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革命

注意力革命

冬粉經濟、網紅經濟的“核”是注意力,贏得了有限的注意力就贏得了市場。注意力革命,即如何快速從海量信息中凸出來,成為焦點。

基本介紹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內容推薦,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編輯推薦

1.冬粉效應
英特爾前總裁葛魯夫曾經在1996年預言:“整個世界將會展開爭奪眼珠的戰役,誰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誰就能成為世紀的主宰。”企業想要吸引更多冬粉的注意力,就要設法把自己的品牌新信息人格化,保持熱情的互動。讓品牌在冬粉眼中變得更為閃耀。
2.碎片化信息也能做出深度。
信息碎片化讓我們養成了碎片化閱讀的習慣。順應這個潮流,才能吸引廣大消費者的注意力。碎片化閱讀並非做不出深度,只要我們能按照本書提供的建議精煉優質信息,同樣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深度需求。
3.人人都想蹭熱點,但成也熱點,敗也熱點。
“斯巴達勇士”事件、“樂視手機發布會”事件、神州專車挑釁Uber(優步)事件在新媒體上引爆了熱點,但大家投入的注意力並未讓事件策劃者獲得好收益。利用熱門事件做話題行銷是網際網路時代常見的手段,但這把雙刃劍運用不當,反而會害了自己的清譽。
4.與其自誇,不如讓冬粉夸
新媒體時代的口碑傳播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種廣告形式。這股無數人的注意力凝聚而成的巨大能量,會讓你的品牌影響力空前解放。商家的自誇再多花樣,也不如冬粉樸實的讚美給令其他冬粉感到信服。成為社交媒體上人人傳頌的“業界良心”,顧客與訂單自然沿著網線滾滾而來。

作者簡介

雲度,暢銷書作者,資深策劃編輯,國內知名文化公司創始人。熱愛閱讀,關注並善於分析國內外文化的動向,專注於為讀者打造有趣、有料、有深度的圖書產品。

目錄

Part 1 你的注意力也非常值錢
1.21世紀什麼最稀缺?——注意力
2.碎片化閱讀時代,你浮躁了嗎
3.被顛覆的傳統媒體行業
4.席捲一切的注意力經濟
Part 2 新媒體就是偽裝成社交工具的“人”
1.品牌人格化,讓你更出眾
2.那些有血有肉、有情緒的官微
3.為公眾號取個好玩的暱稱
4.關注“對的人”,與大V培養默契
5.團隊運作,統一“人格”
6.在喧囂時代,做個沉著的新媒體
Part 3 找準客群:你的紅包為誰而發
1.與其廣撒網,不如細分市場
2.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
3.精準定位是吸引眼球的前提
4.紅包效應,撬動消費的槓桿
5.品牌與客群的“神呼應”
Part 4 內容為王,用玩心引爆大眾狂歡
1.碎片化信息一定做不出深度嗎
2.創作好標題,但不做“標題黨”
3.“乾貨”,“乾貨”,“乾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4.看字太累,還是看圖更明白
5.好內容伴隨著好故事
6.內容行銷不只是編輯內容
Part 5 有問必回的小編,原來你不是智慧型機器
1.“殭屍號”只能漲“殭屍粉”
2.社交化電商,多交流才能看清用戶需求
3.互動體驗:留住用戶的關鍵
4.用流行語機智地回複評論
5.“萌”對話讓用戶變成死忠粉
Part 6 熱門話題:漲粉招黑第一利器
1.將行銷內容植入熱點
2.用“冬粉頭條”占領冬粉首頁
3.提供引爆點,促進有效互動
4.話題行銷是把雙刃劍
5.放大冬粉的興趣點,與產品服務相結合
Part 7 從冬粉中來,到社群中去
1.與其自誇,不如讓冬粉夸
2.得冬粉者得天下,得社群者得未來
3.社群行銷,不只是上網賣產品
4.培養共有習慣,整合碎片化的社群
5.朋友圈為何會出現“退群潮”
6.留住核心用戶,保障社群健康發展
Part 8 整合線上線下,塑造傳播閉環
1.減少中間環節,打造自己的圈子
2.當品牌開始成為社群的附屬
3.強化興趣標籤,構建社群生態鏈
4.線下本土社群,距離你不到兩公里
後記 我的注意力哪去了

