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注音法)

注音

注音法一般指本詞條

注音(zhù yīn):

1.表明或標明文字發音的語音符號。

課文有注音嗎?

2.用印刷或書寫符號注出(某拼寫符號的)發音。

兩本字典對clique 的注音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注音
  • 外文名:Phonetic Notation;pronounce
  • 拼音:zhù yīn
  • 注音:ㄓㄨˋ 丨ㄣ
釋義,起源,套用,寫法,直式,橫式,讀法,單音,連音,語調,符號來源,

釋義

用同音字或符號等表明文字的讀音。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第二章第六節:“所謂直音,就是以同音字注音,如‘樂,音洛’,‘說,音悅’。”

起源

注音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總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總計40個。
注音初期以讀音統一會所定字音為標準,故有“萬(v)、兀(Ng)、廣(Gn)”三個字母,後以北京音為標準,“萬、兀、廣”只作注方言之用,仍使用的有37個(聲母21個,韻母16個)。
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正式的稱呼是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相對於漢語拼音來說,注音符號有時簡稱注音。
1935年,中國國語推動委員會制定新國音為中國的統一語言規範,而使用的拼音符號即為注音符號。而該拼音方式,中國台灣省也沿用至今。

套用

1950年以後,在中國大陸地區,漢語拼音被廣泛推廣,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讀漢字,但是在常用語言工具書中標註漢字讀音,仍舊拼音和注音同時使用。
注音童謠注音童謠
在台灣地區,小學生在學會漢字書寫之前,必須先進行十周左右的注音符號教學,以作為認識漢字字音的工具;在生活實用上,注音符號是標註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漢字輸入法。注音符號在台灣省推行相當成功,小學生皆要求熟練使用。故在台灣閩南語、客家語的教學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號以能拼讀這些“鄉土語言”(方言),稱之為“台灣方言音符號”,這些新符號已收錄至Unicode編碼中的“Bopomofo Extended”區(Unicode:31A0-31AF)。在2000年前後,台灣省“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一套通用拼音規則。嘗試以之為台灣國語字音拉丁化譯音的標準方案,並取代注音符號第二式(MPS Ⅱ),(2007年)除了台北市與新竹市以外,已經逐漸落實在地名拼寫上。

寫法

直式


ㄨˋ


ㄨˊ

ㄠˋ

橫式

ㄓㄨˋ
丨ㄣ
ㄈㄨˊ
ㄏㄠˋ
依照台灣省教育部門的規定,“yi”的注音符號的在直寫時要寫成“一”、而橫寫時寫成“丨”。
台灣國語教育一般使用直寫,故在台灣一般人並沒學過“丨”,在橫寫時亦寫成“一”。
中國大陸由於廢除中文直寫,故字典等採用的注音符號字型,都固定造成“丨”的形狀。由於Windows作業系統設定中文維基百科採用中國大陸的宋體SimSun字型顯示,故顯示出的注音可能與台灣人一般習慣不同。

讀法

單音

注音
通用拼音
漢語拼音
範例(注音與漢語拼音)
b
b
p
八(ㄅㄚ,bā)
p
p
p’
杷(ㄆㄚˊ,pá)
m
m
m
馬(ㄇㄚˇ,mǎ)
f
f
f
法(ㄈㄚˇ,fǎ)
d
d
t
地(ㄉ丨ˋ,dì)
t
t
t’
提(ㄊ丨ˊ,tí)
n
n
n
你(ㄋ丨ˇ,nǐ)
l
l
l
利(ㄌ丨ˋ,lì)
g
g
k
告(ㄍㄠˋ,gào)
k
k
k’
考(ㄎㄠˇ,kǎo)
h
h
h
好(ㄏㄠˇ,hǎo)
ji
j
ch
叫(ㄐ丨ㄠˋ,jiào)
ci
q
ch’
巧(ㄑ丨ㄠˇ,qiǎo)
si
x
hs
小(ㄒ丨ㄠˇ,xiǎo)
jhih【jh】
zhi【zh】
chih【ch】
主(ㄓㄨˇ,zhǔ)
chih【ch】
chi【ch】
ch'ih【ch'】
出(ㄔㄨ,chū)
shih【sh】
shi【sh】
shih【sh】
束(ㄕㄨˋ,shù)
rih【r】
ri【r】
jih【j】
入(ㄖㄨˋ,rù)
zih【z】
zi【z】
tz û/ ts
在(ㄗㄞˋ,zài)
cih【c】
ci【c】
tz’【ts’】
才(ㄘㄞˊ,cái)
sih【s】
si【s】
sz【s】
塞(ㄙㄞ,sāi)
a
a
a
大(ㄉㄚˋ,dà)
o
o
o
多(ㄉㄨㄛ,duō)
e
e
e
得(ㄉㄜˊ,dé)
e
ê
eh
爹(ㄉ丨ㄝ,diē)
ai
ai
ai
曬(ㄕㄞˋ,shài)
ei
ei
ei
誰(ㄕㄟˊ,shéi)
ao
ao
ao
少(ㄕㄠˇ,shǎo)
ou
ou
ou
收(ㄕㄡ,shōu)
an
an
an
山(ㄕㄢ,shān)
en
en
en
申(ㄕㄣ,shēn)
ang
ang
ang
上(ㄕㄤˋ,shàng)
eng
eng
eng
生(ㄕㄥ,shēng)
er
er
erh
而(ㄦˊ,ér
ㄧ或丨
yi【i】
yi【i】
yi【i】
逆(ㄋ丨ˋ,nì)
wu【u】
wu【u】
wu【u】
努(ㄋㄨˇ,nǔ)
yu【u】
yu【ü】
yu【u】
女(ㄋㄩˇ,nǚ)

