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細胞

泡沫細胞

泡沫細胞是一種含有大量脂肪巨噬細胞。泡沫細胞是導致動脈硬化的一種原因,並可能導致心臟病腦梗塞。指吞噬了脂質的單核細胞或組織細胞,其胞漿中含有許多脂滴,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出現的特徵性病理細胞,主要來源於血液單核細胞與血管中膜平滑肌細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泡沫細胞
  • 類型:細胞
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麻風瘤型,

形成

低密度脂蛋白穿過動脈內膜進入血管壁之間時,膽固醇會在那裡堆積。當膽固醇堆積足夠時,血管內膜的內皮細胞會釋放激素招引單核細胞,單核細胞進而分化為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吞噬了被自己產生的自由基氧化的膽固醇並試圖把脂肪消化掉。在巨噬細胞中堆積的脂肪使細胞成為泡沫細胞。

動脈粥樣硬化

泡沫細胞形成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早期事件。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早期,血液中的單核細胞通過內皮間隙,在內膜下分化為巨噬細胞;巨噬細胞介導滲入血管內皮下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發生氧化修飾,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並主要通過A型清道受體吞噬大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導致細胞內脂質堆積,形成泡沫細胞。泡沫細胞堆積形成脂質條紋乃至脂質斑塊。建立穩定的人類單核細胞源性泡沫細胞模型,對研究動脈粥樣硬化有重要的意義。
乳房溢液的細胞學檢測中也可呈現出泡沫細胞,但不能說明有乳房病變。

麻風瘤型

在吞噬麻風桿菌後,麻風桿菌的脂質聚集於巨噬細胞胞漿內,乃使後者呈泡沫狀。抗酸染色可見泡沫細胞內含多量麻風桿菌,甚至聚集成堆,形成所謂麻風球(globus leprosus)。
瘤型麻風(lepromatous leprosy) 本型約占麻風患者的20%,因皮膚病變常隆起於皮膚表面,故稱瘤型。本型的特點是患者對麻風桿菌的細胞免疫缺陷,病灶內有大量的麻風桿菌,傳染性強,除侵犯皮膚和神經外,還常侵及鼻黏膜淋巴結、肝、脾以及睪丸。病變發展較快。
(1)皮膚:初起的病變為紅色斑疹,以後發展為高起於皮膚的結節狀病灶,結節境界不清楚,可散在或聚集成團塊,常潰破形成潰瘍。多發生於面部、四肢及背部。面部結節呈對稱性,耳垂、鼻、眉弓的皮膚結節使面容改觀,形成獅容(facies leontina)。
鏡下,病灶為由多量泡沫細胞(foamy cell)組成的肉芽腫,夾雜有少量淋巴細胞。泡沫細胞來源於巨噬細胞,在吞噬麻風桿菌後,麻風桿菌的脂質聚集於巨噬細胞漿內,乃使後者呈泡沫狀。抗酸染色可見泡沫細胞內含多量麻風桿菌,甚至聚集成堆,形成所謂麻風球(globus leprosus)。病灶圍繞小血管和附屬檔案,以後隨病變發展而融合成片,但表皮與浸潤灶之間有一層無細胞浸潤的區域(圖18-18),這是結核樣型麻風所沒有的。由於患者對麻風桿菌的細胞免疫缺陷,病灶內不出現類上皮細胞淋巴細胞也很少。經治療病變消退時,麻風桿菌數量減少,形態也由桿狀變為顆粒狀,泡沫細胞減少或融合成空泡,纖維組織增生。最後病灶消退僅留瘢痕
(2)周圍神經:受累神經也變粗,鏡下,神經纖維間的神經束衣內有泡沫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抗酸染色可在泡沫細胞和Schwann細胞內查得多量麻風桿菌。晚期,神經纖維消失而被纖維瘢痕所代替。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和結核樣型相似。
(3)黏膜:鼻、口腔,甚至喉和陰道黏膜均可受累,尤以鼻黏膜最常發生病變。
(4)臟器:肝、脾、淋巴結睪丸等臟器常被瘤型麻風波及,可伴有肝、脾和淋巴結的腫大。鏡下皆見泡沫細胞浸潤。睪丸的曲細精管如有泡沫細胞浸潤,可使精液含有麻風菌而通過性交傳染他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