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格崇拜

佛學術語,梵名Dharma Ra^ja Pu^ja^ 。即於佛法僧三寶之中,將‘法’神格化而加以崇拜之意。

簡介,社會層次,

簡介

然此‘法’代表般若之空。九世紀至十二世紀初期之波羅王朝(梵Pa^la )時代,印度之佛教有貴族與通俗二流;前者即以般若思想為中心,後者則偏於金剛乘(梵Vajra -ya^na )、時輪乘(梵Ka^lacakra -ya^na )、易行乘(梵Sahaja -ya^na )、修驗道等密教。但波羅王朝之法護王(梵Dharmapa^la, 780~815 在位),則強烈排斥左道密教,而欲圖弘揚般若思想,並致力於佛教之通俗化。據拉麥(梵Ramai )所著空富蘭那(梵S/u^nya Pra^n!a )得知,法格崇拜當發生於法護王之後,約十世紀左右。然曾於八世紀入侵印度之回教徒,十二世紀初再度侵入,後並消滅波羅王朝,且極力排斥佛教,殺害僧尼,破壞鹿野苑、那爛陀、佛陀伽耶等佛教寺院。法格崇拜者為維持其信仰,遂將本身裝成貌似印度教之奇特宗教。此可由空富蘭那之佛教特有言語中,散見其般若空之思想,而知其為佛教之一派無誤,惟言語中並未表明其為佛教徒之身分。

社會層次

法格崇拜現仍存於孟加拉西南之下層社會中。其信條表白文系用梵語及孟加拉語書寫,所供奉之本尊則為奇妙神像,或為石片,或為充水之瓶,常安置於寺塔內、樹下或原野而加以崇拜。崇拜時,先清洗第一神像,供奉燈、花、香、果等,此與印度教之崇拜相同;其相異之處,則在法格崇拜之本尊面部必向東方。此外,法格崇拜一年一度必舉行大祭典,十二日間音樂舞蹈不斷,盛況非常。[近世印度佛教に於ける密語文學と空富爛那(木村龍寬,日本佛教學協會年報第三年)、Ghana^ramas/ Dharma-Man%gala; Manikgangulis/ Dharma-Man%gala; Ra^mai-Pan!d!itas/ Dharma-Pu^ja^-vidha^na; H.P. S/a^stri^: Ra^macarita; D.C. Sen: History of Bengali^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