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100mm緊湊型艦炮

法國100mm緊湊型艦炮

法國100毫米緊湊型艦炮採用了當時看來較前衛的設計,大體可分為炮塔,動力艙、供彈艙、技術(設備)艙和主戰中心極大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國100mm緊湊型艦炮
  • 所屬:法國
  • 性質:艦炮
  • 組成:炮管、冷卻裝置、水氣供應系統
簡介,發射系統,炮塔供彈系統,補彈、揚彈系統,瞄準隨機系統,彈藥自動控制系統,炮塔與炮管,俯仰結構,供彈、揚彈系統和旋轉彈鼓,

簡介

法國100毫米緊湊型艦炮採用了當時看來較前衛的設計,大體可分為炮塔,動力艙、供彈艙、技術(設備)艙和主戰中心極大部分。炮的發射系統、炮塔供彈系統、補彈及揚彈系統、瞄準系統、彈藥自動控制系統等等分別配置於上述各個艙室中。

發射系統

該系統由炮管、冷卻裝置、水氣供應系統、炮閂、供彈裝置和撥彈機組成。系統自動發射炮彈,每發射一發炮彈後由冷卻裝置和水氣供應系統對炮管進行冷卻和膛內殘渣的清除。由於有合理的火炮冷卻裝置,使其身管壽命達到了3000發的較高水平。

炮塔供彈系統

該系統位於火炮右側,由固定彎道、中間彈倉、引信測合機、活動彎道,動力源及炮塔控制機組成。當揚彈機將炮彈從主甲板下的彈艙提升到炮塔內,炮彈經固定彎道進入中間彈艙。中間彈倉能容納18發彈,可根據需要快速更換彈種,轉換時間為7~15秒。選定的炮彈由引信測合機裝定引信,送到由凸輪帶動的與搖架相接的送彈槽中(位於U型活動彎道上)。之後,炮彈移動到活動彎道的末端經調整保持與炮身軸線平行。

補彈、揚彈系統

該系統位於艙面以下,主要包括主補彈鏈、副補彈鏈、旋轉撥彈鼓、揚彈機和彈箱控制機組等。主補彈鏈用於儲存常規炮彈,有三種規格分別容納42發、66發、90發。副補彈鏈用來儲存12發特種彈。揚彈機的功能是將補彈系統中的炮彈提升到炮塔內,如需退彈,也可以將炮彈上的炮彈退至到補彈系統里。

瞄準隨機系統

該系統由2部瞄準箱、2部電樞控制箱、1部電子設備箱、1部遙控機櫃、1部瞄準維修箱、1部炮塔顯示箱和2台執行電機。瞄準隨動系統的功能是接受指揮儀提供的瞄準指令,控制火炮完成瞄準。為了提高整個火炮系統的跟蹤精度,瞄準控制採用了精、粗雙通道組合裝置。當火炮需要調舷射擊時,該系統還採用超粗調裝置予以瞄準控制。

彈藥自動控制系統

該系統包括有彈藥管理計算機控制櫃、人工裝彈控制櫃、艦炮控制箱等設備,能夠保證艦炮射擊時正確選擇、更換不同的炮彈,並能根據作戰信息中心的控制指令,自動選擇單發、2發、3發或6發的點射發數。補彈和供彈系統中各型炮彈均能適時準確地送至給火炮,並能自動識別彈型和數量。
總體來說,法國100毫米緊湊炮算得上世界先進的艦炮。從口徑上來說,100毫米介於76毫米和127/130毫米之間,法國人的初衷就是希望100毫米可以兼顧76毫米的防空能力和127毫米的對海對地打擊能力。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面面兼顧有的時候反而面面都不精,與76毫米炮相比,如果達到相同的高射速,100毫米艦炮的重量要數倍於76毫米炮;和127毫米炮相比,其射程和威力相差很多。
義大利OTO76毫米艦炮義大利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同時裝備76毫米和127毫米兩種口徑艦炮,76毫米艦炮側重於防空兼顧對海性能。上世紀70年代初,奧托-梅萊達公司在奧托MMI76毫米艦炮的基礎上,推出了緊湊型76毫米艦炮,全重7.5噸,射速85發/分。該炮一經推出就倍受西方國家海軍的青睞,它適於裝備護衛艦等中小艦艇,具有很好的防空能力。在當時的軍火貿易出口市場上,76毫米緊湊炮贏得了很多用戶,甚至世界海軍第一強國美國也於1975年引進了76毫米緊湊炮並作為“佩里”級護衛艦的主炮。雖然緊湊型76毫米炮的射速已經達到了85發/分,但是義大利人並不滿足。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義大利著手研製射速更快的艦炮系統,1985年首次展出射速為100~120發/分的快速型76毫米艦炮系統,並於1988年4月開始在“勇敢”號驅逐艦上進行海上實驗。之後,又繼續改進出射速120發/分、精度更好的超速型76毫米艦炮。
奧托緊湊型、快速型和超速型76毫米艦炮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主要部件可以互換。

