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人類學

結構人類學

結構人類學(structural anthropology)是文化人類學的其中一個學派,概念來自克勞德·李維-史陀的構思。他認為人類會把世界上的東西以二元方式表述,譬如高低、內外、人和動物、生死。這些概念在不同的文化領域都能夠被了解。“From the very start," he wrote, "the process of visual perception makes use of binary oppositions.”[結構主義及生態學, 1972]

目錄

1 概念

2 歷史與發展

3 影響

4 外部連結

基本介紹

  • 本名: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
  • 別稱:Claude Lévi-Strauss
  • 出生地:法國
  • 出生時間:1908年11月28日
  • 去世時間:2009年11月1日
  • 主要作品:《結構人類學家》《神話學》《憂鬱的熱帶》《野性的思維》
  • 主要成就:法國著名的社會人類學家、哲學家,結構主義人類創始人
簡介,史學地位,

簡介

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 1908年11月28日-2009年11月1日)為法蘭西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人類學家,法國結構主義人文學術思潮的主要創始人。在素重人文科學理論的法國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應為: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和結構主義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列維史特勞斯文集”(下稱“文集”)中文版在作者將屆百歲高齡之際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遂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簡言之,“文集”的出版標誌著中法人文學術交流近年來的積極發展以及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所取得的一項重要學術成果,同時也顯示出中國在與世界學術接軌的實踐中又前進了一大步。關於作者學術思想的主旨和意義,各位譯者均在各書譯後記中作了介紹。在此,我擬略談列維史特勞斯學術思想在西方人文社會科學整體中所占據的位置及其對於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現代化發展所可能具有的意義。

史學地位

列維史特勞斯的學術思想在戰後西方人文社會科學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其獨特性首先表現在他作為專業人類學家和作為結構主義哲學家所具有的雙重身份上。在人類學界,作為理論人類學家,50年來其專業影響力幾乎無人可及。作為“結構主義哲學家”,其聲勢在結構主義運動興盛期間竟可直逼薩特,甚至曾一度取而代之。實際上,他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結構主義思潮的第一創始人,其後結構主義影響了法國甚至西方整整一代文化和學術的方向。比薩特更為重要之處則表現在,其影響不限於社會文化思潮方面,而是同時滲透到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專業領域,並已成為許多學科的重要理論和方法論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列維史特勞斯的結構主義在諸相關學科領域內促成了各種多學科理論運作之交匯點,以至於以其人類學學科為中心可將其結構理論放射到許多其他相關學科中去;同時作為對傳統西方哲學的批評者,其理論方法又可直接影響人文社會科學的認識論思考。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所發表的文章的合輯,代表了作者在人類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就。這些文章的選取和安排都是為了讓不熟悉人類學的讀者能夠對這門學科的問題獲得一個框架式的認識,而且,通過幾個有代表性的例子,介紹了人類學的發展方向和能夠解決的問題本書討論了民族學與歷史學的關係,美洲印地安人社會的習俗和制度,人類學與語言學及心理學的關係,考察了人類學在社會科學整體中的地位,人類學的教學問題。闡釋了這個學科的過去和將來,界定了人類學的工作領域,描繪了它所提出的問題的前景。
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法國著名的社會人類學家、哲學家,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結構主義人類創始人。早年在巴黎大學主修哲學與法律,1934-1937年在巴西聖保羅大學教授社會學,並從事巴西土著之田野研究。1948年返法,1959年出任法蘭西學院教授。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類學家之一,他的影響波及人類學、語言學、哲學、歷史等諸多領域。主要著有《結構人類學》(1~2)、《神話學》(4卷)、《憂鬱的熱帶》、《野性的思維》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