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燈會(豐州桃源)

泉州燈會(豐州桃源)

泉州燈會(豐州桃源),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地區民俗,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泉州燈會(豐州桃源)歷史悠久,相傳,唐僖宗年間,傅氏開閩始祖傅實帶兵入閩,駐於武榮(今桃源),傅實在桃源設立唐王宮,元宵節則按長安結燈儀式,點綴昇平,與民同樂,這就是桃源第一次點燈,隨後遍及閩南。這裡,也成了泉州最早開始在元宵節點燈的地方。泉州燈會(豐州桃源)內容豐富,自唐代舉辦後,周邊城鄉紛紛也效仿傅氏大宗的習俗,於元宵期間舉辦元宵燈會,其中以泉州古城區為盛。

2016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有關規定,在各地各有關單位推薦、申報的基礎上,經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泉州市人民政府同意確認泉州燈會(豐州桃源)為泉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Ⅹ-4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燈會(豐州桃源)
  • 批准時間:2016年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保護單位: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傅氏委員會
  • 申報地區:泉州市南安
  • 項目編號:Ⅹ-43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泉州燈會(豐州桃源)始於唐僖宗年間(873—888)。據《豐州志·人物篇·傅實》記載:“傅實(868—926),……時值黃巢起義,軍陷福建,……僖宗召見,授實威武軍節度招討使建州都押衙,賜實一幀李世民御像以示榮寵。實擇桃源建唐王宮供奉之。且延用長安習俗,年年元宵點燈鬧街,以(與)民同樂”,往後相沿成俗,流播於泉州府一帶,開福建民間元宵點燈之先河。

主要活動

泉州燈會(豐州桃源)習俗內容包括掛燈、送燈、觀燈(賞燈)、點燈、游燈等:
1、掛燈。在大宗張燈結彩。
2、擺敬壇。將祖公像請出來安放於大宗對面的桃源國小操場上供族人祭拜。
3、舉行祖先祭拜儀式,由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祭,各房頭、各地傅氏後裔代表陪祭。
4、鑽燈腳,討吉利,期望家族人丁興旺。
5、文娛活動。元宵期間,村里各種文藝陣頭踢球舞、跳鼓舞等紛紛妝扮在村廣場演出,村里還組織南音演唱、請戲班前來唱戲。
6、民俗活動。猜燈謎、攻炮城、獅陣武術表演等民俗活動,更增加元宵燈會的節日氣氛。
7、游燈。所有參與燈會的族人每人手持花燈一盞繞村游燈,各陣頭開路,鑼鼓喧天,燈火輝煌,人潮奔涌,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其場面非常壯觀。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泉州燈會(豐州桃源)延續一千多年,並為周邊城鄉村莊效仿,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對中原文化在閩南大地的流播,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元宵節期間,桃源村及傅姓裔屬村莊把各種民間文藝形式如南音、戲曲、舞蹈在這元宵節集中展示,是泉州傳統的地方特色文化的一次集萃,具有文化研究價值。
泉州燈會(豐州桃源)習俗世代相沿,把散居在全國各地(包括港、澳、台)及各國的傅氏宗親團聚一起,共敘鄉情族誼,進行愛國愛鄉的情感交流,對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起到推動作用,具有重要的精神文明價值。

傳承人物

泉州燈會(豐州桃源)傳承人物為:傅加星。

保護措施

2016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泉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同時公布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傅氏委員會為“泉州燈會(豐州桃源)”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五,南安豐州鎮桃源村都會舉辦元宵點燈活動。2015年的豐州燈會自正月十三開始,至正月十五結束,主要分布在豐州古街、桃源村和豐州村三個展區,共有近3000盞各式花燈同時璀璨夜空。此外,2015年還是桃源村傅氏每五年舉行一次的祭祖大典,來自海內外的傅氏宗親齊聚一堂,舉行踩街和祭祖儀式,下午和晚間則分別有“攻炮城”民俗活動和高甲大戲上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