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塞斯之圍

法爾塞斯之圍,是拜占庭-波斯戰爭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公元555年。554年,拜占庭軍隊在奧諾古里圍攻戰慘敗後,在高加索地區的主將貝薩斯被馬丁替換,隨後薩珊大將納喬拉根率領六萬大軍對拜占庭人控制的法爾塞斯發起圍攻,卻被馬丁反擊而慘敗。

基本介紹

  • 參戰方:拜占庭、波斯
  • 中文名:法爾塞斯之圍
背景介紹,經過,結果,

背景介紹

法爾塞斯之圍
薩珊波斯軍中的貴族具裝騎兵
早在公元551年,薩珊波斯就向拉奇卡境內增派了新一波援軍。雖然沒能阻止庇特拉城易手(佩特拉之圍),卻為之後幾年的行動構建出基本班底。這支由大將納喬拉根指揮的有生力量,主要用自伊朗高原波斯軍事貴族和德拉米山民組成,戰力遠在先前的高加索伊比利亞部族之上。甚至還非常罕見地攜帶有印度戰象,將這種笨拙的戰爭牲畜也運用到寒冷山區。
不過,遠在希臘查士丁尼也持續加大戰爭投入,從而一度讓拜占庭軍隊擁有絕對的體量優勢。但依靠僱傭制才盲目擴張起來的部隊,往往容易因指揮混亂和鬥志低下而遭遇挫敗。加上同期的義大利戰場依舊牽制著更多帝國主力,讓羅馬人根本沒可能迅速終結戰爭。直到更晚的公元554年,才下決心對駐紮有大量波斯部隊的奧諾古里發起圍困。為此,主將貝薩斯調動了總計50000人的各族士兵,並不惜花很多時間來將打造移動攻城錘和弩炮等機械設備。
法爾塞斯之圍
拜占庭軍隊的各類複雜攻城器械
然而,巨大的優勢讓整個拜占庭軍隊都有些忘乎所以。除了定期發射箭矢或石彈,他們幾乎沒再嘗試任何其他的激烈手段。所有人都效率低下的呆在營地工事,坐等波斯對手因補給品告罄而自動開門。當通過俘虜聽聞有其他波斯部隊趕來救援,也僅僅出300名尖兵趕往攔截。結果還是因數量太少而寡不敵眾,進而對繼續保持圍城的單位也產生了惡劣影響。最終因兩支敵軍的內外夾攻,造成全隊上下的集體崩潰。事關勝負的天秤,也再度倒向東方的泰西封宮廷。
此後,羅馬方面更是和自己的拉奇卡盟友也產生了劇烈摩擦。習慣於西線殘酷作風的貝薩斯,很快就惹怒了重歸拜占庭陣營的古巴塞二世。在獲悉自己遭對方寫信投訴後,便設計將阻礙他統攬全局的拉奇卡國王處死,並因此被查士丁尼下令流放。實力大受影響的帝國殘軍,也開始由來自色雷斯的貴族將領馬丁統御。

經過

法爾塞斯之圍
羅馬-拜占庭軍中的輕裝騎射手
與此同時,薩珊國王庫思老一世也對高加索戰局更為重視。他不僅繼續從伊朗高原派出新軍,還動員靠近拉奇卡的高加索伊比利亞人和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給他們提供更多輔助部隊。從將直接參與拉奇卡戰爭的士兵人數增加到60000以上,並計畫對位於山區南部的法爾薩斯城實施猛攻。
法爾塞斯之圍
日益重視高加索局勢的 庫思老一世
作為曾經的古希臘殖民城市,法爾薩斯一直是連結小亞細亞半島高加索山區的交通節點。加之毗鄰黑海和擁有同名的河流經過,又衍生為大海與內陸高山間的必經之路。正因如此,當地長期部署有一定數量的羅馬士兵,卻又自恃有天然條件賦予的三面安全而忽略城牆建設。在拉奇卡戰爭的最後階段,這裡已集中了20000名來自五湖四海的拜占庭軍人。倘若他們被波斯人殲滅,或是法爾薩斯遭薩珊軍隊占領,都將意味著高加索山區同帝國關係的徹底決裂。指揮薩珊軍隊的納喬拉根,也正是看到了這點,才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地予以占領。
法爾塞斯之圍
位於拉奇卡王國西部的 法爾塞斯
公元555年春季,完全集結的波斯軍隊突然抵達法爾薩斯,並立即將這座拜占庭重鎮包圍起來。由於本國技術人才匱乏,納喬拉根依舊沒有能製造大型弩炮的工兵供自己差遣。但因為具有3:1的部隊數量優勢,還不乏大量來自山地的精銳步卒,所以在單純圍困方面是得心應手。何況法爾薩斯的選址雖然比較精妙,防禦設施卻非常廉價且可能存在偷工減料。因為過去的面積已經因人口增漲而不堪重負,只得以木牆重新圈定城區範圍。來者即便沒有破壞堅固工事的有效辦法,也能通過縱火等原始手段實施替代。唯有臨海靠河的濕軟土質,才幫自己擋住了波斯人都喜聞樂見的挖牆腳打法。
不過,薩珊軍隊還是在圍攻戰的初期保持著絕對主動。納喬拉根首先將突破口設定在南段城牆,因為那裡沒有自然屏障拱衛,僅有一條守軍自己挖掘的護城河掩護。於是就發動大量人力進行填埋,僅用幾天時間就可以觸及木質護牆。同時還派人到對面建造大型浮橋,以便讓其餘部隊輕鬆度過法爾塞斯河,徹底占據城市附近的有限空間。
法爾塞斯之圍
經常參與圍城作戰的 波斯徵召民兵
面對三倍於自己的圍城大軍,馬丁也只能將全部人力都分散到各頭駐防。在最易遭受強攻的南面,他同時部署了來自北非摩爾人盾矛兵、小亞細亞山區的伊蘇里亞人標槍手和高加索本地僱傭兵分隊。他們所具備的共同特徵,就是都保留著自己原有的蠻族生活作風。因而在作戰中能堅持更長時間,不會輕易因恐懼和挫敗感而放棄抵抗希望。與之情況類似的部隊,是負責東南面防務的赫魯利人-倫巴第人步兵。他們都是非常典型的歸化日耳曼士兵,有著出色的衝鋒能力。少數隨軍東征的匈人後裔,被安排去把守渡口的船隻。至於規模不在少數的其他希臘人分隊,則位於壓力相對較小的其他段落。
由於自知無法立即強取得手,薩珊軍隊每日都會派大量弓箭手在城下進行騷擾挑釁。馬丁則嚴令屬下不得擅自外出追擊,以免落入波斯軍隊的預設陷阱。然而,位於南面城牆的摩爾與伊蘇利亞部隊,卻不堪忍受天天被嘲諷的屈辱。最後以辱罵將領是懦夫的方式,才獲準派200人的小分隊實施反擊。這個舉動也完全出乎城外的波斯士兵預料,向來以善戰著稱的德拉米步兵,也為避免正面接觸而向後撤退,任由為羅馬效力的蠻族在陣地中來去自如。站在高處觀摩的馬丁,也因這個小小風波而受到極大啟示。
法爾塞斯之圍
需要在圍攻戰中下馬步行的 波斯地方騎兵

