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釘凍

泥釘凍

泥釘凍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點,屬於閩菜系。每年秋收後,退潮時,福安白石鎮荷嶼一帶的鄉民挎個小魚簍,帶上特製的短柄小木鋤,到海邊灘涂上去尋找一種長約1-2厘米的明狀動物,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泥釘”。“泥釘”剛挖出土時,呈深灰色,與灘涂的泥巴色澤相同,很不易分辨;用水洗乾淨後,則呈灰白色。它主要生活在灘涂的表層,群集而居。人們只要找到它的聚居點,就可以一口氣拾到一大碗“泥釘”。拿回家後,人們把捕捉到的泥釘,端到井邊,倒入土箕中,一邊用井水不斷沖洗,一邊用手使勁壓榨,直至把“泥釘”腹內的泥漿擠盡。把洗淨的“泥釘”放入鍋里煮熟後加入七八倍的水和適當的食鹽。待水燒滾後把“泥釘”連同濃濃的湯汗裝入碗中,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由於“泥釘湯”含有較高的膠原特質,八至十二小時後,整碗的湯汁就凍結起來了,當地鄉民把這種東西叫做“泥釘凍”。上好的成品凍呈銀灰色的半透明狀,無任何雜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釘凍
  • 分類:閩菜系
  • 口味:香甜可口
  • 主要食材:泥釘
菜品特點,泥釘,

菜品特點

食用時除了些許油、鹽外,不加其他佐料,所以不油膩,清淡爽口。而且,由於“泥釘凍”的凝凍力極強,食用時可以用筷子夾,甚至將它放到熱氣騰騰的飯碗內,仍可經久不融化。 閩東一帶人冬天還喜歡吃鮮魚凍,蜊凍,但是凡吃過“泥釘凍”的人都交口稱讚其為“閩東第一凍”。

泥釘

蛆狀動物,生活於灘涂表層,群集而居,身條長約5~7厘米,剛出土時呈土褐色,榨壓洗淨後,呈灰白色。把洗淨的泥釘放入鍋內加水、食鹽煮熟,拌些蔥花,冷卻後湯汁自然膠凍即成泥釘凍。食用時用筷子劃成一塊塊,銀灰透明,入口不膩,清淡可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