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泗水亭
- 所屬年代:西漢
- 歷史文物:泗水亭、泗水亭碑、琉璃井
簡介,考古,歷史,
簡介
位於江蘇省沛縣境內,公園因有泗水亭和碑而得名。泗水亭為漢高祖劉邦“試為吏”時的遺蹟。乾隆版《沛縣誌》謂“漢高祖為泗水亭長,即此亭也”。沛人為紀念劉邦任過泗水亭長,故建亭作紀念。《水經注》載:“縣治南垞上,東岸有泗水亭”。《地道記》稱“沛縣泗水亭,亭有高祖碑,班固為文。”可見亭為漢代所建,亭中立碑,仍用班固原文。明代詩人王璵《宿沛縣泗亭驛》詩有句“千古龍飛地,令人感廢興”。園內還有沛縣的另一著名古蹟琉璃井,又稱作八寶琉璃井。井石欄內有數不清的勒痕,傳說為秦始皇所鑿。《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東遊,為壓天子氣,鑿井浚溝,以斷王脈。”
考古
現已無法考證出那時任亭長的劉邦住在何處,此系古泗水亭的遺址,且世代相傳,泗水亭為兩層閣樓,典雅別致、小巧玲瓏、古香古色。亭前為水池,頗得江南風韻。公園內有“樊井”、“泗水亭碑”等多處古蹟。泗水亭碑記載了劉邦起義前在沛縣的前半生,吸引了國內外漢學家紛至沓來。據史載:秦朝在沛縣縣城附近,設定一種叫“亭”的機構,用來維持地方治安、傳遞朝廷文書等,當時叫泗水亭。劉邦到了壯年,經地方上鄉紳的推舉,在泗水亭做了一名亭吏,經過一段時間試職,後來被任命為亭長。
歷史
當年劉邦不堪秦朝暴政,以超凡的膽略和才識,率豐沛鄉黨聚眾起義,與項羽合兵除暴滅秦。其後,又經歷5年的楚漢相爭,終於在公元前201年殲滅楚軍於垓下,建立了統一的強大的大漢王
朝,為中華民族發展奠定了基礎。那長長的遊廊中刻著的漢代班固《泗水亭賦》,能讓人回到那久遠的年代,再去聆聽歷史的腳步聲……這裡最有價值的是漢代的“大風歌碑”,它依舊陪伴著舉觴高歌的漢高祖劉邦。沛縣的孩童都能夠背出那首流傳兩千載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全詩雖然只有三句,但盪氣迴腸。遺憾的是僅三句也沒有完整地保留在石碑上,今人只能看到石碑的上面部分,下面的字,隨著歲月的流失,再也無法尋覓到了。相傳碑文為蔡文姬之父東漢大書法家蔡邕所書,彌足珍貴。一曲《大風歌》傳唱了兩千年,傳誦出古國中華雄渾博大的情懷和百折不撓的意志。
泗水亭公園不遠處有一座歌風台。公元前195年,沛人在劉邦唱大風歌處築起一座高台,名為“歌風台”,歌風檯曆經滄桑,屢建屢圮。如今重建面積1.26萬平方米,台高10米,前樓後殿,布局勻稱,雄渾壯觀,台上有大風歌碑、劉邦塑像及兩面二廂古今著名石刻作品,台內陳列著“劉邦聖績展”、“漢代文物展”等。沛縣以西的安國附近,流傳著“五里三諸侯”的歷史傳說。在四百多年的漢朝時期,成為王侯將相的沛籍人近百,使得這一方熱土成為名副其實的龍吟虎嘯之地。
泗水亭園內還有沛縣的另一著名古蹟琉璃井。琉璃井民眾又稱作八寶琉璃井,井石欄內有數不清的勒痕。有關它的傳說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傳說是秦始皇所鑿。《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東遊,為壓天子氣,鑿井浚溝,以斷王脈。”對此,歷代詩人都有吟詠。二是傳說李三娘打水之井。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微時來沛縣娶李三娘,國滅後三娘回到沛縣,自食其力,在此井汲水灌田。三是劉邦回鄉歌大風時,軍隊人多,把石欄勒出道道繩痕,明詩人閻爾梅詩曰:“軍多汲盡琉璃井,無數繩痕泐石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