炮塔與炮管

炮管前端裝有炮口制動器,炮管上還裝有炮膛清潔器和冷卻水套,炮管冷卻方式為敞開式,炮塔採用玻璃纖維材料,對風浪和輻射沾染有很好的抵禦能力,炮塔後部設有檢修艙口。

俯仰結構

包括有反後坐裝置,通過2部駐退機和1部復進機相接。盤式輸彈機包括輸彈器和拋殼筒,通過1個滑塊聯動裝置與反後坐裝置相聯。鼓形旋轉機有液壓傳動裝置予以控制,接受擺彈臂送來的炮彈,並將其送至進彈機。

供彈、揚彈系統和旋轉彈鼓

位於主甲板下面,有液壓電機控制。彈鼓內,炮彈呈直立擺放於四周。供彈時,炮彈隨著彈鼓的旋轉,逐個移動到位於炮左側的螺旋揚彈機。炮彈經揚彈機被提升到炮塔平台上,2個交替擺動的擺彈臂輪流將炮彈送入進彈機,進彈機迅速把炮彈送至輸彈器內,此時炮彈即刻處於待髮狀態。
在上世紀80年代西方軍火市場上,奧托76毫米緊湊型及快速型艦炮和法國100毫米緊湊型艦炮在中口徑艦炮里很有代表性,一樣代表了世界中口徑艦炮的發展方向。說到這裡,我國在80年代引進法國100毫米炮而不是76毫米炮的原因已經很清楚了。首先,在我國赴歐洲開展技術交流的時候,法國100毫米緊湊型艦炮已經比較成熟,而義大利的快速型艦炮還停留於方案中。奧托76毫米緊湊型艦炮在射速上略低於法國緊湊型100毫米炮,而後者的威力要更大。其次,當時我國軍艦對於主炮重量的要求並不是很嚴,雙管100毫米艦炮的重量是緊湊型100毫米炮的三倍,所以其適裝性已經足夠。第三,當時我國第二代艦載中口徑炮裝備的是76式雙管100毫米炮,以緊湊型100毫米炮為藍本研製我國第三代艦載中口徑火炮,至少在口徑上擁有繼承性。
俄羅斯AK176M型76毫米艦炮把俄羅斯的艦炮放在最後,是因為其體系有別於歐洲。同時代的蘇/俄羅斯海軍艦艇和歐洲相比,無論是火炮數量還是火力密度都大於後者;而且火炮口徑的分工也非常細緻,是唯一同時裝備76毫米、100毫米、130毫米三種口徑艦炮的海軍。其中,76毫米炮完全側重於防空任務。1975年,在AK726型雙聯裝76毫米炮的基礎上,蘇聯下諾夫哥羅德機械製造廠負責研製了AK176型單管76毫米艦炮。該炮1978年正式服役,先後裝備了俄羅斯海軍“納奴契卡”Ⅲ級輕型護衛艦等數十艘輕型艦艇,同時還出口保加利亞、古巴、東德等國家。該炮主要用於對空和海上目標的攻擊,並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換裝新型火控系統後稱為AK176M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