內容推薦

注意力,是產品信息進入消費者心裡的唯一通路。只有通過注意進入消費者的意識,才有可能引發消費者的好感和欲望,最終促成購買行為,實現銷售。因此,不被注意,就等同於不存在。“用戶注意力可以變現為錢”是眾所周知的,可是大部分商家並不善於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在用戶注意力趨於分散化的形勢下,企業如何在社交平台、新媒體平台吸引更多的“冬粉”,並把“冬粉”的注意力轉化購買意願是本書的力量所在。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碎片化閱讀時代,你浮躁了嗎
關鍵字:碎片化;閱讀習慣
過去經常有媒體批評,外國的捷運里儘是看書的人,而中國的捷運里儘是玩手機的人。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人浮躁,不像外國人那么愛學習。
指出:外國人在捷運里不玩手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沒有穩定的無線網路信號。自從這個問題解決以後,老外們也和中國人一樣成為玩手機的“低頭族”。
與此同時,許多國區域網路友指出,在捷運里看手機未必是在玩遊戲,也可能是在用手機閱讀電子書。大家都是在讀書,只不過你用的是傳統的紙質書,而他用的是智慧型終端存儲的電子書。
讀紙質書與讀電子書的差異僅僅是媒介不同而已嗎?
答案是否定的。兩者的材質差異,會給讀者帶來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前者容易讓人們進入深度閱讀狀態,後者則讓大家養成了新的習慣——碎片化閱讀。換言之,你讀紙質書時容易靜下心來,放慢節奏;你讀電子書時會變得越來越浮躁,手和眼都停不下來。
在不知不覺中,你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從頭到尾讀完一整本書了。想當年,我們可以捧著一本30萬字的書津津有味地讀上一天一夜。可是現在,大家的時間已經被各種瑣事分割得零零碎碎,很難拿出大段的整塊時間來進行閱讀。況且,就算有充足的整塊時間,你也已經養成了用手機瀏覽碎片化信息的習慣。最終結果可能是紙質書沒讀幾頁,就感到精神疲倦,轉而去瀏覽朋友圈有什麼新訊息。
僅從這點來說,我們的確比以前浮躁了,耐不下性子做一件需要時間積累的事,總想著吹糠見米、一步登天。導致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資訊時代的社會運轉節奏太快了。
農業社會生產周期漫長,運轉節奏緩慢,想完成一件事可能要花幾個月甚至幾年。工業社會的生活節奏大大加快,讓人們逐漸捨棄了在農業社會背景下養成的慢工出細活的習慣,選擇更高效率的大批量流水作業。而網際網路社會讓生活節奏進一步加速。
一方面,我們可以便利地搜尋到各種所需資料,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比以前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效率激發了我們用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目標的野心。當你不斷追求快捷、高效的時候,就很難再回頭以慢節奏進行漫長枯燥的基礎積累了。比如,你只願意瀏覽一大堆短小精悍的新聞段子,不肯沉下心來閱讀總字數相等的紙質書。
這就是當代人越來越“浮躁”的主要原因。一言以蔽之,快節奏生活讓時間變得碎片化,碎片化時間讓人們養成了碎片化閱讀的習慣。
在碎片化閱讀時代,部分讀者經常貪多嚼不爛。也許,他們一整天瀏覽的碎片信息不止20萬字,卻記不住多少看過的信息。特別是那些有用的科普知識帖,只轉發、評論、點讚,但實際上連三行都沒看的讀者大有人在。
有的人可以在朋友圈裡吹牛稱自己讀過多少本書,但不能深入討論。因為他們一旦說多了,就會露怯。實際上他們更喜歡讀不太費腦筋的快餐讀物,而不像過去的讀者那樣更偏好內容深刻、厚重的作品。後者的信息量無疑更豐富,但閱讀體驗遠不如前者那么享受。
碎片化閱讀的最大缺點無疑是淺嘗輒止,無法獲得系統而完整的知識,也不利於幫助我們深入思考。但這種閱讀習慣的最大優點是,能讓我們在缺乏整塊時間的情況下,接收更多的信息。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人們的表達方式越來越趨於“短平快”的網際網路風格,生產出無數碎片化內容。這又反過來強化了碎片化閱讀的習慣。
