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梅溪吳氏大宗祠位於文化名城泉州市西南郊,宗祠整體占地1000多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梅溪吳氏大宗祠
- 面積:1000平方米
- 位置:泉州
- 地區:中國 福建
- 建設時間:明景泰年間
- 榮譽:二級文物保護單位
磁灶,閩南著名的古老瓷都,地處文化名城泉州市西南郊。這裡歷代生息著一大姓望族——梅溪吳氏。區域內現有梅溪吳氏宗親人口達三萬多,集中分布於梅溪西岸的磁灶、下官、嶺畔、下灶、大埔、三吳六個相毗鄰的行政村。梅溪吳氏世代以陶瓷為主業,到宋代,盛極一時,陶瓷產品暢銷海內外,盛名遠播,故又有“磁灶吳”之稱。
木本水源,梅溪吳氏的源頭可追溯到被歷代帝王褒封為“三讓王”、“至德侯”的吳氏開姓始祖泰伯。泰伯乃“周太王長子”,吳國始祖,其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吳姓。泰伯第十九世孫季札為延陵一世祖。後代帝王褒封為“延陵王”、“照德侯”。
磁灶吳氏宗祠祀奉先舉為磁灶吳氏一世祖。先舉,宋末元初人,“三十七致仕,府君追號先舉”,其後裔又稱之為“三十七翁”。先舉於宋末擇居磁灶,歷世繁衍,人丁興旺。
磁灶吳氏宗祠於明景泰年間由五世宣齋、淳齋昆仲創建。宗祠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由二十世慶文等人發起重修。最近一次重修於1985年告竣。修葺一新的宗祠雍容古雅,蔚然大觀。
梅溪吳氏大宗祠內景(資料圖)
宗祠整體占地1000多平方米,由圍牆、照牆、上下拜埕、祠宇構成。祠宇為二進,中天井,木石結構,坐南朝北。照牆上飾有獨特的祥瑞圖案;上下拜埕皆由平整的石板鋪就,寬廣而有層次感。宗祠主體,巍峨高大,金碧輝煌。宗祠大門前兩旁,一對石獅蹲踞望天,諭示著宗祠的莊嚴肅穆。兩邊可見的牆體由精雕的青石,特別燒制的紅磚和白色花崗岩築成,基座堅實,穩如泰山。硬山屋面、燕尾脊、七彩琉璃瓦。宗祠三開大門,中門正上方有醒目的“吳氏宗祠”金字匾額。主殿富麗堂皇設龕祀奉著梅溪吳氏開基祖及其後歷世先人。
梅溪吳氏素有親仁積善,勇於進取之美譽,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磁灶人勤勞拼搏、不息奮鬥。磁灶因歷代盛產陶瓷而得名,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晉武帝泰始元年(265)這裡就開始了陶瓷生產。在吳氏進入磁灶後,陶瓷業得到飛速發展,陶瓷工藝精益求精。到了宋朝,磁灶已穩穩地確立了中國沿海瓷都的地位。唐宋元明清朝代,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刺桐港的興盛,磁灶的陶瓷產品源源不斷地運銷日本、朝鮮、緬甸、泰國、巴基斯坦、埃及、肯民亞等十幾個國家,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梅溪吳氏大宗祠(資料圖)
新中國成立後,磁灶在經濟、科技、教育、衛生等方面不斷取得進步,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十多年間,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以陶瓷業為龍頭,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被評為福建經濟百強村。
海外宗親是梅溪吳氏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梅溪吳氏在外的宗親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香港、澳門、台灣及旅居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總人口5000多人。菲律賓設有磁灶梅溪吳氏同鄉會。歷年來僑親回鄉頻繁,隨著祖國的強盛,更加激發了僑親愛國愛鄉熱情。他們紛紛捐資家鄉公益,同時也回響黨和國家的號召,積極參與國內的經濟建設,投資家鄉辦企業,形成了海內外宗親共建家鄉的熱潮。
有《梅溪吳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