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教育部為中華民國負責學術、文化及教育行政事務的最高機構,並監督地方政府教育主管機關。 中華民國成立後,即將清朝的「學部」改名為「教育部」,當時底下有...
中華民國國徽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的中華民國主權的象徵和標誌。中華民國(1912-1949)共使用過兩款國徽:北洋政府的十二章國徽,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
國立中正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創建於江西抗戰後方泰和縣(民國29年,日軍攻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陸續遷至泰和,成立臨時省會)杏嶺村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校名取義中國傳統文化...
蔡元培籌劃創建一個強有力的中心構造——大學院。 成立於1927年(民國16年)10月1日, 中華民國大學院為民國初期國民政府掌管全中國學術及教育行政之最高行政機構。...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俗稱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會,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內的分支功能性委員會之一。...
民國四大名校,指中華民國時期中國的四所著名高校: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聯合辦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
中華民國醫學會,1931年在上海成立二.常務委員夏應堂、張杏蓀等。1931年12月在教育部備案。地址上海光啟路179號。 ...
朱家驊曾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代理院長,還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及考試院副院長、教育部部長、交通部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職務。他是1920年代至1940年代中德...
中華民國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是中華民國的政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肇建於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之後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
簡介中華民國官制,簡稱民國官制。"中華民國"(簡稱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大轉變的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華民國國旗歌,名為《青天白日滿地紅》,由戴傳賢作詞、黃自譜曲,國民政府時期供升降中華民國國旗及現今中華台北奧委會會旗時演奏。這裡的國旗歌不是《中華民國國歌》...
中華民國時期,曾在全國建立五所中山大學。分別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其統稱“國立中山...
同年10月,接到中華民國大學院(教育部)的聘書,任他為全國藝術委員會委員,他旋即回國任職。1928年春,杭州國立藝術院(後改為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成立。蔡元培任...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華民國前期以袁世凱為首的晚清北洋軍閥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導地位的中國中央政府,於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
楊朝祥(1947年11月5日-),台灣政治人物、教育工作者,前中華民國教育部長、考選部長,現任佛光大學校長。...
台中好友舉辦“台中收藏展”,歷史博物館主辦“席德進畫展”,中華民國教育部頒贈榮譽獎章。張大千贈“荷花”畫作,以“瑞濱海岸”回贈。8月3日病情惡化,於凌晨15分...
公元1912年,公曆閏年,共366天,52周零2天。農曆壬子年(鼠年),無閏月,共354天。20世紀第2個10年,中華民國成立。清朝滅亡。...
從1937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組建開始,到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前後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
ezgo 是中華民國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數字資源推廣服務中心為校園自由軟體推動,邀集自由軟體社區、老師與學生志工合力製作的一套作業系統,並包含 Linux 及 Windows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