連音

注音
通用拼音
漢語拼音
威妥拼音
範例(注音與漢語拼音)
丨ㄚ
ya【ia】
ya【ia】
ya【ia】
加(ㄐ丨ㄚ,jiā)
丨ㄛ
yo
yo【io】
yo【io】
唷(丨ㄛ,yō)
丨ㄝ
ye【ie】
ye【ie】
yeh【ieh】
接(ㄐ丨ㄝ,jiē)
丨ㄞ
yai
yai
yai【iai】
崖(丨ㄞˊ,yái)
丨ㄠ
yao【iao】
yao【iao】
yao【iao】
消(ㄒ丨ㄠ,xiāo)
丨ㄡ
you【iou】
you【iu】
yu【iu】
休(ㄒ丨ㄡ,xiū)
丨ㄢ
yan【ian】
yan【ian】
yen【ien】
先(ㄒ丨ㄢ,xiān)
丨ㄣ
yin【in】
yin【in】
yin【in】
今(ㄐ丨ㄣ,jīn)
丨ㄤ
yang【iang】
yang【iang】
yang【iang】
江(ㄐ丨ㄤ,jiāng)
丨ㄥ
ying【ing】
ying【ing】
ying【ing】
京(ㄐ丨ㄥ,jīng)
ㄨㄚ
wa【ua】
wa【ua】
wa【ua】
抓(ㄓㄨㄚ,zhuā)
ㄨㄛ
wo【uo】
wo【uo】
wo【uo】
捉(ㄓㄨㄛ,zhuō)
ㄨㄞ
wai【uai】
wai【uai】
wai【uai】
怪(ㄍㄨㄞˋ,guài)
ㄨㄟ
wei【uei】
wei【ui】
wei【ui】
圭(ㄍㄨㄟ,guī)
ㄨㄢ
wan【uan】
wan【uan】
wan【uan】
官(ㄍㄨㄢ,guān)
ㄨㄣ
wun【un】
wen【un】
wen【uno】
滾(ㄍㄨㄣˇ,gǔn)
ㄨㄤ
wang【uang】
wang【uang】
wang【uang】
壯(ㄓㄨㄤˋ,zhuàng)
ㄨㄥ
wong【ong】
weng【ong】
weng【ong】
中(ㄓㄨㄥ,zhōng)
ㄩㄝ
yue
yue【üe】
yueh【ueh】
卻(ㄑㄩㄝˋ,què)
ㄩㄢ
yuan
yuan【üan】
yuan【uan】
犬(ㄑㄩㄢˇ,quǎn)
ㄩㄣ
yun
yun【ün】
yun【un】
群(ㄑㄩㄣˊ,qún)
ㄩㄥ
yong
yong【iong】
yung【iung】
穹(ㄑㄩㄥˊ,qióng)

語調

注音聲調有五種:
第一聲,(陰平,不標調)。
第二聲,(陽平,標為“ˊ”)。
第三聲,(上聲,標為“ˇ”)。
第四聲,(去聲,標為“ˋ”)。
第五聲,(入聲,標為“·”)。
備註:輕聲屬於特殊發音,不算發音法一種。

