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結構調整是指通過完善或調整注采系統、提高注水井的分注率等方法對注水井進行調整。它是一項很複雜的工程, 它不僅涉及到油藏工程研究, 而且也涉及到採油工藝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注水結構調整
- 外文名:Adjustment of injection structure
- 學科:石油工程
- 依據:精細化注水
- 方法:完善井網等
- 目的:結構調整、穩油控水
簡介,調整方法,套用實例,總結,
簡介
注水結構調整是一項很複雜的工程, 它不僅涉及到油藏工程研究, 而且也涉及到採油工藝技術。在結構調整中必須充分發揮調整井、分層注水、分層堵水、分層壓裂和優選油井工作制度等各種措施的作用。要搞好結構調整, 首先要搞清不同油層的注水狀況、開採狀況以及地下油、水分布狀況, 掌握不同油井不同油層的生產能力、含水率和壓力變化,在這個基礎上研究油田的各種潛力。這些潛力是油田實現結構調整、穩油控水的基本條件。
在了解油田的潛力後, 就可以著手編制油田進行注水、采液、含水結構和穩油控水的總體方案。在結構調整最佳化目標的控制下, 就可以進行注水結構調整。
調整方法
1 . 完善或調整注采系統, 進行注水結構的平面調整
在油水井數比較高、注采關係不完善的地區轉注部分老油井或適當補鑽新注水井, 在成片套損區集中力量修復套損注水井或重鑽更新注水井, 使原設計注采系統儘量完善; 在原注采系統明顯不適應的地區, 通過轉注老油井和補鑽新注水井改變注采井數比和注水方式。
2 . 提高注水井的分注率, 進行注水結構的縱向調整
針對油田各類油層的動用情況、含水狀況, 不斷提高注水井分注率, 控制限制層的注水強度, 提高加強層的注水強度, 穩定平衡層的注水強度。
3 . 滿足油層產液結構變化的需要, 進行跟蹤分析並不斷調整
針對實施措施後各油井和油層產出液增長或下降的變化, 對開採效果不好的井或層,要及時進行原配注方案的檢查分析, 不斷調整。
套用實例
一、喇嘛甸油田水驅注水開發存在的問題
1、厚油層內吸水差異較大,層內注水剖面仍需進一步調整統計2005~2008年注水井厚油層吸水狀況表明:在相同注水強度下,層內主要吸水部位吸水砂岩比例由2005年的26.52%下降到2008年的25.44%;不吸水部位的砂岩厚度比例則由2005年的25.62%上升到2008年的26.50%。因而厚油層內吸水厚度比例減少,不吸水厚度增加,層內吸水差異逐漸變大,調整難度變大。
2、層段內小層間吸水差異較大,層間注水剖面仍需進一步調整喇嘛甸油田水驅分層注水井共有1235口5064個注水層段,平均注水強度為9.45m3/d.m。分層注水井同位素吸水剖面資料表明:層段內各小層吸水均勻層段比例為60.29%,已達到較高水平,進一步調整難度較大。但仍有39.71%的層段內各小層吸水不均勻,吸水狀況好的小層注水強度已達到12.77m3/d.m,而吸水狀況差的小層注水強度只有3.25m3/d.m。說明層段內小層間吸水差異仍然較大,需要進一步調整。
3、平欠水量大,油層吸水狀況需進一步改善截止2008年底,喇嘛甸油田水驅共有平欠井235口,占水驅分層注水井的17.5%。平欠層段320 個,占分層井注水層段的5.68%。平欠水量達到6157m3/d,占分層井配注水量的2.73%。這些井層多數處於低壓低含水井區,以開採薄差油層為主,吸水狀況差,長期欠注將影響開發效果。
二、水驅注水結構調整方法
1、最佳化細分注水調整,促進注水量向動用較差部位轉移
細分注水是水驅開發中減緩層間、層內注入矛盾的主要手段。“十一五”以來,在深化認識各結構單元動用差異、小層吸水狀況等基礎上,通過層內細分、層段重組、壓後細分,提高低滲透部位的注水量,控制高滲透部位的注水量,減緩注入矛盾,努力實現油層注好水、注夠水。