結果

很快,馬丁故意讓人打斷由自己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並謊稱其是來自君士坦丁堡的信使。與會的將領也被當場告知,皇帝派遣的援軍已距離本城位置不遠。隨後更是在主帥的故意提醒下,恐懼地意識到戰利品與賞賜都會因新來者參與而瞬間減半。於是紛紛要求立即採取行動,將包圍自己的波斯人徹底擊敗。
結果,這則振奮人心的訊息也通過間諜流傳至薩珊軍營。納喬拉根被迫分兵到更遠距離內搜尋敵情,並決定加快對法爾塞斯城的全面進攻。為此,還必須派大量士兵到周遭山林內搜羅木材,並宣布守軍再不開門就玉石俱焚。但此舉也讓原本就較為鬆散的營地出現更大騷亂,許多人離開自己原先的崗位,造成整條封鎖線的千瘡百孔。
法爾塞斯之圍
拜占庭軍隊中的斯拉夫與伊蘇利亞士兵
城中的拜占庭守軍也馬上利用這個寶貴機會,由副將賈斯丁率5000人的步騎兵分隊悄悄離開。成功利用薩珊方面的疏忽大意和自己對本地情況的更為了解,從鬆散包圍圈中巧妙脫離出去。
波斯士兵可能也有發現類似情況,卻本著削弱守城兵馬的小心思,故意對突圍者聽之任之。稍後才帶著搜羅好的木材重新就位,開始不計傷亡的對法爾塞斯實施最後一擊。由工兵製造完成的移動攻城錘,也被直接推到木牆跟前錘擊。負責掩護的弓箭手則更是肆無忌憚,不斷以從未有過的密集箭矢席捲城頭,給守城的羅馬人造成巨大傷亡。後者則因分兵舉動而承受了更重壓力,只能以弩炮發射的小型石彈和直接投擲的大型石塊進行反擊。依靠頑強的求生欲和對援軍即將抵達的期許,成功將更多薩珊軍隊都吸引到攻堅中來。
法爾塞斯之圍
從外側返回戰場的 拜占庭騎兵
此時,先前遠離的賈斯丁終於率5000步騎兵返回城市。雖然只是對部分德拉米重步兵的陣地實施突襲,卻讓整個波斯軍隊都認為是大股拜占庭援軍已經到來。混亂中,處於其他城牆段落的德拉米人也離開原先位置,跑來救援自己的同族老鄉。這個舉動不僅讓當面的羅馬士兵有機會衝出大門突圍,還使其他伊朗系士兵的恐懼感被進一步提升。結果,這些原本應充當攻堅主力的步兵,便紛紛開始抱團逃離現場,並在城中追兵的壓迫下也出現了大量傷亡。
事已至此,納喬拉根依舊不想輕易放棄任何能重創羅馬人的機會。但在他決定要使用陣中的貴族騎兵和戰象前,這些一直坐壁上觀的菁英部隊還是因意外而自亂陣腳。其中1頭大象的突然受驚發狂,讓許多人馬具裝的鐵騎也跟著加入逃亡大軍。等主帥下達無可奈何地撤退指令,整支薩珊軍隊已完全淪為高加索山區內的瘋狂奔逃者。由騎士們習慣性帶到戰區的私人財產、補給品與其他輜重,就成為拜占庭將領封賞部下的本金來源。
法爾塞斯之圍
沒能扭轉乾坤的波斯戰象部隊
事後,拜占庭方面清點戰果,發現自身只損失了200多名士兵。考慮到其陣中還有許多非正規編制的兵丁,這樣的數字無疑有虛報風險之嫌。相比之下,薩珊波斯那邊的10000人陣亡估計,也多少有些誇大其詞。但因為補給品告罄和士氣低落,他們已沒有能力再對拉奇卡境內的城鎮發起進攻。主將納喬拉根也因如此糟糕的表現,被國王庫思老一世處以剝皮酷刑。
到了公元557年,波斯方面終於承認局勢已無法挽救。通過與拜占庭帝國簽訂的五十年契約,承認拉奇卡王國是羅馬人的附庸。兩大洲際強權的高加索山區爭奪,也因這紙協定而基本落下帷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