符號來源

注音符號的來源並沒有正式的文告,但通常是以古文或象形文字的片段修改而成的。
採用表聲字的原始古字來代表,其因筆劃最少。
注音符號來源參考
ㄅ:“包”之古字,說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讀“ㄅㄠ”。取其“ㄅ”聲。
ㄆ:說文解字:“攵,小擊也。”即手執竿輕敲,讀“ㄆㄨ”(撲)。取其“ㄆ”聲。
ㄇ:“冪”的本字。遮蔽覆蓋之意,古音“ㄇㄧˋ”。取其“ㄇ”聲。
ㄈ:說文解字:“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種盛物的器具,讀“ㄈㄤ”(方)或“ㄒ丨ˇ”(喜)。取其“ㄈ”聲。
兀:本念“兀ㄜ”,今讀ㄨˋ,表示高而上平,蘇音。取其“兀”聲(今不用)。
ㄉ:古之“刀”字,讀“ㄉㄠ”。取其“ㄉ”聲。
ㄊ:古之“突”或“凸”,讀“ㄊㄨ”。取其“ㄊ”聲。
ㄋ:古之“乃”字,讀“ㄋㄞˇ”。取其“ㄋ”聲。
ㄌ:古之“力”字,讀“ㄌ丨ˋ”。取其“ㄌ”聲。
ㄍ:說文解字:“巜,水流澮澮也。”川之小者,田間的水道,讀“ㄎㄨㄞˋ”(澮)。取其“ㄍ”聲。
ㄎ:說文解字:“丂,氣欲舒出,勹上礙於一也。”氣受阻礙而無法舒出或行而不利。,讀“ㄎㄠˇ”(考)。取其“ㄎ”聲。
萬:“萬”字的簡體,本念萬ㄢˋ(今讀ㄨㄢˋ),蘇音。取其“萬”聲(今不用)。
ㄏ:古之“廠”字,山側避風雨之居處,讀“ㄏㄢˇ”(罕)。取其“ㄏ”聲。
ㄐ:古之“糾”字,說文解字:“丩,相糾繚也。”,讀“ㄐㄧㄡ”。取其“ㄐ”聲。
ㄑ:水小流。同“畎”、田間溝渠。讀“ㄑㄩㄢˇ”(犬)。取其“ㄑ”聲。
廣:本念“廣ㄧㄢˇ”,今讀ㄧㄢˇ,表示山崖上蓋著房子,蘇音。取其“廣”聲(今不用)。
ㄒ:古之“下”字,讀“ㄒ丨ㄚˋ”。取其“ㄒ”聲。
ㄓ:古之“之”字,讀“ㄓ”。取其“ㄓ”聲。
ㄔ:明.張自烈.正字通:“左步為彳,右步為亍,合彳亍為行。”。彳:左腳的步伐。讀“ㄔˋ”。(吃)。取其“ㄔ”聲。
ㄕ:古之“屍”字,讀“ㄕ”。取其“ㄕ”聲。
ㄖ:古之“日”字(象形),讀“ㄖˋ”。取其“ㄖ”聲。
ㄗ:古之“節”字,分尖團者讀“ㄗ丨ㄝˊ”。取其“ㄗ”聲。
ㄘ:古之“七”字,分尖團者讀“ㄘ丨”。取其“ㄘ”聲。
ㄙ:古之“私”字,讀“ㄙ”。取其“ㄙ”聲。
ㄚ:古之“丫”字,廣韻:“丫,象物開之形。”物之歧頭曰“丫”,讀“丨ㄚ”。(押)。取其“ㄚ”韻。
ㄛ:古之“呵”字,說文解字:“ㄛ,反丂也。”。讀如“或”之韻。取其“ㄛ”韻。
ㄜ:“ㄛ”之轉化,由"ㄛ"添筆而成。讀如“峨”之韻。
ㄝ:古之“也”字,讀“丨ㄝˇ”。取其“ㄝ”韻。
ㄞ:古之“亥”字,讀“ㄏㄞˋ”。取其“ㄞ”韻。
ㄟ:“流”也,讀“ㄨㄟ”(威)。取其“ㄟ”韻。
ㄠ:說文解字:“麼,小也。”“么”的本字。小也,細也。讀“丨ㄠ”。取其“ㄠ”韻。
ㄡ:握於手之象形字,讀“丨ㄡˋ”(又)。取其“ㄡ”韻。
ㄢ:說文解字:“ㄢ。艹木之華未發然”。花苞之象形,其意“含”也。讀“ㄏㄢˊ”。取其“ㄢ”韻。
ㄣ:古之“隱”字,又作乚":匿也。讀“丨ㄣˇ”。取其“ㄣ”韻。
ㄤ:玉篇.尢部:“尢,跛、曲脛也。”腳跛也,讀“ㄨㄤ”。取其“ㄤ”韻。
ㄥ:說文解字段玉裁註:“ㄥ,古文厷,象形,象曲肱。”。厷讀“ㄍㄨㄥ”(供)。取其“ㄥ”韻。
ㄦ:“兒”的簡化字。讀“ㄦˊ”。
ㄧ:“一”是數字之始,讀“丨”。
ㄨ:古之“五”字,讀“ㄨˇ”。
ㄩ:說文解字:“凵,飯器,以柳作之。”古盛飯之器,讀“ㄑㄩ”。取其“ㄩ”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