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理念,指法追求的價值目標或者關於法應該是什麼樣的理想,與“實定法”(或“實在法”、“實證法”)相對而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的理念
- 出處:《中華法學大辭典 法理學卷》
- 定義:法追求的價值目標或者關於法應該是什麼樣的理想
法的理念,指法追求的價值目標或者關於法應該是什麼樣的理想,與“實定法”(或“實在法”、“實證法”)相對而言。
法的理念,指法追求的價值目標或者關於法應該是什麼樣的理想,與“實定法”(或“實在法”、“實證法”)相對而言。實定法是現存的法律規範和制度。實定法的制定和實施,往往包含有一定階級關於法的理念,如,正義、自由、平等就是代表反...
狹義的部門法的理念則專指部門法的基石範疇,即反映本部門法獨特本質屬性的本位觀念。引用示例 經濟法理念是經濟法的內在精神,是經濟法適用的最高原理, 是對經濟法應然規定性的理性的基本的認識和追求。是經濟法制定的根本,主導著一個...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
《法律的理念》是2005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丹尼斯·羅伊德。本書檢討了古往今來不同社會對於法律的看法,進而研究法律觀念與社會觀念的互動作用,而以極重要的最後一章討論法律在未來迫切需要處理的若干難題。內容簡介 由...
法的理念是法律制度的精神核心,集中體現著法律制度整體的本質、價值取向和發展方向。法律理念的轉換折射出一個時代法律與社會變遷的精神軌跡。從法律理念的更新和重構中我們可以窺見法律進步和社會發展的身影。當然,法律理念的更新轉換並不...
樹立依法治國的理念,就是在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特別是執法者中養成自覺尊重法律、維護法律的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思想意識,使廣大人民民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
《大學譯叢:法律的理念》是2014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丹尼斯·羅伊德 (Dennis Lloyd)。內容簡介 羅馬法學家西塞羅說:“法律是人性中所蘊含的最高理性。”歷史上沒有一部完美的法典不以完備的思想為基礎,只有先了解法律...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起源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胡錦濤主席,在首都各界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
《法的理念與實證》是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科。本書本書通過對社會的透視,在理論上探討了法律和一個國家確信的最高政治權威必然是統一的。作者簡介 田科,男,河南南陽人,中國政治大學碩士研究生。講師、律師、記者。
法哲學應該以法的概念及其現實化為對象,也就是以法的運動過程為對象,黑格爾將法的運動稱為法的理念,為的是將它同那貫穿宇宙萬物的所謂“絕對精神”相聯繫。黑格爾法哲學的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並不妨礙其中辨證法思想的光輝。將法作為...
《法律理念》是武漢大學出版社在2006年1月1日 出版的。內容簡介 本書對法律理念的定義、內涵、特徵、價值以及樹立正確的法律理念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從誠信、責任、法律救濟等方面探討了法律理念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作為通識課教材...
司法理念是人們對司法的本質及其規律的理性認識與整體把握,是司法實踐中對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對法的價值的解讀而形成的一種觀念模式。司法理念即指導司法制度設計和司法實際運作的理論基礎和主導的價值觀,也是基於不同的價值觀(意識形態或...
《法治思維與法治理念》是2016年7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光中、唐玲。內容簡介 “法律素養與依法治國”系列叢書旨在總結整理清華大學司法培訓中心在過去十年主持的法律人培訓教學的相關成果,並用作今後法律職業及相關公務員培訓...
《法治的理念、制度與現實》,冀祥德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全書358千字。書籍簡介 根據董必武先生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建議,法學研究所於1956年籌建,1958年10月正式成立,時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
《訴訟法的理念與運作》是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主要介紹了一些貼近公民生活的訴訟法知識及其運作流程。內容簡介 《訴訟法的理念與運作》內容簡介:法學是追求正義的學科,而程式是保障公正的前提。《訴訟法的理念與運作》...
《社會保障法的理念、實踐與創新》是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是林嘉。內容簡介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由此帶來一系列制度的變遷。社會保障制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社會保障...
高、中級法院要對轄區法院的中層以上領導幹部,特別是人民法庭負責人進行集中培訓,研討、培訓時間總計不少於10天;基層法院要結合自身存在問題,特別是專項整改活動中排查出的問題,涉訴涉法信訪反映出的問題,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對...
根本的原則是依照公正的理念制定法律,並應依全體人民的幸福為依據。就立法的重點而言,著重於培養公民的法律精神。 (三)守法論 柏拉圖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認為國家形成於契約。而契約的核心就是對法律的遵守,這就意味著...
法家的思想重心只是一種對權勢的體現方式,而幾乎沒有重要的理念。它沒有真正的法的公正認識,其主要的表現就是無“法”精神的律治,著重於對統治者意志的律令體現,從而助長了中華形成了權力單極的社會形態,政治強盛而民間力量無有。而...
“術”是在規則體系指導下的具體操作方法,只要指導原則(法)不變,具體方法可千變萬化,術可通過練習獲得,亦可通過對法的推理而產生。“器”是產品、工具,是道的法理中進行的一種產出結果。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以器載道”,就是用...
一、制定法 二、判例 三、法律解釋 第二節 審判技術 一、審判技術 二、判決風格 第五章 中國法律理念的現代轉換 第一節 轉型時期的兩難癥結 一、問題的提出 二、西方法律傳統的結構分析 三、中國法律傳統的轉型困境 第二節 禮教派...
所謂的本土資源,筆者認為是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法律文化、法律理念和法律傳統。這些法律文化在制定中國各類法律時都曾經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批判而被遺棄,但這種文化觀念並沒有被廣大人民民眾所遺棄反而將其完整地繼承下來,一直沿用至今。一邊是...
法制與法治的含義完全不同,前者主要指一國現有的各項法律及其制度,後者意為“法的統治”,主要是指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一般認為,法治有兩項基本要求:一是要有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二是這種法律...
在自然法的哲學體系中,法律與道德的概念時有交會,這種理念稱作“交疊命題(overlap thesis)”。自然法的學派可謂百花齊放,其差異在於,在法律規範的確定方面,道德究竟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本條目傾向分別闡釋對自然法的不同理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