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源山

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東北岸,位於東經118°30'~118°37',北緯24°54'~25°0'之間;與發展中的泉州市區三面接壤。距廈門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泉州清源山
  • 開放時間:05:30~19:00
  • 景點級別:AAAAA級
  • 門票價格:70元
  • 著名景點:道教石雕,彌陀岩,碧霄岩,瑞像岩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福建省泉州市
  • 建議遊玩時長:半天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區熱度指數,交通信息,主要景點,道教石雕,伊斯蘭聖墓,鄭和行香碑,彌陀岩,碧霄岩,瑞像岩,簡介,景色特徵,地理特徵,

交通信息

乘公交601路、15路、30.28路可達。
泉州清源山地圖

主要景點

道教石雕

最負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

伊斯蘭聖墓

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於靈山,稱伊斯蘭聖墓。
伊斯蘭聖墓伊斯蘭聖墓

鄭和行香碑

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

彌陀岩

彌陀岩,位於左峰山腰“一嘯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構石室,面寬5.6公尺,門額刻“阿彌陀佛”。 室後壁岩面浮雕阿彌陀佛立像,高5公尺,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外有“一線天”、“雲台”、“連心石”、“泉窟觀瀑”、“泓一法師舍利塔”等景觀。

碧霄岩

碧霄岩,位於彌陀岩東南方,建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原有石構建築,已廢。岩壁上浮雕三世尊坐像,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上方為上碧霄,有平台,崖刻“壽”字,4公尺見方。從台灣迎回的廣欽法師的靈骨也埋在碧霄岩邊,並建石塔,以供瞻仰。

瑞像岩

瑞像岩,位於碧霄岩東側,北宋元右二年(1086年)依天柱峰山石雕刻“釋迦瑞像”立姿,高4.4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仿木構石室。該岩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外奇石扦天,千姿百態。峭壁間有“忘歸”、“北門勝概”崖刻。岩室對面為羅漢峰,斷岩側立,形如羅漢,構成十八羅漢朝瑞像奇觀。
此外,千手岩的釋迦牟尼造像,賜恩岩的白衣觀音造像,均雕於北宋元右年間,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清源山的泉有一百多眼。著名的叫“孔泉”,也稱“虎浮泉”,泉從一斜臥大山石孔隙中迸出,細流清清,常流不絕。清源、泉山因此得名。彌陀岩側的“泉窟觀瀑”。在雨季有“虹雨千層吹不斷,琉璃萬斛涌還多”的景象;而在旱季,則凝脂潛滴,須待上方水庫放閘,人工造瀑。

簡介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東北岸,位於東經118°30'~118°37',北緯24°54'~25°0'之間;與發展中的泉州市區三面接壤。距廈門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景色特徵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繪萃,尤以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雲稱“齊雲山”。位於城市北郊又稱“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稱“三台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經過了歷代開發,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兩代花崗岩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最負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於靈山,稱伊斯蘭聖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

地理特徵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屬花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勢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區最高海拔498米。地質結構是通過多次構造運動和岩體侵人所形成的,岩體外部呈黑褐色,岩層節理不發達,成土因質以坡積物居多,土壤為溫潤型;年平均氣溫17~21.3℃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間,全年無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涼,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均適宜觀光旅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