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中的民眾》是喬治·魯德所著書籍,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國大革命中的民眾
- 作者:喬治•魯德
- 原作品:The Crowd in the French Revolution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 頁數:261 頁
- 定價:49.8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3199006
《法國大革命中的民眾》是喬治·魯德所著書籍,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法國大革命中的民眾》是喬治·魯德所著書籍,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法國大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民民眾與資產階級革命分子領導者相結合。從最早的制憲會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開始,廣大民眾積極參...
當十月事件爆發時,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十年,即1789年–1799年,才剛剛拉開序幕。革命的暴力能量還未被充分認識到。不到三個月前,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武裝叛亂的浪漫觀點迷惑了公眾的想像力。受此影響的新興力量,普通的法國市民——特別是那些居於首都巴黎的民眾——激發了參與政治及政府的新的願望。他們當中最...
法國大革命(法語: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語:The French Revolution),是指1789年7月14日至1794年7月27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以魁奈為代表的重農學派深受中國思想影響,他被稱為“歐洲的孔子”。馬克思認為他們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的鼻祖。
《法國大革命史:關於法國革命進程的總記錄》是2014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德楞。內容簡介 《法國大革命史:關於法國革命進程的總記錄》洋洋灑灑65萬餘字,讓我們認清楚法國革命,讓我們不要忘卻法國革命的兩大特點:1,法國革命是由真正的純粹的民眾熱狂而生,他們有他們的要求,有他們的靈魂;他們不...
法國大革命點燃的革命烈火被撲滅,歐洲進入了極其黑暗的年代。人民反抗的呼聲在這個時期的歌曲中表現出來。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國P.J.de貝朗瑞(1780~1857)所作的填詞歌曲。背景介紹 19世紀上半葉,歐洲各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在革命中產生了大量的民眾歌曲,這些歌曲繼承了法國大革命的傳統:運用民間歌調,配以新詞,...
法國大革命戰爭指的是1792年到1802年間新建立的法蘭西共和國和反法同盟之間的一系列戰爭。法國大革命戰爭在軍事史上有重大意義,是歷史上的第一場“現代戰爭”。在民族主義激勵下的法國公民組成的軍隊打敗了歐洲各國的職業軍人,顯示了民族主義和徵兵制相結合的巨大威力。法國軍隊開創了以普遍徵兵制,就地補給制和多...
法國大革命是同羅伯斯庇爾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他是法國大革命中革命民主派的代表,雅各賓派的領袖,優秀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敵人攻擊他是一個“暴君”,一隻“惡虎”,但是人民民眾喜歡他、熟悉他。根據同時代人的描寫,羅伯斯庇爾中等身材,瘦削、看起來很虛弱,他具有強烈的革命熱情,在工作中表現出驚人的不辭...
在《法國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階級》中,作者林·亨特一反過去簡單的政治史研究,轉而探討法國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因為在政治文化中,我們可以知曉在革命中政治行動的內在邏輯,理解革命者的價值、期望,以及固有的規則如何被表達並形成集體的意願與行動。通過研究革命中的象徵實踐即特定的象徵和儀式,亨特認為,革命者...
《法蘭西革命》是1934年紐約現代圖書館出版的圖書。“法律的來臨,權利的復活,正義的反抗。”“什麼是大革命?這是公正的反抗,永恆正義的為時已晚的來臨。”這是一個令人讚嘆的定義。法國大革命是王朝和貴族的愚蠢自私所必然導致的報應。書籍信息 切爾西的聖哲 ThomasCarlyle(1795—1881)托馬斯·卡萊爾,是英國...
攻占巴士底獄(The Fall of Bastille)是法國大革命中的一個進程。到18世紀末期,巴士底獄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凡是膽敢反對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監禁在這裡。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徵。1789年7月14日,人民終於攻占了巴士底獄。攻占巴士底獄(Storming of Bastille) 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
“新反資本主義黨”的領袖是34歲的郵遞員奧利維·貝桑斯諾(Olivier Besancenot)。民調顯示奧利維·貝桑斯諾是法國最受歡迎的政客,他在會議上稱該黨已經擁有9000名黨員。奧利維·貝贊司諾希望能夠利用公眾對法國在目前經濟危機中的表現出的憤怒促進該黨的影響。巴黎從來都是極左勢力的沃土,但自從法國大革命後,資本...
