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圓紙板上畫數個黑色的同心圓,以構成一個黑白相間的圓形圖案,然後迅速轉動這個圓盤,看到的卻是彩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契納圓盤
- 基本屬性:明度色調
- 色調:決定於波長
- 規律:按適當比例相混合產生白色和灰色
法契納圓盤圖案,法契納圓盤成因,結論,
法契納圓盤圖案
1、首先要在白色圓紙表上構成如右邊的圖形,構成法契納圓盤模板。
2、將圓盤按一個方向高速旋轉。
3、接下來會出現奇蹟,黑白的圓盤變成彩色的了。
法契納圓盤成因
顏色基本屬性有以下三個;
1,明度是彩色和非彩色的一個共同屬性,通常由光強或照度大小決定。
2,色調是彩色中最重要的特性,是光譜上的不同波長在視覺上的表現。
3,飽和度是指顏色的鮮明程度,通常用物體的顏色深度表示。非彩色是指黑、白和兩者之間深淺不同的灰色,只有明度的差別,而沒有色調和飽和度的屬性。
一,顏色混合;色覺是視覺的基本機能。色調決定於波長,每種波長的可見光都會在人眼視覺中引起一定的色感,但每一種色調並不只和某一波長有關,現實中的多數色光顏色是由不同波長的光波混合起來的。在色的混合中,有加色法色光的混合如彩色電視或有相減法的顏色的混合如彩色電影二種。國內外普遍套用的混色實驗儀器有加色法所用混色儀或相減法所用的混色輪。
混色輪又稱馬克斯韋爾氏盤,可適用多種演示性的實驗,它是由一個不同顏色扇形的圓盤組成,圓盤套在旋轉器的軸上,在色輪轉速超過閃光臨界頻率時(每秒30~40周),即可產生一種均勻的混合色,混合色的性質由每種被混色所占的比例大小決定,混合色的色調和明度處在被混合的顏色及明度的中間,如34%的紅色和66%的綠色,混合後得出的顏色是暗黃色、60%的紅色和40%的藍色,混合後得出的顏色是紫色。
顏色混合有三條規律;
1,每一種顏色都可與另一種顏色按適當比例相混合,而產生白色和灰色(非彩色)或第三種顏色,凡能混合成非彩色的成對顏色叫作互補色。例如紅與淺綠為互補色、黃與藍互為補色,在混合時若比例有差別時,則色調偏於過多的一色面,成不飽和的彩色。飽和度決定於二色在光譜色序中的遠近,越近越飽和。
2,在混合兩種非補色時,會產生一種新的介於它們之間的中間色如藍與紅混合產生紫色,紅與黃混合產生橙色等,中間色的色調偏於較多的一色。
3,混合色不依被混顏色的唯一成分決定,即每一種被混合的顏色可以由多種顏色混合而獲得(如黃與藍混合可以產生灰色,其他顏色混合的結果,也可以產生灰色)。
二,誘導色是只用黑色和白色剌激交替呈現時可以覺察到彩色(亦稱之為Fechner彩色)的一種視覺現象。實驗選用的Benham紙盤在混色輪上演示。當轉速約為5~6轉/秒時,在里圈可看到藍色,中間可看到綠色,外圈見到的是紅色或黃色。這種現象可能與某種生理效應有關。
三,馬赫帶是剌激的空間互動作用的一種典型表現。是明度對比的視覺效應的一種體現。在通常的情況下,物體輻射和反射光對人眼的剌激強度愈大,引起的視覺興奮愈大,也就是說,物體的明度感覺由作用感受器的剌激強度決定。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由於觀察者主體因素的作用,有時所觀察到的物體明度變化不一定與剌激的光強度的變化相一致。馬赫帶(又稱馬赫環)現象就是一典型實例。其演示儀器是由白黑組成的圓盤,在快速旋轉的狀況下,人眼會看到在三個不同灰度區的交界處有比較亮和比較暗的兩個窄環呈現。
四,螺旋後效是運動後效的一種。是在觀察某一物體運動一定時間以後,在視野中誘導出來的似動現象。I.Spigel曾報告,左觀看每分鐘10轉的螺旋盤以後,當實際上螺旋盤仃下來已不轉時,視覺上卻會看到螺旋在倒轉。如果先看到的是向中心收縮的螺旋,後來則看見螺旋從中心向外擴散。這種螺旋後效平均約可持續10秒之久。H.J.Eysenck和H.C.Holland還證明,螺旋後效持續的時間,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尚可隨被試個性的內外向的類型而變化。外向者或服抑制劑者,可使後效持續的時間縮短。內向者或服興奮劑者,可使後效持續時間延長
結論
法契納圓盤是光色散成的七色,在視網膜上的色彩暫時停留,具體原因,仍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