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靈山

泉州靈山

泉州靈山位於泉州城東門外約三里鹿園,山形似獅子戲球,山高僅50多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泉州靈山
  • 地理位置:泉州城東門外約三里鹿園
  • 山形:似獅子戲球
  • 山高:僅50多米。
簡介,文獻,風動石,摩崖詩刻,

簡介

文獻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4·山川志》:“靈山,鄉名聖墓。在(晉江)三十七都,下瞰東湖。明·尤烈隱處。”
靈山南麓有伊斯蘭教聖墓
明·何喬遠《閩書》載:唐·武德年間(618~626年),伊斯蘭教教主穆罕默德派遣門徒三賢沙謁儲、四賢我高士來泉州傳教,卒於泉州,葬於靈山。從此泉州伊斯蘭教徒崇為聖墓,稱其山為靈山。
《泉州府志》引用此說:“聖墓在靈山。靈山有默德那國二人葬焉。相傳唐·武德中來朝,有三賢、 四賢傳教泉州,卒葬於此,葬後是山夜光顯發,人異而靈之,名曰靈山。”

風動石

在“聖墓”對面100米處,是古城十大勝景之一“玉毬風動”。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4·山川志·靈山》:“《名勝志》:山門之左,盤石可觴,坐百人,中一巨石兀然動搖,明·知府周道光名曰‘碧玉毬’,石刻三大字。”
周道光還同時題刻“天然機妙”四大字。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4·山川志·靈山》收錄明·朱梧《詠碧玉毬》詩,曰:
“湖邊球石碧琅玕,太守題名擁紫壇。
    涌月寒開雲母殿,流星秋瀉赤瑛盤。
     動時錦水將輪學,圓處巴山作鏡看。
    幾度鶴笙天外過,仙姝閒駐弄珊珊。”
〖注〗湖:東湖。太守:明·泉州知府周道光。雲母殿:仙宮。巴山:巴山神女。
明·周道光《碧玉毬記》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4·山川志·靈山》收錄明·泉州知府周道光《碧玉毬記》,曰:
“泉州郡城之東為仁風門,門之外半里許,稍折而東南,遵湖岡行望之,壘狀郁肰,祥光瑞靄,隱隱呈露其中,若有真藏焉者。問之土人,曰:‘此靈山聖墓也。’
考之郡乘不載,見於山敘者曰:‘北山(清源山),府城之主山也。其東支為石壁、石頭、聖姑、紅蝦諸山,疑聖姑之名即此。’ 蓋自異域之教流入中土,有回回教者,其始祖不知何代姓氏,樂此邱而藏焉。余心異之,別駕關朱明公先期集同志者五六人偕余往焉。
入門,逕路甚湫隘;登其堂,境界覺別;陟其巔,中有鬣封者三,即聖墓也。
墓之前右有小閣,為禮拜所;左有疎軒可憩,面西而南,戶可以遠眺,望霓源、寶蓋,隱約橫亘;蚶江、法石,周遭環抱,不暇悉數,而東南之勝概,一覽在目。
門之東有比邱尼廬,後為浮屠藏蛻之地。
門之左有石一區,曠而夷,上可坐百人,中有卷石,其形似丸,而下不屬,勢重萬鈞。然以一夫撼之,則兀兀然動搖,亦奇觀也。或曰此山之形類獅,而是石則類球。再考之郡志,府城之南十里有獅山,則此特以意象言之,而非其名之正也。余以此石類毬,而其色蒼然,沈碧似玉,因名之為碧玉毬。
吾聞大道無名,元始無形,太極一丸也。兩儀肇判,天地卵丸也。二曜成魄,日月跳丸也。須彌為芥子,泰華為稊米,動靜互根,名實奚辨?矧山之名曰鼓、曰帆、曰旗、曰爐、曰筆、曰帽,似茲者不可殫述,皆得象斯得名者也,又何獨於毬焉疑之!
僉曰:‘大哉言歟!名稱之矣。’”

摩崖詩刻

在風動石南側岩壁上,勒有汪道昆二律。
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初冬,時任福建巡撫汪道昆訪尤烈游靈山,寓吳權書舍,題《訪尤使君游靈山,寓隱士書舍,時林大夫攜酒同往》二律記游。詩曰:
(一)
    “君從彭澤上書還,獨向祗園借榻安。
   留客聊將歡喜食,逢人不著惠文冠。
   夜闌高枕聽鐘磬,曉起大觀詠海灘。
   最是名山堪自適,莫投車轄且加餐。”
   (二)
     “白社無如隱叟豪,青山況復得吾曹。
   自攜家醞來精舍,更喜盤餐出遠庖。
   松柏森森礱石蹬,芙蕖冉冉媚江皋。
   已拼此日持鰲飲,聊慰他時汗馬勞。”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4·山川志·靈山》收錄第一首前四句,題作《都御史汪道昆行部造謁贈詩》。
在風動石北側岩壁間,有朱炳如李燾詩刻。
朱炳如於明·隆慶間任泉州知府,某年除夕前一日,偕李燾出郭,尋尤烈未遇,與李各詠二絕。由晉江縣主簿張訓於明·隆慶五年(1571年)秋刻之於靈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