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科學技術志

《泉州市科學技術志》是泉州市科學技術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泉州市科學技術志
  • 作者:泉州市科學技術志編纂委員會
  • ISBN:7-5046-1377-O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國科社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年12月
  • 編纂人員:蘇仁拱、李朝燦、黃樂德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科技隊伍與機構、農業科學技術、工程科學技術、環境科學技術、醫學科學技術、科技管理、科技人物等篇。

作品目錄

  • 封面
  • 泉州市科學技術志
  • 著作權頁
  • 圖片
  • 泉州市政區圖
  • 1991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參觀泉州市“七五”期間星火計畫科技成果展館
  • 1993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北京參觀泉州市火炬計畫暨高新技術展品
  • 1982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和水電部副部長李鵬等視察永春縣小水電建設工作
  • 1991年11月,喬石委員長參觀泉州市星火計畫項目展館
  • 1989年3月,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左)與泉州市長陳榮春(中)、副市長薛祖亮共商高科技園區建設工作
  • 1989年3月,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常務副主任李緒鄂和福建省副省長陳明義等到泉州市考察高科技開發工作
  • 1992年9月,國家科委副主任朱麗蘭(左三)來泉州市考察科技工作
  • 國家科委副主任周平(右三)到泉州考察科技工作
  • 1991年12月,國家科委副主任鄧楠(右二)到泉州石獅市考察民營高科技企業
  • 南安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石器
  • 1974年在泉州灣後渚發掘出一艘宋代海船,對研究中國造船史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具有重大意義,被列為中國科技大事記
  • 復原後的泉州宋代海船
  • 宋代建造的全國第一座跨海大橋——萬安橋(今泉州洛陽橋),首創“筏形基礎”等施工技術
  • 宋代建造的全國最長的跨海石樑橋——晉江安平橋
  • 1988年4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召開泉州市科技工作會議
  • 陳榮春市長(右一)向科技先進集體和先進科技工作者頒獎
  • 林大穆副市長在市科技工作會上作《抓住時機,迎接挑戰,開創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新局面》的工作報告
  • 中共泉州市委副書記石兆彬作《堅持改革開放,加快科技進步,努力促進僑鄉經濟騰飛》的會議總結報告
  • 1986年6月,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辦公室、市科協聯合舉辦泉州市首屆科技季談會
  • 中共泉州市委書記張明俊等出席科技季談會,聽取科技專家的建議
  • 1986年10月,中共泉州市委常委莊晏成、傅圓圓,副市長薛祖亮等出席泉州市第三次科技進步獎授獎大會
  • 薛祖亮副市長(右)代表市委、市政府講話
  • 1987年7月,陳榮春市長為閩南三角經濟開放區首屆技術交易會(泉州)剪彩
  • 1992年5月,中共泉州市委副書記邱廣鐘(右二)、副市長薛祖亮(右一)參觀泉州市技術交易會暨閩南三角經濟開放區第三屆技術交易會
  • 1989年9月,中共泉州市委書記張明俊,副書記邱廣鐘、林文麟,市政協副主席王文泰等觀看泉州市(1949-1989年)科技成就展館
  • 1981年10月,晉江地區科學技術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泉州市隆重召開
  • 晉江地區科委主任、科協主席何紹先作科協工作報告
  • 1992年7月,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隆重舉行,圖為大會主席台一角
  • 中共泉州市委書記陳營官在市科協“二大”開幕式上講話
  • 林大穆市長在市科協“二大”閉幕式上講話
  • 華僑大學賴萬才教授從事基礎數學研究,4次獲得全國及福建省科學大會和福建省高教廳科技成果獎
  • 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完成《東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區金屬成礦帶成礦遠景區劃》,1985年獲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 華僑大學王永初教授從事自動化控制理論研究,編著出版12部學術專著,多次獲優秀科技圖書獎,並選送參加國際書展
