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結構主義( French structuralistic aesthetics)結構主義美學流派之一。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列維-史特勞斯、熱奈特、戈德曼、阿爾都塞、格雷馬斯、拉康...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發端於十九世紀的一種方法論,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創立,經過維根斯坦、讓·皮亞傑、拉康、克洛德·...
結構主義學派(Structuralist School) 該學派的最大特點是運用結構分析法。1945年法國人類學家C.列維-史特勞斯在他的《語言學和人類學中的結構分析》;文中首先提出...
解構主義60年代緣起於法國,雅克·德希達——解構主義領袖——不滿於西方幾千年來貫穿至今的哲學思想,對那種傳統的不容置疑的哲學信念發起挑戰,對自柏拉圖以來的西方...
結構主義方法是二十世紀下半最常使用來分析語言、文化與社會的研究方法之一。它認為每門學科、每件事物都存在著一個內在的體系,這個體系是由事物的各要素按照一定...
結構主義五巨頭指法國結構主義美學5個重要代表人物,包括結構主義前四子列維-史特勞斯、福柯、阿爾都塞、拉康以及結構主義後四子中的巴特。 ...
結構主義美學是運用語言的結構和模式來研究、解釋文學現象的現代西方美學思潮。主要流行於法國。它不關心作品所表現的客觀世界,而是研究語言信息場內語言的美學功能,力...
結構主義理論(structuralism)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該理論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初。當時西方有一部份學者對現代文化分工太細,只求局部、不講整體的“原子...
發軔於20世紀60年代的一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著名哲學家路易·阿爾都塞。...
結構功能主義是指側重對社會系統的制度性結構進行功能分析的社會學理論。形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代表為美國的帕森斯、默頓等。由社會有機體論和早期功能主義...
法國女性主義,是法國一個“知識典範的轉移”的時期。而“知識典範的轉移”就是主流的思潮即以沙特為主的人文主義受到結構主義一個很大的衝擊。結構主義的範圍很廣,...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發端於十九世紀的一種方法論,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創立,經過維根斯坦、讓·皮亞傑、拉康、克洛德·...
20世紀7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改造結構主義的政治思潮。其代表人物大多數是原來的結構主義者,如法國的巴爾特、福柯、拉康、和利奧塔德、索勒斯、德希達等。後結構主義主要...
《結構主義與國際關係理論:變遷與創新》由 薛力 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發行,從屬世經政叢書之世界政治系列...
馬蒂內·安德烈(1908年—1999年),法國語言學家,1908年出生於薩瓦省。法國主要的布拉格學派結構主義語言學的代表。曾在巴黎教音位學,1946年—1955年在美國教學,1955...
超越結構主義 解構列維-史特勞斯 3.德希達式的歷史化及其抹除 使結構歷史化:延異 解構弗洛伊德 溶解主體 4.邦弗尼斯特:法國的例外 來自語言學之外的賞識 被壓抑的...
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 1908年11月28日-2009年11月1日)為法蘭西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人類學家,法國結構主義人文學術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