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

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

《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主要內容: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的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的臭名昭著的法西斯主義在法學上的反映。法西斯主義法思潮的思想理論來源於黑格爾的極端國家主義哲學、尼采的權力意志論和超人哲學、各種種族主義、馬基雅維利主義和社會爾文主義。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主張種族主義、極權國家論、生存空間論和所謂領袖原則,為法西斯主義殘酷地鎮壓人民革命運動、喪心病狂地對外侵略擴張和慘無人道地旅行種族滅絕提供了法律基礎。

基本介紹

  • 書名: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06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3653183
  • 作者:史廣全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頁數:23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法律出版社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編輯推薦:源遠流長的西方法學,是人類文明史的一顆璀璨明珠,無論是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還是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無論是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還是龐德的社會控制論,無不閃爍著西方法治文明的燦爛光輝。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湧現的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正是這種文明的生動體現。《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叢書在國內第一次全景式展現西方各法學思潮與流派的主張、源流與發展,為人們了解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提供了全新的讀本。《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是其中的一冊,重要向您闡述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這門學科的構成體系、發展歷程及其代表人物。

媒體推薦

書評
無論是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還是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無論是盧梭
的社會契約論還是龐德的社會控制論,無不閃爍著西方法治文明的燦爛光輝
。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湧現的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正是這種文明的生動體現。
《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叢書在國內第一次全景式展現西方各法學思潮與流
派的主張、源流與發展,為人們了解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提供了全新的讀本

—— 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法學教授、博
士生導師)
世界法制現代化進程具有歷史的多樣性和穩定性,了解西方法學思潮與
流派,對把握其間的理論要義和精髓十分有益。《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叢
書對作為西方法治文明組成部分的法學思潮與流派做了很好的梳理,勾畫出
上千年來西方法律的智慧與思辨的清晰輪廓。這套叢書有助於人們開拓視野
、汲取精華,促進中國法制現代化進程。
—— 公丕祥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人類法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融入了無數法學家的睿智和諸多法學思
潮與流派的精神。各種思潮、各個流派都蘊涵著引人深思的哲理,它們都是
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不同組成部分。法學家們的睿智體現在哪裡,引人深
思的哲理又在何方?《西方法學思潮與流派》叢書以其系統、扼要和清晰的
筆觸,圖文並茂的卷面,為人們提供了初步的答案。
—— 何勤華(華東政法學院院長、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緒論
一、“法西斯”釋義
二、什麼是“法西斯主義”
三、法西斯主義的內容及其主要流派
四、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及其主要流派
第一章 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產生的時代背景
第一節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產生的時代背景
一、後起的“窮人的帝國主義”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法西斯主義的“接生婆”
第二節 德國納粹主義法學思潮產生的時代背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締結的凡爾賽和約:復仇的種子
二、反動勢力對納粹黨的扶持
三、共和國議會民主制發生危機
四、民眾的盲目追隨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的思想理論來源
第一節 黑格爾的極端國家主義哲學
一、國家“是在地上的精神”
二、國家的起源和目的
三、國家是比教會更高的精神要素
四、國家權力的整體性及對民主制的批判
五、黑格爾極端國家主義哲學對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的影響
第二節 尼采的權力意志論和超人哲學
一、權力意志論
二、“超人”哲學
三、貴族專制論
四、戰爭和擴張主義
五、尼采思想對希特勒和納粹德國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的影響
第三節 形形色色的種族主義
一、種族主義的哲學理論
二、在某些作品中呈現出來的較為激烈的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
第四節 馬基雅維利主義
一、義大利統一與中央集權
二、鼓吹君主專制
三、統治權術
四、馬基雅維利主義對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的影響
第五節 社會達爾文主義
一、社會有機體論的萌芽
二、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說和社會進化論
三、個人和國家的關係
四、社會達爾文主義對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的影響
第六節 德意志民族精神的重現者和渲染者:華格納
一、華格納的生平及其與納粹主義的關係
二、華格納對納粹主義法學思潮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種族主義
一、世界歷史不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而是
種族鬥爭的歷史
二、德意志人是地球上最高級的種族
——日耳曼種族的核心,是最勇敢最勤勞的強者
三、猶太人是劣等種族,應該驅逐或滅絕
四、保持日耳曼種族的“純度”與“優質”,以便進行征服和對外擴張,奴役異族
五、猶太人種下的禍根中最壞的,就是民主主義、馬克思主義和蘇維埃國家
第二節 極權國家論
一、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極權國家論
二、德國納粹主義極權國家論
第三節 生存空間論
一、地緣政治學與生存空間論
二、種族主義與生存空間論
第四節 領袖原則
一、什麼是領袖原則
二、領袖原則的理論基礎
三、法西斯主義理論家對領袖原則的鼓吹
第五節 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基本理論在法律實踐中的體現
一、關於種族主義
二、關於國家極權
三、關於領袖原則
四、關於生存空間論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
第一節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政治法律思想
一、法西斯理論與實踐並重
二、生活即是鬥爭的唯意志論
三、國家至上的極權主義國家觀
四、國家的本性在於擴張
五、法西斯國家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
內在形式和準則
六、不相信持久和平的可能性與有益性,
戰爭對人類發展有好處
七、法西斯主義反對社會主義
八、法西斯主義反對民主主義
九、法西斯主義反對自由主義
十、20世紀是法西斯世紀
第二節 羅柯的法西斯主義政治法律思想
一、法西斯主義是一種情感、一種行動,同時也是一種思想理論
二、法西斯主義是一種與自由主義、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對立的整體社會學說
第二節 金蒂雷的法西斯主義政治法律思想
一、金蒂雷法西斯主義政治法律思想的哲學基礎
二、對法西斯主義的解釋
三、教育法西斯化的主導思想
第四節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在實踐中的體現
一、鎮壓反對派,維護國家極權
二、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三、法西斯職團國家
四、教育法西斯化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納粹德國的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
第一節 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政治法律思想
一、鼓吹日耳曼人種優越的反動種族主義學說
二、國家是手段,民族是目的
三、反猶太主義
四、宣揚生存空間說,鼓吹侵略擴張
五、宣揚天才論,鼓吹英雄史觀,主張個人獨裁
六、貶低文化教育,鼓吹愚民的“美德”
第二節 戈培爾的法西斯主義政治法律思想
一、對墨索里尼的吹捧
二、對法西斯主義的解釋
第三節 卡爾·施米特的法西斯主義政治法律思想
一、國家的和政治的
二、劃分敵友是政治的標準
三、戰爭是敵對性的顯現形式
四、國家是政治的統一體,因多元論而出問題
五、決斷戰爭和敵人
六、世界並非政治的統一體,而是政治的多樣體
七、政治理論的人類學始基
八、技術時代並不能取消政治性
第四節 羅森堡的法西斯主義政治法律思想
一、種族主義思想
二、反對社會主義
第五節 納粹德國法西斯主義法學思潮在實踐中的體現
一、政治法律方面
二、軍隊方面
三、文化的德意志化和文化荒漠
四、教育體制的納粹化
五、社會控制和社會心理拉平
本章小結
結語
附錄
主要代表人物與代表著作一覽表
主要名詞術語與代表人物索引
參考文獻

