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坤宏

法坤宏(公元一六九九年至一七八五年)字直方,一字鏡野,號迂齋,清早期山東膠州人。法若真曾孫,法枟,孫,大清乾隆六年(公元一七四一年)舉人,官大理司評事。清代著名的古文家、經學家。一生治學嚴謹,博通群經,尤精於春秋。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八年,卒於高宗乾隆五十年,年八十七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坤宏
  • 別名:迂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膠州
  • 出生日期:一六九九年
  • 逝世日期:一七八五年
  • 主要成就:《春秋取義測》12卷
  • 朝代:清代
概述人物簡介
法坤宏(1699-1785),字直方、號迂齋。法光祖子,大清乾隆六年(公元一七四一年)舉人,五策經論皆進呈,鐸喜詣主考周大璋,賀得人。壬戌(1742年)會試出闈,鞠遜行索稿去,數日喧傳都下,京師碩學宿儒,如方苞、陳兆侖、趙國麒皆賞其文,謂得古法,不在形貌。會國子監學正缺人,期為保薦;而趙國麒罷官,不果。弟法基昌歿於京邸,遂護其喪歸,教授於家。州牧周於智修州志,延坤宏總其事。於智旋擢宣化知府,將去,坤宏乃辭出,投書州署:志成日,勿列已名。坤宏七上公車,卒不第。以會試年屆七旬,賜大理寺評事職。清代著名的古文家、經學家。一生治學嚴謹,博通群經,尤精於春秋,壯年時他與濰縣韓夢周、昌樂閻循觀、萊州毛其人、諸誠王舟等被時人稱為“山左五子”,初宗宋儒之理,後讀王守仁《傳習錄》,遂以王學為宗,博通諸經,尤精《春秋》,又善古文,是桐城文派在山東傳人。平生著述宏富,法坤宏耗盡半生精力寫出經學著作《春秋取義測)12卷。他認為孔子的《春秋》文詞太簡略,後人雖然有註解但意思不明確,造成了很多誤解,得到眾人推崇。著《法氏詩聞》,《介亭詩徽錄),《過庭錄》,《墨水傳經錄》,《撫風舊德錄);。坤宏為古文,嚴於義法,《史記》、八家外,好學歸方。《學古編》、《綱目要略》,《春秋取義測》十二卷,載入《續修四庫全書》,《清史列傳》經部春秋類140,並傳於世。
生平軼事
《]國朝先正事略》.選卷三.平江李元度 鏡野姓法氏,名坤宏。曾祖若直,康熙己未舉鴻博,官布政使。先生性恬靜,不諧俗;遂自號迂齋。少讀先儒書,未厭也。既得「傳習錄」,大喜;以為如己意所出。故其學以陽明為宗,以不自欺為本。閻懷庭常辨之,鏡野曰:『此無事口談也;譬之飲食,得其甘者果其腹、飫其精者澤其體,徒諜諜然為他人辨是非,所謂舍靈龜、觀朵頤也』。乾隆六年舉人,觀大理評事。卒,年八十有七。著「春秋取義測」及「綱目要略」。
名人足跡
麓台書院 - 介紹
乾隆年間,,在麓台程符書院任過教的還有乾隆進士彭紹升,膠州籍舉人法坤宏,吳縣籍貢生汪縉以及魯士驥等許多學者名流。他們或尊儒學,或崇說,用平生的才智培養出無數人才。麓台成為齊魯大地上極具盛名的文化名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