碎片化內容極少長篇大論,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生動通俗,讀者一眼就能看明白。這類語言更多出現在網際網路社交平台上,尤其是微博和微信。
微博普通用戶的每條評論都被限制在140字以內。除非用戶用長微博工具生成圖片或連結,才能發表長篇大論。雖然現在新浪微博註冊會員有了發140字以上內容的許可權。但從總體上來講,微博這個網際網路工具只適合人們用“短平快”的表達方式來說話。比如,網友非常喜歡轉發的所謂“神吐槽”,大多出現在微博這個網路平台上。
比如,某地曾經發生了一起“天價葡萄案”,有幾個農民工偷了林業果樹研究所用來實驗的特殊品種葡萄吃,造成了巨大的科研損失。但因為法律不夠完善,當時難以對“投資40萬元、歷經10年培育研製”的新品種葡萄做出合理的估價。最終當地檢察院決定不予起訴,幾位偷竊葡萄的饞嘴民工沒有獲刑。
“不就是偷吃嗎?在我們鄉下這就不叫事兒,孫悟空偷了蟠桃都沒事。”
“(孫悟空)怎么沒事兒,有期徒刑五百年轉勞教好嗎!”孫悟空因大鬧蟠桃會與天庭開戰,後來又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這便是“有期徒刑五百年”的由來。因此,這句話被熟悉《西遊記》的網友們看作是神吐槽。
諸如此類的“短平快”的吐槽段子,往往一針見血、直指人心,能讓大家“秒懂”其中含義。於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這類段子逐漸成了最受歡迎的表達方式之一。而新媒體行銷的主力軍,就是網友們口中的“段子手”。一個簡短給力的段子,有時候勝過一篇侃侃而談的宏論,能迅速抓住大家的眼球,甚至形成一個無數段子手爭相跟風的熱門話題。
由此可見,在時間碎片化的背景下,人們將不可避免地養成碎片化閱讀的習慣。想要在碎片化時間內快速吸引眾人的注意力,就必須製作出生動犀利、通俗易懂的碎片化內容。
但是話說回來,碎片化閱讀很難真正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只有深度閱讀才能完成這個目標。碎片化內容雖然便於快速在網際網路上傳播,但深度、廣度、嚴密性、系統性都不能盡如人意。
為了迎合碎片化閱讀習慣,碎片化內容往往是不加修飾的大白話,機靈有餘但嚴謹不足。為了調侃而硬生生增刪信息,導致信息生產者會提出一些牽強附會的觀點。
有深度的文章為了確保觀點的嚴密性,會不厭其煩地論證推導。但這勢必會延緩讀者的理解速度。如今大多數人已經沒有耐心去琢磨嚴密的論證過程,他們只需要一個最終答案就可以了。至於這個答案科不科學、靠不靠譜,只有少數人才願意花時間去關注。
由此可見,當我們完全依賴碎片化閱讀且唯讀碎片化內容時,得到的信息往往不完整也不準確。因為碎片化閱讀是一種“不假思索”的閱讀習慣,無法接收更深刻、更系統的真知灼見。
例如,碎片化閱讀的主要平台——微博,所有信息都被壓縮在短短的140字以內。除非你使用長微博寫清楚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以及有說服力的證據,否則,你只能寫下未經證明的判斷式話語。好比是做數學套用題不寫計算過程,直接給出答案。
因此,習慣於等別人直接給出結論的我們,思維方式會變得越來越浮躁、簡單、粗暴、情緒化,判斷能力與信息過濾能力也隨之下滑。這就是為什麼假新聞在今天反而更加流行的重要原因。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我們會發現大環境的每次變化都促使人們養成新的小習慣。碎片化閱讀就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必然產物。
我們無法再以傳統的深度閱讀方式來處理海量的信息,不得不藉助碎片化閱讀的新習慣來走出這個困境。但與此同時,人們也因為過於熱衷“隨拾隨扔,過目即忘”的碎片化內容,而降低了閱讀質量與思考能力。
總之,如果想要做好時下流行的新媒體行銷,我們不能不認清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這樣才能因勢利導、揚長避短,避免被浮躁的心態所吞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