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思考的印跡》是2003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志銘。
基本介紹
- 書名:法理思考的印跡
- ISBN:756202295X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3年1月1日)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本書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張志銘
平裝: 48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條形碼: 9787562022954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6 x 14.6 x 2 cm ; 499 g
ASIN: B00116LPUQ
內容簡介
本書集由“專題研究”、“法治短論”和“歷史掠影”三個板塊組成,收入了自1988年以來以來發表的46篇文章,長的有七八萬字,短的公一兩千字。文章涉及的主題包括法律職業、法律解釋、司法和司法改革、法治和憲政、表達自由、法理範疇(如法律關係、法律規範)等許多方面。文集取名為“法理思考的印跡”,意在強調學術探知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的偶有所得。所謂“印跡”,就是學術生涯中深淺不一的肢印,生命之樹上明暗交替的劃痕,雖可以誇張地理解為收穫,卻肯定算不上是什麼成就。
本書目錄
告白與鳴謝
專題研究
二十世紀的中國律師業
法律解釋研究
歐洲人權法院判例法中的表達自由
傳媒與司法的關係--從制度原理分析
法律關係綜論
資政新方略: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
法治短論
法律體系建構中的開放性思路
當代中國的司法獨立問題
什麼是憲政要求的憲法?
也談憲法的司法化
關於“個案監督”的思考
檢察權的性質及其正正當性基礎
審判方式改革再思考
用效率闡釋公正,追求有效率的司法公正
司法改革需要更寬闊的視野:對最高法院五年改革綱要的一點評論
司法改革中的形變與神變
對一種流行司法觀念的質疑
司法改革中的主體適格問題--以“先例判決制度”為例
司法改革中的健全思維--追議“誰是司法改革的主體”
法治社會中的法律職業
中國律師的作用:歷史、現狀和問題
狼來了?浪來了?還是糧來了?
對我國法官培訓的兩個角度的思考
法律家的養成與統一司法考試
法律職業道德的意義
法律職業道德的認知
從“法官精英化”到“法官職業化”
司法過程的特性
關於被刑事追究者獲得律師幫助的權利--國際標準與國內立法之比較
作為法律文化一部分的司法程式--文化視角的啟示
司法判決的結構和風格--對域外實踐的比較研究
司法裁判的說理性
如何看待“公開合議庭不同意見”
“法官後語”與“情法交融”
民事執行權的制度安排
民事執行改革的幾個理論問題
關於審委會改革的思考
解讀“以事實為根據”
何謂法律真實?
證成法律真實標準
歷史掠影
價值追求和經驗實證:中國法學理論發展的取向
自由觀論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