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要介紹,籌建背景,機構沿革,生產產品,建設工作,環境整治,項目工作,民生保障,
簡要介紹
寧化泉上華僑農場於1965年10月開始創建,於1966年10月正式建立,是安置歸國華僑和印支難民的國營華僑農場,屬事業性的企業單位,原系福建省僑辦管理。1999年6月29日下放寧化縣管理。30多年來,共接納安置來自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等國的歸難僑2595人。因出國、出境、招工、升學等,農場現有413戶1206人,其中在職幹部職工413人,離退休人員287人(港澳及國外34人)。據統計,建場以來農場已有890人往港澳或國外定居,農場現有歸難僑771人,歸難僑子女328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員現仍與海外及港澳親友有著密切的聯繫。
泉上華僑農場占地面積 5平方公里, 現已開墾種植3128.87畝, 其中果樹面積2244.87畝,主要種植桃、李、梨、柰、柿等。
籌建背景
為安置歸國華僑,根據國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指示,寧化泉上華僑農場於1965年10月開始籌建,1966年10月5日正式建立。
建場初期,農場系事業性省屬國營企業,為區級單位,隸屬福建省僑辦管轄。農場下設 5個生產隊,主要安置從印尼回國的大批難僑及從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高棉等國回國的少數歸僑。1967至1968年,為接納安置緬甸歸僑的需要,農場增建第六、第七兩個生產隊,1978年越南當局排華,農場為接納安置越南難僑,又建立第八、第九兩個生產隊。三批共接納安置歸難僑2595人,其中印度尼西亞歸僑1196人, 緬甸歸僑668人,越南難僑670人,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歸僑61人。 他們的祖籍地主要為廣東、福建、廣西、山東、海南、台灣,方言以客家話、廣東話、閩南語為主。
機構沿革
30多年來,農場體制幾經變更,建場時屬福建省僑辦管理,1968年12月,經福建省軍區批准,成立寧化縣泉上華僑農場革命委員會,劃歸寧化縣革委會管轄,場隊建制不變;1970年 1月,撤消農場革委會,改歸福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團第四營,下屬生產隊改為連,場部改為營部;1973年1月,撤消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團第四營建制,恢復農場革委會,歸屬寧化縣革委會代管,場部機構相應恢復;1978年4月,農場歸屬省僑辦主管;1999年6月,農場成建制下放寧化縣管理,同時增掛華僑經濟開發區牌子。
生產產品
建場初期到90年代初,農場以種植茶葉為主,茶葉生產是全場的支柱產業,農場茶廠被省外貿部門定為出口定點廠,產品遠銷歐亞各國。80年後實行職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場逐步發展柑桔、水蜜桃、芙蓉李、梨、柰等果樹品種,現已形成2200餘畝公優質水果基地。
建設工作
環境整治
2017年,泉上華僑農場堅持生態立場,保護好農場青山綠水,不斷改善僑民生活環境。對9個定居點的村容村貌進行整治,新完成非歸難僑危房改造18戶,新硬化定居點道路5公里,同時對9個隊的垃圾池進行新建或修繕,垃圾實行統一收集、轉運處理,全面改善歸難僑的生活環境。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轄區範圍內的4個生豬規模養殖場於2017年4月底前完成拆除,2家非規模養殖戶全部簽訂不再養殖生豬的協定,同時加大巡查力度,嚴防出現新的生豬養殖場。開展機磚廠整治,農場內的2個機磚廠按縣規定的時間節點要求停止生產、拆除生產設備和廠房等,其中涼農機磚廠列入第九期舊村復墾規劃,農場磚廠擬申請列入第10期舊村復墾項目。
項目工作
2017年,縣華僑農場新引進的工業生產項目2 個,其中高嶺土採選項目列入市“五比五曬”重點項目,於12月建成投產,工業經濟實現零的突破。在穩定糧煙種植800畝的基礎上,圍繞發展休閒旅遊採摘,繼續調優水果種植結構,引導發展家庭農場,發展立體生態種養業,提高經營效益。三是發展旅遊服務業。年內,開工建設生態休閒公園項目,新策劃僑鄉文化保護工程項目擬列入國僑辦重點項目予以立項實施。
民生保障
用好各項支僑惠僑政策,深化“真情為僑、用心架橋”民眾滿意的服務品牌創建,統籌做好涉僑民生保障。一是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對農場內的涉僑扶貧對象成立工作組、按戶制定脫貧措施予以精準幫扶;按縣統一部署,農場4名科級幹部按照“一個覆蓋、四個到位”要求認真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幫扶的10戶對象已全部脫貧。二是強化歸僑社會保障。農場內歸僑僑眷均參加養老保險和醫保,做到社會保障全覆蓋;農場籌集資金100萬元幫助140名幹部職工繳交養老保險和醫保,已有369名農場職工按月從社保領取退休金,未納入社保的10名老歸僑由農場按月發放生活補助,保障農場安定穩定。三是關心困難歸僑。落實老歸僑困難補助政策,建立困難歸僑僑眷檔案,根據各戶困難情況,全年共發放困難補助金36萬元。開展“僑愛工程”送溫暖活動,先後邀請省、縣醫療專家在農場開展2次義診活動,為貧困歸難僑發放各類藥品近1萬元。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兩期,共培訓歸難僑100人次,並免費發放學習資料。四是豐富歸僑文化生活。以申報省級“僑胞之家”為載體,興建閱覽室、健身室、休閒公園、僑文化展館等文體娛樂設施,豐富歸難僑業餘生活。2017年9月農場“僑胞之家”通過驗收,被授予省級“僑胞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