(1)加強層內細分注水,促進層內注水量轉移
一是多期河道迭加的厚砂體,由於上部受底部無效循環層干擾動用相對較差,利用沉積單元間較穩定界面的滲流遮擋作用,封堵無效循環部位,加強吸水差部位注水。
二是由於低彎曲分流河道砂體底部與周圍井連通較好,無效循環嚴重,而頂部連通較差,油層動用較差,利用較穩定側積夾層進行層內細分,封堵底部無效循環部位,加強頂部注水。
三是點壩砂體是由於側向遷移加積形成,層內沉積夾層具有上部多底部少且傾斜分布的特點,頂部剩餘油富集而底部無效循環嚴重。因此,在搞清不同點壩砂體內部沉積特徵、夾層發育狀況的基礎上,分析剩餘油與無效循環部位,利用長膠筒封堵無效循環部位,提高油層動用程度。
(2)合理重組層段,減緩層間干擾
目前,喇嘛甸油田水驅分層井平均單井注水層段已高達4.3個,進一步細分測試難度加大,為減緩層間干擾,控制高含水層吸水量、提高低含水層吸水量,今年繼續加大重組層段力度。首先,結合單砂體平面的注采關係,將需要控注(停注)的層組合為一個層段,通過平面調整進行重新配注,減少無效注水;其次,根據沉積類型相似、水淹特徵相近、油層性質差異小的砂體沉積規律,儘量把“相同吸水能力”砂體組合在一個層段內,減少層間干擾。
(3)搞好壓裂改造與細分注水的有機結合
薄差層和表外儲層由於物性較差、受其它層干擾,吸水能力較低,即使單卡注水,吸水厚度比例提高幅度也較小。通過注水井壓裂提高薄差油層滲透能力,再進行細分注水,促進注水量有效向薄差層轉移。
2、完善周期注水技術,提高注入水利用率
一是針對高壓高含水井組,選擇井組內連通較好的河道砂體,繼續實施周期注水。選擇周期注水半周期為4個月(儘量與測試周期相結合實施周期注水)。
二是針對長期停注層周期注水。這類層由於含水高,同時層內沒有很好的結構界面,在現有工藝條件下無法進行層內細分挖潛,為提高這部分層的動用程度,儘可能擴大注水波及體積,在充分認識地下砂體發育特徵的基礎上,結合平面調整實施周期注水,選擇周期注水半周期為2個月。
三是針對壓力高,含水高區塊搞好周期注水。
3、強化平欠水量治理,提高油層有效注水
一是對周圍受效井點多、油層性質好,本井因油層性質差而吸水差的小層實施壓裂改造措施,提高油層滲透能力,增加薄差層吸水量。
二是對洗井後還沒有達到配注的平欠井實施酸化或解堵措施,減少近井地帶油層污染,改善近井地帶注入條件,提高小層吸水量。
三是對新增平欠層段進行洗井,清除井底或管柱雜質,降低注入水通過管柱、水嘴等部位的壓力損失,增加井底流壓,恢復實注水量。
四是對主要受效採油井工作制度改變,形成的平欠層段實施方案減水。共編制並實施調整方案74口井102個層段,減少平欠水量2434m3。
五是對受效採油井點多,因個別採油工作制度改變造成層段注水逐漸減少形成的平欠層段,實施最佳化產液調整。將井組內低含水井實施提液,通過降低油層壓力,恢復平欠層段實注水量。
總結
(1)前期精細地質研究是換向注水結構調整的前提和基礎。
(2)換向注水結構調整實施,應立足油藏實際,採用小層注入量與采出量定量區分方法,進行小層儲量狀況分析研究,對找潛挖潛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3)換向注水結構調整對同類高含水期非均質油藏,降低含水、穩定生產、提高採收率,具有一定實際指導意義和推廣價值。
(4)特高含水期,細分注水是控制無效注水、提高儲層動用程度的一項有效措施。
(5)加強低含水差油層治理,提高低壓低含水井區薄差油層注水,能夠有效控制平欠水量。
(6)合理調整注水結構,能夠有效的提高注入水利用率,充分挖掘剩餘油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