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與國際關係理論:變遷與創新

《結構主義與國際關係理論:變遷與創新》

由 薛力 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發行,從屬世經政叢書之世界政治系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結構主義與國際關係理論:變遷與創新
  • 創作年代:2016.5
  • 作品出處:世經政叢書之世界政治系列
  • 作者:薛力
基本信息,目 錄信息,

基本信息

《結構主義與國際關係理論:變遷與創新》
薛力 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5月
(世經政叢書之世界政治系列)

目 錄信息

第一章導論
1.1 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1.1.1 背景介紹
1.1.2 現狀回顧與研究意義
1.2 研究方法說明
1.3 章節安排
第二章 系統理論
2.1 概述
2.2 一般系統論( General System Theory)
2.3 控制論(Cybernetics)
2.4 資訊理論(Information Theory)
2.5 耗散結構理論(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2.6 協同學(Synergetics)
2.7 超循環論(Hypercycle Theory)
2.8 突變論(Catastrophe Theory)
2.9 小結
第三章 語言學中的結構
3.1 索緒爾的結構
3.1.1 語言學簡史
3.1.2 索緒爾與現代語言學
3.2索緒爾以後語言學中的結構
3. 2.1 俄羅斯學派
3.2.2 法國社會學派
3.2.3 倫敦學派
3.2.4 布拉格學派
3.2.5 哥本哈根學派
3. 2.6 美國描寫語言學派
3.2.7 轉換生成語法學派
3.3本章總結
第四章 其他社會科學中的結構
4.1 人類學中的結構
4.1.1 關於神話結構
4.1.2 關於親屬關係結構
4.1.3 小結
4.2社會學中的結構
4. 2.1 經驗主義的結構
4.2.2 主觀主義的結構
4.2.3 實質主義的結構
4.2.4 理性主義的結構
4.2.5 小結
4.3 文學中的結構
4. 3.1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
4.3.2 羅曼·雅克布森
4.3.3 阿爾葛達·格雷馬斯
4.3.4 茨維坦·托多羅夫
4. 3.5 羅朗·巴爾特
4.3.6 小結
4.4 心理學中的結構:以拉康為例
4.5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結構:以阿爾都塞為例
4.6後結構主義
4.6.1 羅朗·巴爾特
4.6.2 米歇爾·福柯
4.6.3 雅克·德希達
4.7 皮亞傑的結構
4.8 總結:系統、結構及其相互關係
第五章 新現實主義的系統與結構觀:以華爾茲與吉爾平為例
5.1 華爾茲的系統與結構觀
5.1.1 華爾茲的系統觀
5.1.2 華爾茲的結構觀
5.1.3 對華爾茲結構觀的評析與筆者的結構主張
5.2 吉爾平的系統與結構觀
5.2.1 吉爾平的系統觀
5.2.2 吉爾平對結構的描述
5.2.3 對吉爾平結構觀的評析
第六章 新自由制度主義的系統與結構觀:以基歐漢為例
6.1 基歐漢的系統觀
6.2基歐漢的結構觀
6.2.1 基歐漢結構觀的來源
6.2.2基歐漢對結構的描述
6.3 對基歐漢結構觀的評析
第七章 建構主義的系統與結構觀:以溫特為例
7.1 溫特的系統觀
7.2溫特的結構觀
7.3對溫特結構觀的評析
第八章歐洲學者的系統與結構觀:以布贊為例
8.1 為什麼選擇布贊
8.2 布贊的系統與結構觀
8.3 對布贊結構觀的評析
8.4小結:關於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結構
第九章“領域互滲”結構理論
9.1 國際體系的成分
9.1.1 體系結構
9.1.2體系單元
9.2單元之間的互動
9.2.1 互滲 ( mutual penetration)
9.2.2 物質和信息( substance and information)
9.2.3 適應( adaptation)
9.3 巨觀結構與微觀結構的功能及其相互關係
9. 3.1 巨觀結構是一種觀念結構
9.3.2 微觀結構包括物質和觀念兩方面
9.3.3 巨觀結構在微觀結構的互滲過程中起干預變數的作用
9.4 國際關係中的領域
9.4.1 政治領域( political sector)
9.4.2 軍事領域( military sector)
9.4.3 經濟領域( economic sector)
9.4.4 文化領域( cultural sector)
9.4.5 環境領域( environmental sector)
9.5小結
第十章總結
10.1研究結論
10.1.1 社會科學諸領域
10.1.2 國際關係理論
10.1.3 “領域互滲”結構理論
10.2 研究創新之處
10.3 研究不足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