  • 華僑大學材料物化所所長許承晃研究員開展色心雷射晶體材料研究,達到國際水平,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及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 泉州市農科所開展農業科學研究,35次獲得國家、部、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其中小麥組被全國科學大會授予先進集體稱號
  • 泉州市農科所何曼試研究員主持選育小麥新品種24個,11次獲得國家、部、省、市級科技進步獎,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
  • 農民育種家陸財選育成水稻良種「陸財號」,一九六五年榮獲國家科委發明證書
  • 安溪縣農民高級技師陳羅庚選育成甘薯良種“新種花”,1978年獲福建省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 安溪縣茶農試驗成功茶葉短穗扦插育苗技術,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 永春縣開展山地柑桔高產穩產優質栽培試驗,多次獲得省、市科技成果獎和農業部豐收獎
  • 惠安縣農民高級技師莊志元試驗成功種雞人工授精規模繁育技術,獲泉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被授予福建省十佳科技示範戶稱號
  • 安溪縣茶科所開展烏龍茶高產優質栽培試驗,1989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安溪縣、南安市水土保持試驗站開展水土保持試驗研究,多次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
  • 德化葛坑林場王挺良高級工程師(中)主持試驗成功禿杉無性繁育技術,1993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晉江紫菜養殖試驗場研究成功紫菜人工育苗與筏式養殖技術,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 晉江東石貝類養殖場周棟田(中)首創花蛤人工育苗及半人工養殖技術,獲得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二等獎及國家農委、科委科技推廣獎
  • 泉州市水技站開展淡水白鯧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研究,1992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惠安縣水技站試驗成功褶牡蠣吊養技術,1990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泉州農械廠研製南方系列水田犁,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 永春化肥廠試驗成功石灰碳化煤球造汽制合成氨生產工藝,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 原晉江地區茶果站鄭俊德等研製成功烏龍茶包揉機,獲福建省和商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 華僑大學林新波教授研製成功化工用新型擋板塔盤,1992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惠安造船廠研製成功木質母子式延繩釣機帆漁船,1990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惠安化工廠潘錦文發明壇紫菜製取瓊膠生產技術,1987年分別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發明四等獎
  • 永春縣塑膠廠研製生產大浮力聚苯乙烯泡沫塑膠浮球,廣泛套用於淺海水產養殖,1988年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惠安埕邊鹽場試驗成功灘曬天然精鹽生產工藝,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該產品評為輕工業部優質產品
  • 泉州半導體器件廠系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該廠研製多種微波集成組件,多次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及部、省、市級科技進步獎
  • 泉州無線電元件廠研製生產氧化銀多層陶瓷電容器端頭漿料等,多次獲得省市級科技進步獎,被確認為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
  • 泉州電子儀器廠研製生產CC9小電容分選儀、CC10低壓大電容測量儀,1980年分別獲四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 泉州電子儀器廠研製成功YN-4型全自動運動粘度測試儀,1992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惠安啤酒廠注重依靠科技進步開發生產優質系列啤酒新產品,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被授予福建省科技進步先進企業
  • 泉州工藝雕刻廠高級工藝美術師盧思立研製生產仿真彩木雕,大量出口創匯,先後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及科技外經獎
