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剎,唐時為憫忠寺,清雍正時重修並改為今名,1956年在寺內成立中國佛學院、1980年又於寺內建立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是中國佛教協會所屬的宗教類博物館。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漢族地區佛教中國重點寺院。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法源寺
-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
- 氣候類型:北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
- 始建時間: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市
- 門票價格:5元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歷史沿革,建築結構,景點景觀,華嚴三聖,布袋和尚,觀音殿,大悲壇,藏經樓,淨業堂,佛寶珍奇,文物收藏,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據《元一統志》記載,法源寺始建於唐朝,初名“憫忠寺”。
安史之亂時,一度改稱“順天寺”,平亂後恢復 “憫忠寺”名稱。
遼清寧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時,憫忠寺被毀。遼鹹雍六年(1070年)奉詔修復後又改稱“大憫忠寺”,從而形成今天的規模和格局。
明朝正統二年 (1437年),寺僧相瑢法師募資進行了修葺,易名為“崇福寺”。
雍正十二年(1734年),該寺被定為律宗寺廟,傳授戒法,並正式改為“法源寺”。
1949年以後,這座千年古剎得到政府保護,多次撥款堆修。
1956年,中國佛學院在這裡成立。
1963年,亞洲11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徒會議也在這裡召開。
1980年,創辦了“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使之成為佛教文化和佛學研究的中心之一。
法源寺
建築結構
法源寺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採用中軸對稱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憫忠台、淨業堂、無量殿、大悲壇、藏經閣、大遍覺堂、東西廊廡等,共七進六院,布局嚴正,寬闊龐大,是北京城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寺廟建築群。
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著“華嚴三聖”,既毗盧遮那佛、文殊和普賢菩薩像,為明代製作,木胎貼金罩漆。正中的毗盧遮那佛端坐在須彌座上,像高2米,後有光環,通高3.97米。文殊、普賢分立兩旁,像高2.14米。這三尊塑像,妙像莊嚴,雕制精美,在明代塑像中堪稱上乘。
大殿兩側為十八羅漢坐像,像高約1.35米,木胎貼金,為清朝製品。大殿中迤南兩清石柱礎,作卷葉蓮瓣,估計是唐初建寺時原物,它的花紋與廟中佚失的唐天元十四年(726年)石幢的花紋相近。憫忠台一名“念佛台”,又稱“觀音殿”。台基高一米多,周圍設以磚欄,殿堂建於台上。此殿結構獨特,外牆以十二柱為架,室內以十二柱支撐式樣與故宮御花園萬春亭相同。這裡保存著法源寺的歷代石刻、經幢等,以唐《無垢淨光寶塔頌》、《憫忠寺藏舍利記》、《承進為蔍福禪師造陀羅尼經幢》(應歷七年,957年),遼代的《燕京大憫忠寺菩薩地宮舍利函記》最為珍貴。殿外山牆還嵌有清代翁方網複製的唐“雲麾將軍碑”殘柱基,另有《法源八詠》及《心經》等碑刻,是研究佛學和法源寺歷史的重要資料。
景點景觀
華嚴三聖
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是“華嚴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像,均為明代所造,木胎、貼金罩漆。正中的毗盧遮那佛端坐在須彌座上,像高2米,腦後背光,連座通高3.97米。文殊、普賢分立兩旁,像高2.14米。這三尊塑像,雕刻工藝精湛,相貌莊嚴,在明代同時期的塑像中是上乘之作。大雄寶殿兩側是十八羅漢坐像,像高約1.35米,木胎、貼金,這是清朝時造像。在大雄寶殿中,沿南面有兩個石柱的柱基,開關為卷葉蓮瓣,從花紋上判斷,應是唐初建寺時的原物。
布袋和尚
法源寺天王殿內正中供奉著明代製作的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銅像,高1.12米,袒胸露懷,表情喜樂詼諧。彌勒像後則是勇猛威武的護法神——韋馱坐像,為明代銅鑄,高1.70米。殿內兩側是明代銅鑄造的四大天王像,極為珍貴,身高1.20米。
觀音殿
觀音殿就是原先“憫忠閣”所在地。“去天一握”的高閣現僅存台基,高一米多,周圍砌以磚欄,觀音殿則建於台上。此殿仿照故宮御花園萬春廳的結構樣式,外牆以十二柱為骨架,室內同樣以十二根柱子支撐,結構獨特。這裡保存著法源寺的歷史石刻、經幢等,其中以唐代的《無垢淨光寶塔頌》、《憫忠寺藏舍利記》,遼代的《燕京大憫忠寺菩薩地宮舍利塔頌》是唐代書法大家李北海的作品。
大悲壇
大悲壇是一座佛教文物的宮殿,這裡陳列著歷代的佛像、石刻及佛教藝術珍品:中國最早的佛像——東漢時代的陶製佛坐像、三國東吳時代的陶瓶、南北朝時的整石造像、唐代石佛像、五代鐵鑄佛像、宋代木雕羅漢像、元代銅鑄觀音像、明代的木雕伏虎羅漢像等,都是極為珍貴的文物。
藏經樓
最後一進殿堂是藏經樓,殿內以青磚鋪地,供奉著巨大的明代木雕臥佛像以及各種珍貴經書。佛像為木胎乾漆所制,是明代造像藝術精品。1980年5月,日本國寶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時,曾在這裡供奉了七天,先後有16萬信徒和民眾前來瞻仰、觀看。
淨業堂
淨業堂前立著一個巨大的石缽,雙層石座,缽體周圍雕刻著形似海浪的花紋以及山龍、海馬、八寶等形象,技藝純熟,極為精美。淨業堂內供奉的是一尊明代銅製的毗盧佛巨像,在殿內觸及屋頂(高4.58米),共分為三層,下層為千朵蓮瓣巨座,每一個蓮瓣上都鏤有一尊小佛像;中層為四方佛,面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最上層則為毗盧佛像,莊嚴肅穆。
佛寶珍奇
法源寺西南角原有無垢淨光寶塔,建於唐至德二年(757年),塔身為磚結構,高3.3米。倒塌於遼清寧三年(1057年)發生的大地震中。寺內尚存的《無垢淨光寶塔頌》碑,為唐至德二年張不矜撰、李北海所書,原鑲嵌在塔的牆壁上,碑高1.20米,寬0.73米。而另一塊碑稱:“至德二載十月十五日建,參軍張不矜撰,參軍蘇靈芝書。”蘇靈芝就是李北海的署名。此碑的奇特之處還在於它是中國古代惟一一個從左至右書寫的碑文,是現存僅有的一個特殊例子。
文物收藏
法源寺內收藏了眾多名貴的佛教典籍及藝術品,特別是大悲壇內陳列的大量佛經,數量眾多、版本珍貴。大悲壇是一座佛教文物宮殿,這裡陳列的歷代佛像、石刻及藝術珍品有:中國最早的佛像——東漢時代的陶佛坐像,有東吳時代的陶魂瓶,有北魏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鐵鑄像、宋木雕羅漢、元銅鑄觀音、明木雕伏虎羅漢等,都是國寶級珍貴文物。另外還有各國贈送的經像文物。最後一進殿堂是藏經閣,大殿全部用青磚鋪地,閣上供奉著三大士像,為木胎乾漆所制,是明代造像的藝術精品。
交通線路
10路車到回民醫院,6、109路教子胡同下車。捷運4號線菜市口下,西南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