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金山泰山行宮位於邊院鎮興隆村西北寶金山南面山腰,建築時代不詳,縣級(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院為石砌四方土台,高2.6米,東西寬16米,南北長20米。土台南面有台階,寬3米,長8米,共29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金山泰山行宮
- 性質:文物
- 特色:300石階
- 位置:邊院鎮興隆村
行宮,大殿,廟院,歷史背景,
行宮
自寶金山南麓沿石階而上,約300石階即到行宮。
大殿
泰山行宮大殿居中,磚石土木結構,面闊3間,東西寬9.32米,進深6.32米,通高7.5米,台基高65厘米。硬山單脊,重梁起架,前廊式,由四根明柱支撐檐面,前廈寬1.6米。大脊和戧脊均奇鳥異獸、二龍戲珠等紋飾。大脊兩端有鴟吻,戧脊獸為龍頭。殿內有彩繪壁畫,正中供奉碧霞元君像,東側為送子娘娘、眼光娘娘,西側為斑疹娘娘等。
廟院
院內中間設鐵鑄香爐一座。院西側稍下有龍王廟和冰凌宮,分別供奉專司下雨的龍王爺和專司冰雹的神靈。廟院東側原有道房數間,現已毀。
歷史背景
行宮存有碑刻9通,其中重修大殿碑記3通,香社碑記3通,分別為清乾隆、道光、光緒和民國年間所立。 行宮創建年代不詳,據清道光元年“寶山重修大殿碑記”記載:“郡治西南寶金山者,岱嶽之支山也。自天平諸峰蜿蜒數十里,蟠接於此。北接 髻,西邊玉泉、布金諸山,崗陵起伏,氣象崢嶸。汶水洄,一望若帶,洵屬勝景。上有碧霞元君行宮,創建不知何時,聞自乾隆丙午之後,三月三日,士女雲集,數日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