨運河,因有:“運河環繞碧霞宮”之說。整座寺廟均為中國古典式建築,前殿為天王殿,石獅雄峙門兩旁,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兩棵木旗桿高30米,卓然矗立廟門兩旁,又有一高約20米、18節的鐵旗桿立於大門西旁如杵擎天。山門巨幅石匾上刻有“泰山行宮”四字,...
長興村泰山行宮 長興村泰山行宮是歷史地名,位於長興村,明代建成。紀念人物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所屬村落和紀念人物而得名。歷史沿革 於明代建 成。
洄村泰山行宮 洄村泰山行宮是歷史地名,位於淄川區崑崙鎮洄村村北,故得名。地名含義 因地理位置而得名。歷史沿革 建築明顯呈清代風格,1994年重修後,殘損部分基本按原樣修 復。
泰山行宮碑立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地處周大莊村西頭路南,東鄰周大莊村,北靠周大莊後路,西連豐碭路,南接村民宅。文物歷史 泰山行宮在清鹹豐三年(1853)黃河決口時淤於地下,碑於1983年農民在挖紅芋窖時挖出,現立於天師府院內保護。泰山行宮碑為青石質,圓首碑,通高2.36米,寬0.72米,厚0.12...
重修泰山行宮碑為民國時期所立,位於徐州市沛縣安國鎮劉邦店村村委會南100米。文物歷史 此地地處沛縣西北部,地跨大沙河兩岸,全部為沖積平原,地表坦蕩。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河漫灘地表多為粉沙覆蓋,土壤全系沙質土,適於機械化耕作。已形成較密的平原梯級河網,環境優美,綠化成績顯著,電力充足,交通便利。屬暖...
泰山民間香社,源於漢唐,興於宋代,至明清進入全盛時期。以碧霞元君和東嶽大帝為主要朝拜對象的民間香社,是宋代中期以後出現的。“香火自鄒、魯、齊、秦以至晉冀”(《天咫偶聞》),所以不便組織到泰山朝拜者,則捐資在當地修建“泰山行宮”。13.民間樂舞 泰安城鄉每逢節日,是民間樂舞最為活躍的時候,踩高蹺、...
《題淮陰泰山行宮廟》是北宋詩人徐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作品原文 泰山隆隆,作鎮於東。有如配林,在淮之陰。厥廟維嚴,厥貌維肖。斯民奉之,是為別廟。作者簡介 徐積,宋楚州山陽人,字仲車。性至孝。初從胡瑗學。英宗治平四年進士。中年耳聾,屏處窮里,而知四方事。自少及老,日作一詩。鄉人有爭訟,...
慶雲台,又名“泰山行宮”,位於今慶雲縣治北10公里。鹽山縣慶雲鎮西關西頭,原鬲津河北岸。建於明洪武六年(1373),占地面積約4000多平方米。為舊誌慶雲八景之一。行宮簡介 相傳姜太公保大周統一天下,各大小官員及眷屬均封神位,泰山頂封讓於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為西地長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宮,為其...
岱陽觀,又名“泰山行宮”,民間俗稱“碧霞元君祠”、“奶奶廟”,位於孫伯鎮大石橋村西約300米的護魯山口處。護魯山泰山行宮依山勢而建,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分前、中、後三院,占地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所有建築除碧霞元君祠、送子娘娘殿為磚石土木結構外,其餘均為石質結構。岱陽觀因坐落於泰山...
保定西下關靈雨寺, 是保定八景之一的“西剎秋濤”。城內有座廟宇,叫泰山行宮。儘管一在城內, 一在城外, 卻都建在一條平行線上。提起這兩座廟來, 還有段趣聞呢。保定西下關靈雨寺, 是保定八景之一的“西剎秋濤”。城內有座廟宇,叫泰山行宮。儘管一在城內, 一在城外, 卻都建在一條平行線上。提起這兩座...
據尚存的明萬曆三十四年“泰山行宮”碑載:“古駢南五十里許,有禪堂崮,高萬丈,薄青雲,侵碧漢。其內珍珠泉、仙人洞,景物隨地涌奇,不勝枚舉。既稱禪堂,必其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誠吾朐之大觀也。”禪堂崮兩峰對峙,高聳碧霄,其東峰之險,無路可登,四周均為高十數米至二三十米之懸崖,仰視令人目眩,唯...
相傳姜太公保大周統一天下,各大小官員及眷屬均封神位,泰山頂封讓於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為西地長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宮,為其歇間,故名曰泰山行宮。另有泰山奶奶回娘家之說,相傳泰山奶奶是慶雲人,建泰山行宮就是為了迎請泰山奶奶回家居住。當地有“慶雲閣、海豐塔、東光縣的鐵菩薩”之說,泰山行宮主體...
慶雲宮是在原泰山行宮的基礎上恢復擴建的道家文化旅遊勝地。原泰山行宮始建於明朝,在明清鼎盛一時,相傳是碧霞元君暨泰山娘娘成仙得道之地。為了更好地弘揚歷史文化,河北佰盛企業集團所屬慶雲縣慶雲宮項目投資有限公司投資興建。2009年正式施工,2015年9月正式開園。未來的慶雲宮將是中國道家文化旅遊勝地,是一座新...
相傳宋真宗東封泰山,歸途中,在池內洗手,有一玉女浮出水面。真宗命令修建祠廟,封天仙玉女為碧霞元君,號為聖帝女兒。於是便有了現今山東招遠城東溫泉旁的“泰山行宮”。裡面供奉著碧霞元君像。當地 相傳農曆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生日,便於這天舉辦節日廟會。這天進香的人眾多,進香儀式開始時,祭佛之聲傳及遠近數...
禹王祠位於禹王山主峰,座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詳,現僅存遺址,長8米,寬5.5米,林業和電信部門已改建成機房。向南10米左右有小龍王殿一處,長寬分別為4.4米、3.5米。側峰設立泰山行宮,面積9米×6米,座北朝南偏東,始建年代亦不詳。禹王祠介紹 禹王山位於博山城西9公里處,系原山之主峰,別名飴山、馬耳山...
翼雲山又名高山,海拔624.2米.是棗莊市第一高峰。此山地處棗莊市山亭區境內,山亭新城在翼雲山前環抱,山東有石嘴子水庫環繞,山澗清泉潺潺,柴扉小扣雞犬相聞。山上景點不勝枚舉,有金鑾殿、觀音洞、掛山崛、吊橋、仙人台、銀錐等。簡介 翼雲山之名出自於該山“泰山行宮”里的一通碑文:“山名翼雲,崇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