  • 德化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蘇清河高級工藝美術師創建泉州市第一個民營科研所,開發研製“瑩玉紅”、“瑩玉白”等陶瓷珍品,多次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
  • 福建煉油廠廠房一角
  • 惠安肖厝10萬噸級油碼頭一角
  • 泉州郵電大樓
  • 全國第二座混凝土碾壓大壩——德化龍門灘水電站大壩
  • 原晉江地區建委設計室王慶芳等完成的泉州罐頭廠實罐車間設汁,獲晉江地區科技成果二等獎和國家建委設計表揚獎
  • 獨具僑鄉建築風格的福建省大型公路橋樑——泉州大橋
  • 泉州市第一醫院林應望主任醫師開展心血管病專家門診
  • 泉州市第一醫院曾明泉院長(左)開展泌尿外科臨床科研,4次獲得科技成果獎
  • 泉州市中醫院國家級名老中醫專家蔡友敬主任醫師(中)在帶徒傳授臨床學術經驗
  • 林金長副主任醫師開展泉州蛇藥臨床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
  • 省級名老中醫專家郭鵬琪副主任醫師(中)套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卒中,獲福建省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 泉州市第一醫院林必傑研製褐藻酸鈉超聲耦合劑,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
  • 泉州市兒童醫院郭玉章副主任醫師開展兒科臨床研究,6次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
  • 泉州市國專醫院陳秋桂副主任醫師開展微機控制放射性治療腫瘤臨床研究,獲得泉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泉州市第三醫院許維森主任醫師主持開展精神醫學研究,3次獲得科技進步獎
  • 泉州市人民醫院王鴻珠主任中醫師獻出祖傳秘方,研製成功賽霉安系列產品,獲得福建省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及省優質產品稱號
  • 福建省醫學院附屬二院陳驥教授套用彩色B超開展肝膽外科臨床研究,獲福建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 福建醫學院附屬二院何淵旋主任醫師開展耳鼻咽喉科臨床科研,8次獲得科技進步獎
  • 180醫院魏培德(左)與馬國棣主任醫師首創多功能骨銑刀,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及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 180醫院周才仁主任技師研製成功袖珍醫用折射計,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 180醫院程欽安研製成功與微機配接的多道通用生物放大儀,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 孫耀源副主任醫師率中國醫療隊赴塞內加爾共和國援外,榮獲該國金質獅子勳章軍官勛位
  • 泉州師專魏獻祝教授赴日本國際芬斯拉幾何學術會議宣讀論文,該成果1992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
  • 福建醫學院附屬二院與英國醫學專家開展學術交流
  • 王崇國主任醫師撰寫論文參加國際醫學學術會議交流,多次獲軍隊科技進步獎
  • 省級名老中醫專家鐘秀美副主任醫師應邀赴新加坡、馬來西亞作中醫婦科學術講座
  • 泉州海交館李國清副研究館員(右二)應邀赴韓國作文物保護學術講座
  • 1984年9月,英國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前來泉州海交館參觀考察出土宋代海船等
  • 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外國專家學者多次前來南安、安溪等地參觀考察水土保持工作
  • 1990年7月,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工業司高級官員前來晉江華強防火塗料廠、南安黑牡丹化妝品有限公司等地參觀考察星火計畫項目
  • 日本等外國專家學者多次前來永春縣參觀考察小水電技術
  • 德化縣潯中鎮依靠科技進步振興農業和鄉鎮陶瓷業,被授予福建省科技示範鄉鎮稱號
  • 旅外僑胞蔡先生熱心家鄉科技事業,捐資百萬元,建造晉江市友玉科技摟
  • 泉州市科委主任王重慶,副主任蘇仁拱與原晉江地區科委主任何紹先、原泉州市科委副主任黃希琳討論研究《泉州市科學技術志》編纂工作
  • 《泉州市科學技術志》編委會正、副主任,正、副主編與市方誌委領導等合影
  • 泉州市科學技術志編纂委員會
  • 泉州市科學技術志編纂人員
  • 泉州市科學技術志審稿人員
  • 序一
  • 序二
  • 凡例
  • 目錄
  • 概述
  • 大事記
  • 第一篇 科技隊伍與機構
  • 第一章 科技隊伍
  • 第一節 科技隊伍規模與結構
  • 第二節 科技幹部管理
  • 第二章 科研機構
  • 第一節 市級全民獨立科研所
  • 第二節 縣(區、市)級全民獨立科研所
  • 第三節 民營科技機構
  • 第四節 駐泉科研機構
  • 第三章 科技團體
