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法律經濟學:直面中國問題的法律與經濟》分析法律中的問題,需要考慮經濟的約束條件;理解經濟中的問題,需要探討法律的制度規範。
作者簡介
席濤,男,經濟學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法律與經濟”學科帶頭人。曾參與全國人大財經委主持的《破產法》、《證券法》、《反壟斷法》和《商業銀行法》的起草與討論。在國內權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發表的代表性論文包括:“立法評估:評估什麼和如何評估——以中國立法評估為例”、“我們所知道和不知道的法律——法律經濟學一個分析框架”、“法律、監管與市場”、“理解金融危機下中國的經濟風險與經濟穩定”、“誰來監管美國的市場經濟一美國監管體制的演變”和“歐盟監管:一個制度性分析框架”等,出版專著《美國管制:從命令一控制到成本一收益分析》,譯著《立法評估:評估什麼和如何評估——美國、歐盟和OECD法律法規和指引》。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和資本市場穩定對策研究”,主持全國人大財經委研究項目“中國法律制訂、出台、修改和廢止的制度條件和經濟約束”。
圖書目錄
序言直面中國問題的法律與經濟
第一編法律的經濟分析
我們所知道的法律和不知道的法律
一、問題的提出
二、理論分析框架
三、中國法律法規的影響評估試點與實踐
四、總結與建議
立法評估:評估什麼和如何評估(上)
一、立法評估定義、評估標準與評估方法的問題
二、立法前評估理論分析
三、立法後評估的重點問題
立法評估:評估什麼和如何評估(下)
四、評估《社會保險法》對職工、企業和農民的影響
五、總結和立法建議
銀行三法:監管與協調
一、銀監法的性質和內容
二、銀監會、銀監法與相關法律的關係
三、對銀監法的建議
四、對商業銀行法的建議
破產法:適應中國國情和解決中國問題
一、破產法爭論的幾個主要問題
二、新破產法設計的五個重大制度
物權法:折射中國改革的複雜性和艱巨性
一、憲法原則與中國轉型市場經濟特徵
二、物權法重大爭論
三、物權法制定的啟示
反壟斷法: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憲法
一、建立反壟斷法三大基本制度
二、反壟斷機構的建立與規定
三、對外資併購的審查
四、規範行政壟斷
五、反壟斷法操作中兩個關鍵問題
第二編立法影響分析
法律、監管與市場
一、理論綜述與評析
二、美國、歐盟和OECD的法律法規影響評估的制度設計和安排
三、總結和進一步研究的中國意義
誰來監管美國的市場經濟
一、美國政府監管體制的演變
二、總統行政命令的演變:從“命令一控制”到“成本一收益分析”的監管
三、國會立法:基於監管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改革
四、法院:成本一收益分析的判例
五、規章制定的一個案例分析:利益集團的較量
六、信息與監管事務辦公室(OIRA):監管監管者
七、幾點結論
歐盟監管:一個制度性分析框架
一、監管影響評估指引的發展軌跡
二、監管的理論基礎:市場失靈與監管失靈
三、歐盟的監管體制
四、監管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產生的影響評估
五、幾點建議
監管體制框架分析:國際比較與中國改革
一、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範性檔案的監管體制框架
二、建立中央層面的監管審查和協調機構
三、建立國家層面的監管影響分析指引
四、運用成本、收益、風險方法分析監管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五、對中國改革和探索監管體制的意義
複雜的市場細緻的變法漫長的改革
一、大蕭條導向建立分業經營體制
二、分業經營框架下試點綜合經營
三、建立防火牆制度防範金融風險
四、建立金融機構安全評價體系
五、法律規範金融綜合經營
六、綜合經營不能操之過急——美國66年金融體制演變的結論
第三編法律與經濟風險
理解金融危機下中國的經濟風險與經濟穩定
一、30年經濟體制改革與高速增長的特徵
二、中國經濟肌體本身比例失衡的脆弱性
三、保持經濟穩定:短期對策和長期安排
四、結語
中國經濟高位小波動運行
一、2006年上半年巨觀經濟高位小波動運行的特徵
二、當前經濟運行中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三、制約經濟成長的約束條件
四、適合於國情的相關政策建議
遠慮近憂小步慎行銀行業安全發展的策略選擇
二、銀行開放與金融深化中的問題
三、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綜合經營現實和監管協調問題
四、相關政策建議
中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一、經濟高位小波動運行的特徵及面臨的風險
二、理解中國經濟風險與經濟穩定的三個視角
三、政策、法律和監管相互作用,保障經濟穩定
第四編經濟轉型與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