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寧茶東坑魚子燈
- 批准時間:2015年10月21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
- 保護單位:泰寧縣杉城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道具製作,活動流程,傳承保護,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泰寧茶東坑魚子燈流傳已久,始自清朝道光年間。茶東坑每家每戶都會做魚子燈,正月初四至初六這3天是村民約定俗成的制燈日,村民們集中在一起,邊做燈邊取長補短、相互觀摩學習,因此,這個村民眾性的魚子燈活動能始終做到後繼有人,代代相傳。魚子燈做成後,各家各戶都掛在自家的神台上,每晚把燈點亮,以展示自家的輝煌和吉祥。
民俗內容
道具製作
做魚子燈工藝繁雜,通常一盞魚子燈需要五六個人共同製作,有人做框架,有人剪紙,有人貼花等。其中,魚頭魚尾是制燈的關鍵,骨架需用削得細膩而光滑竹子紮成;剪魚鱗花需用薄且光滑的紙,粗細大小要與整條魚的大小相符,講究分寸和平直;粘鱗花需要在骨架表面粘上漿糊,再貼上一層透光且薄的棉紗白紙作襯底,貼花時雙手將鱗花拉緊貼上,使得魚鱗呈現出立體效果;接著點眼、描鰓、畫翅,用濃淡不同的顏色描繪而成。五六個人要製作半天,才能完成一盞魚子燈。
活動流程
每年元宵是茶東坑舞燈游燈日,夜幕降臨後,全村出動,各家高舉各家燈,到村中祖廳集結,待到“三品銃”轟然三響,5位“掌燈”已經站到了隊伍前列,他們是大家推選出的村中德高望重長者,兼之玩燈技藝要好。掌燈人既要把魚子燈舞得活靈活現,又不能出現燒燈現象,以確保節日的歡樂與安全。靜待掌燈人一聲令下,早排好的兩列魚子燈,從大門前左右兩側同時進入祖廳,村民們紛紛舉出自家的魚燈,加入浩浩蕩蕩的遊行佇列,廳上頓時鞭炮齊鳴,鑼鼓聲聲,魚燈對對,場面壯觀。魚子燈在廳上舞過一陣後,再魚貫而出,邊舞邊游到村前露天大坪上,此時魚子燈越演越烈,鞭炮越放越響,鑼鼓聲、鞭炮聲交織在一起,前後要持續兩個小時。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魚子燈製作工藝複雜,耗時長且需較強的耐心和專注力,因此傳承難度大。
傳承人物
塗聲福,1941年12月出生,籍貫泰寧縣杉城鎮民主村,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泰寧茶東坑魚子燈第三批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塗聲福退休前先後在泰寧縣梅林劇團和電影院工作從事舞美工作,各式演出道具等製作的惟妙惟肖,這也給他製作魚子燈打下了基礎。魚子燈表演隊伍中的魚子燈大多也是出至他之手。工作之餘,他經常和一些喜歡魚子燈的夥伴們一起研究茶東坑魚子燈的歷史、玩法、動作隊伍以及魚子燈的製作工藝,並不斷地對魚子燈的製作工藝進行改良。特別是2001年退休後,他更是潛心鑽研茶東坑魚子燈等民俗,他的家就是魚子燈的工作室,每年他都要製作一批魚子燈用於魚子燈的民俗活動和表演展示。塗聲福現已成為泰寧民間文化、民俗文化的優秀傳承人、帶頭人和組織者。塗聲福熱愛民間文化藝術和民俗文化活動,2013年參加了泰寧縣全國第八屆文化遺產日展演;2015年在泰寧縣“尋找最美非遺守望者和最受民眾喜愛的非遺產項目”活動中獲得“最美非遺守望者”稱號;2018年在福州“泰寧鄉村非遺產進坊巷“活動中魚子燈進行了現場展演和現場製作展示; 還代表泰寧參加了廈門文博會現場展演;2019年受福鼎邀請,到福鼎進行了文化交流展示。
保護措施
2015年10月21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同時公布“泰寧縣杉城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為“泰寧茶東坑魚子燈”項目保護單位。
三明泰寧東石村茶東坑村曾把一個廢舊的村部修繕成魚子燈手工藝傳習館,組建起一支35人的隊伍,編排了魚子燈舞,節慶舞魚子燈已成為村裡的“傳統節目”。村里還把製作工藝與村俗文化活動拍成專輯,發布到網際網路平台與網友進行交流,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泰寧縣文化館也鼎力配合,在館裡展示魚子燈,將魚子燈舞和梅林戲表演一起推介給遊客觀賞,把傳統手工藝搬上了表演舞台。同時,村里多次聯合文化館舉辦魚子燈走進校園活動,給在校師生講解鬧燈習俗,手把手傳授魚子燈製作技藝。
社會影響
主要演出
2011年10月18日晚,福建省第七屆農運會開幕式在三明市新體育館舉行。泰寧縣橋燈、魚子燈、梅林戲參加了開幕式文藝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