  • 第一節 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 第二節 縣(區、市)科學技術協會
  • 第三節 鄉鎮與廠礦科學技術協會
  • 第四節 駐泉單位科學技術協會
  • 第五節 學會(協會、研究會)
  • 第六節 泉州市職工技術協會
  • 第四章 科技領導與管理機構
  • 第一節 市、縣(區、市)科技領導小組
  • 第二節 泉州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 第三節 縣(區、市)與鄉鎮科學技術委員會
  • 第四節 市直部門科技管理機構
  • 第五節 高等院校科技管理機構
  • 第二篇 基礎科學
  • 第五章 數學
  • 第一節 初等數學
  • 第二節 數學分析
  • 第三節 組合數學與幾何學
  • 第四節 數理統計與計算數學
  • 第六章 物理學
  • 第一節 力學與光學
  • 第二節 電磁學與電子學
  • 第七章 化學
  • 第一節 無機化學
  • 第二節 有機化學
  • 第三節 物理化學
  • 第四節 分析化學
  • 第八章 天文學與地球科學
  • 第一節 天文學
  • 第二節 地球科學
  • 第九章 生物科學
  • 第一節 動植物資源調查與分類研究
  • 第二節 植被與生態研究
  • 第三節 生物數學、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研究
  • 第三篇 農業科學技術
  • 第十章 農學科學技術
  • 第一節 資源與區劃研究
  • 第二節 遺傳育種研究
  • 第三節 耕作與栽培技術
  • 第四節 土壤肥料研究
  • 第五節 植物保護技術
  • 第六節 農業機具
  • 第十一章 園藝科學技術
  • 第一節 果樹科學技術
  • 第二節 茶樹科學技術
  • 第三節 蔬菜與花卉科學技術
  • 第四節 食用菌栽培與保鮮技術
  • 第十二章 畜牧獸醫科學技術
  • 第一節 畜禽品種改良
  • 第二節 飼養技術
  • 第三節 飼料與牧草研究
  • 第四節 畜禽疾病防治
  • 第五節 養蜂技術
  • 第十三章 林業科學技術
  • 第一節 資源與區劃研究
  • 第二節 優良樹種引種與選育
  • 第三節 苗木繁育技術
  • 第四節 營林技術
  • 第五節 森林保護技術
  • 第六節 林產化工技術
  • 第十四章 水產科學技術
  • 第一節 資源與漁業區劃研究
  • 第二節 水產捕撈技術
  • 第三節 海水增養殖技術
  • 第四節 淡水增養殖技術
  • 第五節 水產品保鮮與加工技術
  • 第十五章 水利科學技術
  • 第一節 水文與水資源研究
  • 第二節 水利工程技術
  • 第三節 灌溉技術
  • 第十六章 水土保持科學技術
  • 第一節 水土流失調查與小區徑流觀測
  • 第二節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與標準研究
  • 第三節 水土流失治理技術
  • 第四篇 工程科學技術
  • 第十七章 地質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基礎地質研究
  • 第二節 區域成礦規律研究
  • 第三節 地質礦產資源勘查
  • 第四節 地質勘查與測試技術
  • 第十八章 能源科學技術
  • 第一節 煤炭開採技術
  • 第二節 火力發電技術
  • 第三節 水力發電技術
  • 第四節 輸變電技術
  • 第五節 其他能源
  • 第六節 節 能技術
  • 第十九章 陸地交通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公路與橋樑建築技術
  • 第二節 公路運輸技術
  • 第三節 鐵道建築技術
  • 第二十章 水上交通科學技術
  • 第一節 港口建造技術
  • 第二節 造船技術
  • 第三節 航海技術
  • 第二十一章 郵電通訊科學技術
  • 第一節 郵政技術
  • 第二節 電訊科學技術
  • 第二十二章 廣播電視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廣播科學技術
  • 第二節 電視科學技術
  • 第二十三章 冶金工業科學技術
  • 第一節 金屬冶煉技術
  • 第二節 粉末冶金及其製品生產技術
  • 第二十四章 機械工業科學技術
  • 第一節 機械製造套用理論與工藝技術
  • 第二節 農業機械製造技術
  • 第三節 儀器儀表與工程機械製造技術
  • 第四節 電機電器與五金產品製造技術
  • 第二十五章 化學工業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化工原料生產技術
  • 第二節 化肥與農藥生產技術
  • 第三節 海洋化工技術
  • 第四節 塑膠與橡膠製品生產技術
  • 第五節 日用化工生產技術
  • 第六節 電鍍與真空鍍膜技術
  • 第二十六章 電子工業科學技術
  • 第一節 電子元器件製造技術
  • 第二節 電子儀器設備製造技術
  • 第三節 電子視聽與移動通訊裝置製造技術
  • 第四節 微型計算機技術
  • 第二十七章 輕紡工業科學技術
  • 第一節 紡織技術
  • 第二節 服裝設計與加工技術
  • 第三節 製革與製鞋技術
  • 第四節 工藝雕刻技術
  • 第二十八章 食品工業科學技術
  • 第一節 糧油加工與檢驗技術
  • 第二節 製糖與糖果加工技術
  • 第三節 水果與罐頭加工技術
  • 第四節 茶葉加工技術
  • 第五節 發酵與釀造技術
  • 第二十九章 陶瓷工業科學技術
  • 第一節 陶瓷原料開採與加工技術