文摘

書摘
義大利一方面有著極為強烈的向外擴張的欲望,另一方面它向外擴張的
實力又十分薄弱,這樣就產生了尖銳的矛盾,這種矛盾在戰後顯得更加突出

首先是社會各階層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抱有普遍的不滿情緒,進而
演化為深刻的政治危機。根據1915年協約國與義大利的密約,協約國許諾戰
後讓義大利獲得在奧地利統治下的南蒂羅爾和亞得里亞海岸的特蘭提諾、的
里亞斯特、伊斯特里亞、達爾馬提亞、薩塞諾等地以及羅德島、多德卡尼斯
群島等島嶼,承認義大利對利比亞的主權,還同意在瓜分德國非洲殖民地時
讓義大利分取一杯羹。但是戰後協約國沒有兌現它們的諾言。帝國主義向來
是以資本和實力來進行分贓的。其他戰勝國以意軍在卡波雷托戰役中的慘敗
為由,拒絕給義大利更多的“戰利品”。義大利得到的只是原來失去的領土
特蘭提諾、南蒂羅爾、的里亞斯特地帶以及伊斯特里亞和斯洛維尼亞沿海地
帶。它垂涎已久的阜姆和達爾馬提亞並未得到,而這兩個地區正是它心目中
今後向巴爾幹進行擴張的前沿陣地。義大利代表團一度以退出巴黎和會來要
挾其他列強,但是無濟於事,只好勉強接受巴黎和會的安排。義大利各階層
都對此不滿,對政府接受協約國的安排做出了憤怒的反應。民族沙文主義勢
力稱義大利只獲得了“殘缺不全的勝利”,強烈要求打倒本國政府。沙文主
義分子、詩人鄧南遮還率領一支由退伍軍人和沙文主義狂熱分子組成的“義
勇軍”,於1919年9月強行占領被列為自由市的阜姆。他提出要進行“貧窮
的和被剝削國家的新的十字軍,反對某些強奪所有財富的國家”,此時已成
為民族沙文主義者的墨索里尼也叫囂“要復仇”。與此同時,義大利的無產
階級和人民革命運動也掀起了高潮。總之,義大利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劇
了其國內本已嚴重的政治矛盾。
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嚴重的經濟危機。戰時經濟的高漲是以軍事工
業為主導的,戰後向平時經濟轉變帶來了工業生產的急劇萎縮。國家財政赤
字由1913—1914年度的2.14億里拉,猛增到1918--1919年度的233.45億里
拉,增長了100多倍。國內債務由1910年的140.89億里拉上升到1920年的95
0.17億里拉,增長5.7倍以上,通貨膨脹極為嚴重。1914年6月30日貨幣流
通量為20.07億里拉,到1920年底達200億里拉,中小企業紛紛破產倒閉。
失業人數1920年底為69.1萬人,1921年3月猛增至200萬人。農村大片土地
荒蕪,糧食產量比戰前減少1800萬公擔。市場商品匱乏,物價飛漲。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熱之中。P10-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