《法國大革命與革命心理學》是古斯塔夫·勒龐所著書籍,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法國大革命震撼了整個世界,對其解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作者認為,大革命的歷史實際上是由一系列並存的且通常孤立的歷史事件構成的:一個過時體制的歷史,由於缺少捍衛者而消亡;革命議會的歷史;民眾運動的歷史及其領導人;...
人民之友報從一開始就以一份激烈論戰的報紙、革命派的一個宣傳工具的身份登上大革命的政治舞台。馬拉為它指定了三重功能:揭發反革命、教育人民以培養公民和革命者、推動人民進行革命。人民之友報的內容正好符合這三個功能。它是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國大革命中最有影響的報紙。該報結合革命進程有力...
在推翻波旁王朝、廢除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政權過程中形成的資產階級的和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政治思想。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通過法律形式確認了啟蒙運動宣揚的政治思想原則,設計並實驗了各種政治方案。1789年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以法律形式確認了資產階級的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的...
九月屠殺,法國大革命時期發生的民眾處死在押犯人事件。巴黎被處死約一千多人,約占在押犯人的一半。1792年8月10日君主立憲派統治垮台,國內外矛盾激化。外敵入侵,隆維失守,旺代等地發生保王黨叛亂。9月2日凡爾登陷落,巴黎警鐘敲響,義勇軍整裝待發。這時,謠傳獄中犯人陰謀暴動,於是部分民眾和義勇軍等自發地...
一譯“瘋人派”,法國大革命時期,吉倫特派對代表城鄉貧民利益的革命派的譏稱。法國大革命中代表貧苦勞動民眾利益的激進派別。領導人有J.魯(扎克·盧 jacques roux)、J.F.瓦爾萊等 。在1792 年底限價運動高潮中出現。他們要求政治平等、平分土地,提高工人工資,用革命的恐怖手段打擊反革命分子。公民權平等與社會...
《法蘭西風格》是2013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毅。本書揭示了大革命時代民眾現象的基本特徵,強調了大革命的民眾現象對於理解大革命以來法國的政治風格,乃至整個大革命政治文化傳統的重要性。內容介紹 本書首先從精英文化層面、傳統與現實、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關聯和衝突,來闡釋作為法國大革命政治文化...
法國大革命之後,舊制度被廢除,“第三等級”一詞的意義也發生了改變。1789年8月11日,制憲議會投票決定“徹底廢除君主專制制度”。第三等級從此在法律上不復存在。但是作為一個名詞,“第三等級”成為了“人民”、“民眾”甚至“勞苦大眾”的同義詞,一直沿用下來。政治家、第三等級議員西耶斯在1789年一月發表的《...
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德·利爾(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鬥歌曲,而最受民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讚歌——馬賽曲。在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
吉倫特派議員措辭激烈的演說推動了全國共和運動的發展,要求國王退位的請願書從全國各地紛紛送到議會,廣大民眾要求共和的運動和吉倫特派在議會內的鬥爭匯成一股巨大的洪流,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前推進。1792年8月10日,憤怒的巴黎民眾攻占王宮,迫使立法議會宣布國王停職。執政期間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吉倫特派從1791年10月...
但法國電影卻從“五月風暴”後徹底改變了面貌,藝術家們似乎從革命中找到了藝術與生活、個性與商業化、思想性與可看性和諧統一的真諦,法國電影也繼續扮演著與好萊塢文化分庭抗禮的重要角色。同時,表現、反思“紅五月”的電影也在幾十年間不斷湧現,從70年代初的《媽媽和妓女》《內心的創傷》,直到二十世紀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