  • 第二節 器物成型與裝飾工藝
  • 第三節 窯爐研製與燒成技術
  • 第四節 陶瓷品種與釉色開發
  • 第三十章 建築材料工業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建築原材料開採與加工技術
  • 第二節 石(殼)灰與水泥生產技術
  • 第三節 磚瓦生產技術
  • 第四節 建築陶瓷與玻璃生產技術
  • 第五節 其他建築材料生產技術
  • 第三十一章 建築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城鎮規劃研究
  • 第二節 建築工程設計
  • 第三節 建築結構與施工技術
  • 第四節 古文物建築技術
  • 第五節 建築物抗震與防蟻技術
  • 第三十二章 標準計量科學技術
  • 第一節 標準化
  • 第二節 計量技術
  • 第五篇 環境科學技術
  • 第三十三章 氣象科學技術
  • 第一節 氣象觀測與氣候資源研究
  • 第二節 天氣預報技術
  • 第三節 農業氣象研究
  • 第三十四章 地震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地震監測預報技術
  • 第二節 抗震防災研究
  • 第三十五章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
  • 第一節 環境監測與污染調查
  • 第二節 環境保護基礎研究
  • 第三節 環境污染治理技術
  • 第四節 自然保護區
  • 第三十六章 文物保護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古船文物鑑定研究
  • 第二節 館藏文物保護研究
  • 第三節 石質文物保護研究
  • 第四節 木瓦結構建築文物保護技術
  • 第六篇 醫學科學技術
  • 第三十七章 預防醫學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公共衛生調查研究
  • 第二節 婦幼保健與學校衛生
  • 第三節 傳染病防治
  • 第四節 寄生蟲病防治
  • 第五節 地方病防治
  • 第三十八章 中醫科學技術
  • 第一節 中醫套用理論與診治方法研究
  • 第二節 中醫內科診療技術
  • 第三節 中醫外科診療技術
  • 第四節 針灸針麻技術
  • 第五節 中醫婦科與兒科診療技術
  • 第六節 中西醫結合診療技術
  • 第三十九章 臨床診療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內科診療技術
  • 第二節 外科診療技術
  • 第三節 婦產科診療技術
  • 第四節 小兒科診療技術
  • 第五節 五官科診療技術
  • 第六節 傳染病科診療技術
  • 第七節 皮膚科診療技術
  • 第八節 檢測化驗技術
  • 第四十章 護理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基礎護理技術
  • 第二節 內科護理技術
  • 第三節 外科護理技術
  • 第四節 婦產科與小兒科護理技術
  • 第五節 中醫護理技術
  • 第四十一章 藥學科學技術
  • 第一節 藥用資源調查研究
  • 第二節 中藥材引種與臨床療效研究
  • 第三節 中成藥研製
  • 第四節 化學藥物研製
  • 第五節 藥品檢驗技術
  • 第四十二章 計畫生育科學技術
  • 第一節 計畫生育技術
  • 第二節 優生與優育研究
  • 第七篇 科技服務與交流普及
  • 第四十三章 科技情報(信息)服務
  • 第一節 科技情治單位與網路系統
  • 第二節 科技情報手段與文獻資料
  • 第三節 科技情報調研與套用研究
  • 第四節 科技情報編輯報導
  • 第五節 科技情報服務
  • 第四十四章 科技開發與技術市場
  • 第一節 科技開發
  • 第二節 科技示範
  • 第三節 技術市場
  • 第四節 科技諮詢
  • 第四十五章 科學技術交流
  • 第一節 技術交流
  • 第二節 科技考察
  • 第三節 學術交流
  • 第四節 進修培訓與科技展出
  • 第四十六章 科學普及與技術革新
  • 第一節 科普創作與宣傳
  • 第二節 農村科技普及
  • 第三節 廠礦技術革新
  • 第四節 青少年科技活動
  • 第八篇 科技管理
  • 第四十七章 地方科技工作決(規)定
  • 第一節 地方科技工作決(規)定
  • 第二節 地方科技幹部管理規定
  • 第四十八章 科技計畫管理
  • 第一節 科技發展戰略與規劃編制
  • 第二節 科技計畫項目管理
  • 第三節 科技經費管理
  • 第四十九章 科技成果與專利管理
  • 第一節 科技成果管理體系與法規
  • 第二節 科技成果鑑定與登記
  • 第三節 科技成果獎勵
  • 第四節 專利管理
  • 第九篇 科技人物
  • 第五十章 人物傳
  • 第一節 泉州著名科技人物
  • 第二節 寓外泉州籍著名科技人物
  • 第五十一章 人物錄
  • 第一節 泉州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物
  • 第二節 寓外泉州籍著名科學家
  • 第五十二章 人物表
  • 第一節 科技行政領導幹部
  • 第二節 先進科技人物
  • 第三節 自然科學高級職稱(務)科技人才
  • 附 錄
  • 一、泉州市自然科學重點科技計畫項目表
  • 二、泉州市自然科學獲獎科技成果目錄
  • 三、泉州市自然科學著作一覽表
  • 編纂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