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泗門村
- 外文名:Simen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埌南鎮
泗門村是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區下轄村。歷史背景明末清初(1641-1646),陳姓人在此首居,後遷蓢尾。清雍正年間(1723-1735),洪姓人從隆鎮後坑,東鎮大嶺遷至蓢尾山下新愛村,與詹、丘、阮三姓人合居,又因為水鄉,...
泗門村 泗門村,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埌南鎮。
泗門鎮原汝仇湖東開四門放水,因處第四座水門得名“第四門”,四水為泗,故稱泗門。文物古蹟 泗門鎮境內有明清古建築群,其中有狀元樓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謝氏宗祠、成之莊等市級文保點4處,大學士第、大方伯第等重要文物古蹟7處,皇封橋古村落被市政府列為歷史文化保護區。皇封橋古村落 皇封橋村位於...
鎮北村是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泗門鎮下轄村,地處杭州灣濱海工業園區核心地帶,位於姚西北329國道以北約1500米處,全村區域面積2.5平方公里,2001年3月由徐家、二塘頭、馮蔡魏、後海舍、夾長路自然村合併而成。村情概況 鎮北村現有710戶人家,常住人口2154人,外來人口250人,耕地面積2087畝。村建立了黨總支,下設...
海南村隸屬於浙江寧波市餘姚市泗門鎮,位於泗門鎮東北部,329國道線北側。整個村落呈東西走向,村域面積5.4平方里,由原來的下新屋、施家、下半灶、徐家、洪家路、海莊、旺家、小旺家等8個自然村組成,故被稱為“橫八村”。人口 至2007年底全村總戶數為1021戶,總人口3100人,外來務工者1380人,耕地面積3177...
泗門鎮泗北村地處寧波余慈地區,北靠姚北大道,南臨329國道,西至臨山鎮,東至光明公路,2001年由原大路頭、黃家道地、倪家路、馬家4個行政村合併而成,區域面積3.2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485畝,全村有農戶1524戶,總人口4140人,2007年實現社會總產值7.87億元,其中工業6.28億元、農業0.176億元、第三產業1.414...
浙江省餘姚市泗門鎮鎮南村,北靠臨周江,南至東蒲村,西至臨山鎮地界,東至朗霞街道,由水路頭、楊家、新橋三個村合併而成。泗馬公路橫穿本村,交通便捷,生態環境優美,企業發達,村民勤勞和諧。全村有3160人口,外來人口2500人,,全村有大小企業84家,5000萬資產以上企業13家,總產值9.5個億,創人均收入1.11...
湖北村位於泗門鎮北面,緊靠杭州灣南岸,東鄰夾塘村,西接臨浦村,南與小路下村相接,北與楝樹下村相接。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距329國道4公里。湖夾公路、湖臨公路和鎮西公路穿村中心而過,形成“十字形”的村級主要交通要道。地理環境 湖北農貿市場所在地地理環境比較優越,人口較為密集。人口 全村1018戶,分7個...
泗門洲鎮鎮政府於1996年1月從泗門洲墟上搬遷到新坡村二組楓樹下“三元寺”內辦公。泗門洲原為白沙公社、白沙鄉,1984年5月30日,湖南省政府批准撤銷白沙、灶市、小水、南陽、上堡、新市六個鄉,建立泗門洲、灶市、小水、南陽、黃市、新市六個鎮,並設白鷺、東灣、花石、長坪四個鄉。有詩云:《趕泗門》...
基本村情 泗門鎮東蒲村地處姚西平原,位於泗門鎮東南,東鄰朗霞街道,西與馬渚鎮接壤,北連鎮南村,由原東蒲村、張家、陸家莊三個行政村合併而成。近年來,我村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紮實推進經濟社會各項工作,推動形成了“乾群精神足、村容面貌新、社會治安好...
小路下村,是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泗門鎮下轄村,地處姚西北,北臨杭州灣,南靠329國道,距世界第一跨海大橋———寧波杭州灣大橋20公里,全村總面積2.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31人,黨員170名。2008年,全村實現社會總產值38.72億元,村級可用資金50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9478元,有農戶1175戶、農民人均收入13478...
藤縣埌南鎮第二初級中學是九年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歷史 藤縣埌南鎮第二初級中學前身為埌南五七農中,學校始建於1980年8月。校園坐落於埌南鎮泗門村——黃泥沖,學校位於離埌南鎮街2.5公里遠的邊遠小山村,是一所鄉鎮片中學。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74.5畝,校舍建築面積5508.6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5....
張家邊話,當時俗稱村話,舊時亦稱得都話。除張家邊一至四村外,在火炬開發區通用張家邊話的村莊還有窈窕村、江尾頭村、西椏村、沙邊村、泗門村、大環村、義學村、小引村、二洲村、黎村、珊洲村,共2萬多人,約占火炬開發區常住人口的一半,是區內重要的方言之一。張家邊話與南朗話的口音稍有差距,但是能...
如果留心泗門鎮各自然村分布,就會發現自南而北幾乎是大古塘、解放塘重疊的海塘人口聚居帶,恰恰是姚北人口遷徙的記錄,圍陸成灶到淡化開墾為田,因煎鹽而築灶建村、農耕為家園的社會文化,位於汝湖之畔水門地帶的泗門集鎮,承前啟後,百姓來自四方。公園布局 汝湖公園將古老的傳統文化與時代風貌和諧結合,充分體現...
後經多方查實(見2006年1月10日青年時報網——《南方龍舞——犴舞的前世今生》一文),確定張村就是今天的餘姚市泗門鎮東蒲村的張家。犴舞的組成 犴舞由犴、犴珠、犴令旗、犴字旗、五色長桿旗等道具組成,犴身長約15米,由頭、身、尾7節組成。犴舞隊員在鑼鼓和招軍的伴奏下起舞,其陣法有拉場、吃珠、轉身、...
耐火粘土 主要分布在張家邊村和濠頭村附近,為第四紀沖積-層瀉堆積型粘土,已開發利用。張家邊話 張家邊話屬於中山閩語,當地俗稱“村話”。除張家邊一至四村外,在火炬開發區通用張家邊話的村莊還有江尾頭村、窈窕村、沙邊村、泗門村、西椏村、大環村、義學村、小隱村、二洲村、黎村、珊洲村,常住人口2319...
泗門謝氏在明代分房十八支,每房支都建有祠堂。如今,這些房支祠堂皆已不存,唯有“四門謝氏始祖祠堂”仍保存完好。歷史背景 該祠堂位於後塘河村,當地人稱“大祠堂”,始建於明正德年間,由謝遷倡議、謝丕承建。謝丕是謝遷仲子,弘治十八年(1505)中殿試一甲第三名(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掌院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