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

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

《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DB41/T 1376-2017)是2017年7月24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地方標準,歸口於河南省林業廳。

《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DB41/T 1376-2017)規定了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的術語和定義、泡桐叢枝病植原體培養、鑑定、保存和檔案管理。該標準適用於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的建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
  • 標準號:DB41/T 1376-2017
  • 發布日期:2017-04-24
  • 實施日期:2017-07-24
  • 中國標準分類號:B 65
  • 國際標準分類號:65.020.40
  • 批准發布部門: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 行業分類:農、林、牧、漁業
  • 標準類別:基礎標準
  • 性質:推薦性地方標準
  • 狀態:現行
制定過程,制定背景,編制進程,制定依據,起草工作,標準目次,內容範圍,引用檔案,意義價值,

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自土居養二(1967)發現泡桐叢枝病的病原菌—植原體以來,世界科技工作者雖然對泡桐叢枝病發病的機制及防治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並初步明確了引起該病病原菌的傳播方式、發生途徑和發病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及防治方法,但由於泡桐植原體無法體外培養,嚴重製約了泡桐叢枝病的研究。克服植原體不能體外培養的研究瓶頸,打破常規,創新思路,另闢蹊徑才有可能有實效的推動泡桐叢枝病研究。河南農業大學泡桐研究團隊自1994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泡桐叢枝病的研究。在研究中發現由於大田裡患叢枝病泡桐樹體高大且生長狀態一致性差,在患病機制和藥物防治研究中帶來很多不變,影響實驗的開展。在探索研究中發現建立泡桐叢枝病植株的無菌快速培養體系,通過植原體檢測,確保培養的是含有泡桐叢枝病植原體的組織培養苗。利用培養生長狀態一致的泡桐叢枝病組織培養苗開展各種研究,取得的成效顯著,研究成果曾獲得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隨著現代分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泡桐miRNA、LncRNA、CircRNA、蛋白質和次生代謝物,並對相關基因進行了克隆及功能驗證中也正在發揮重要的作用。鑒於此,制定了地方標準《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DB41/T 1376-2017)。

編制進程

  • 發布實施
2017年4月24日,地方標準《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DB41/T 1376-2017)由河南省林業廳提出並歸口,由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2017年7月24日,地方標準《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DB41/T 1376-2017)實施。

制定依據

地方標準《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DB41/T 1376-2017)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09)規則起草。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范國強、翟曉巧、趙振利、鄧敏捷、董焱鵬、曹喜兵、李永生。
參加起草人:王燕軍、張變莉、孫曉薇、馬向陽、馬永亮、趙利新、牛蘇燕、劉玟杉、魏振峰、楊國強。

標準目次

前言
1範圍
1
2規範性引用檔案
1
3術語和定義
1
4泡桐叢枝病植原體培養
2
5泡桐叢枝病苗植原體鑑定
3
6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
3
7檔案管理
3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DB41/T 1376-2017)規定了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的術語和定義、泡桐叢枝病植原體培養、鑑定、保存和檔案管理。該標準適用於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的建立。

引用檔案

NY/T 2306-2013 花卉種苗組培快繁技術規程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體系建立規範》(DB41/T 1376-2017)將泡桐叢枝病植原體保存技術進行規範話總結,為泡桐叢枝病研究和其他植原體病害研究都具有指導意義。該標準規範了泡桐叢枝病保存過程中的技術操作,在叢枝病植原體研究中具有很強的規範指導和借鑑意義,有利於推動危害我省的植原體病害在抗病機理和防治藥物方面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