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和人治是治理國家的兩種不同主張和方法。是政治學和法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治和人治
- 屬性:治理國家的兩種不同主張和方法
法治和人治是治理國家的兩種不同主張和方法。是政治學和法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法治和人治是治理國家的兩種不同主張和方法。是政治學和法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含義它是政治學和法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中國和西方國家歷史上曾出現過幾次關於法治和人治的爭論。法治論者和人治論者賦予法治和人治多種含義。在中國古代...
法治與人治是兩種不同的治理國家的政治思想,出自《政治學》。法治主張嚴格依據法律治理國家。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最早論述了法治勝於人治的觀點,提出“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服從的法律又...
人治是法治的對稱。又稱“賢人政治”。關於依靠執政者個人的賢明治理國家的治國方式和理論主張。在中國,儒家的政治思想中提倡人治。如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篇》。孟子也說:“君仁莫不仁,君...
法治社會是和人治社會相對而言的;它是指國家權力和社會關係按照明確的法律秩序運行,並且按照嚴格公正的司法程式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解決社會糾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依照執政者的個人喜好以及親疏關係來決定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
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法...
依法治國 內容 ①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民眾;②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③依法治國的...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眾;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
中國歷史上的人治與法治………高 格/238 略談人治與法治的統一………王桂五/250 試論人治和法治的統一——兼論法學研究方法論的一個問題………韓延龍/258 法治和人治沒有絕對界限………廖競葉/272 應當跳出法治、人治的窠臼………...
對其違法行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是區別法治政府和專制政府的一個重要標誌。人治政府自身不受法律約束,用法治理老百姓,本身不守法,違法侵權不賠償,不承擔法律責任。法治政府則應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有過法治與人治之爭,但在內容上與古希臘的法治大相逕庭,從發生學的意義而言,中國古代法家的主張也並演繹出近代和現代的法治理論。從一定意義而言,現代中國的法治理論只是西風東漸的結果。憲法形式體現 不論是把...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個封閉、靜止的思想體系,它的形成、發展與實踐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在中國這個有著兩千年封建社會歷史的古老國家,人治傳統源遠流長,人治意識根深蒂固,制度和心理的巨大慣性,決定了中國...
民主與法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法治若不以民主為實質和靈魂,若不是對人民民眾的全部社會權利與責任予以落實和保障,就難免成為少數人的特權,難免淪落為人治主義的強力工具。民主若不以法治為根本形式,通過系統的程式和規則落實為法制...
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
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相反,一些國家雖然也一度實現快速發展,但並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的門檻,這很大程度上與法治有關。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
《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結構及人治與法治問題》是徐復觀所著作品,出自於《徐復觀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我在這裡,想以孟子的政治思想作為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代表,略加分疏,以澄清若干誤解。【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作...
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儒家的人治主義對於維持封建社會的穩定起到一定作用。在現代社會倡導的法治,也需要建立在人治基礎上,需要重視人...
依法辦事 這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區別於人治的重要標誌。嚴格依法辦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依法辦事具有四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職權由法定。無法定授權的執法就是越權,就是對法律權威與尊嚴的...
《現代政治視域中的法治與德治》是2007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木才。內容介紹 就人類社會政治的巨觀發展而言,主要存在“人治”和“法治”兩種社會政治形態。與此相對應,“法治”與“德治”的關係及其性質,主要存在於“人治...
《反腐人治與法治的PK》是2008年12月1日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琳。該書主要介紹了探討了腐敗的本質和反腐敗制度的建設。作者簡介 王琳,曾擔任9年檢察官,現為海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兼任《政法網路輿情》執行主編,《法治...
無論是行政部門還是普通百姓,在法律面前一樣都要受其約束。2.法治與法制。後者強調的是制度這種實際存在物,且產生歷史早於“法治”。在“人治”時期也有法制,而“法治”則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民主意識的發展而出現的。
《發展、人權與法治研究——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是2015年12月1日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汪習根、田洪恩。內容簡介 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法治比人治具有相當的可靠性、穩定性,更加的文明。法治也是現代文明國家的標誌。本書以...
《明治金融風云:橫濱正金銀行的人治與法治》是2020年3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遲王明珠。內容簡介 在正金銀行的發展中,政府(大藏省)出於實現貨幣目標的目的,對正金銀行給予了大力支持,而同時又設法加強控制,大藏省、...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法院的參與,沒有法院發揮積極的作用,要想實現稅收法治,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現代化意義 稅收法治現代化從靜態角度看,它是國家由人治到法治系統工程的組成部分;從動態角度看,它又是一個由傳統到現代的變革過程...
一、千年之爭:人治與法治的碰撞交鋒 二、理想型構:人治與法治的利弊優劣 三、百年探索:人治與法治的曲折歧途 四、正本清源:法治是治國之正道 為什麼把12月4日確定為國家憲法日?一、中國把12月4日定為憲法日的背景 二、為了確定...
區別在於: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制一詞,中外古今用法不一,涵義也不盡相同,通常在兩種意義上使用:①泛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法...
①人治指統治者的個人意志高於國家法律,國家的興衰存亡,取決於領導者個人的能力和素質,人治不可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②法治是眾人之治,是與民主相聯繫的。在社會主義國家,法律是在黨的領導下,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是黨的主張...
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與鄉規民約、民俗風情、倫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會規範相比,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範。法治與人治則是相...
一般說來,《理想國》代表了他對政治和社會的主要理想,而《法律篇》則是面對現實所寫成的有關法治的著作。二、正義論與人治論 (一)正義之國與人的類型 柏拉圖的哲學基礎是理念與現實的區分,在柏拉圖看來,世界由“理念世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