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灘船閘於1941年2月開工修建,位於自貢市。閘室均為長63米、寬9米。可容納10隻駁船或6隻櫓船同時進閘。船閘通航後,改變了釜溪河灘多的地理環境,結束了費時、費力的蓄水行舟、盤灘過坳的運鹽歷史。...
昇平街中段有一座鎖式船閘,名為“庸公閘”,庸公閘始建於1942年,因孔祥熙捐資而命名,是釜溪河鹽運三大船閘中的其中一座,是自貢市井鹽運輸的重要標誌。九廟四宮反映“湖廣填四川”的客家人文化,是老沿灘格局的集中體現。庸公...
釜溪河船閘是指位於釜溪河上的船閘。有沿灘船閘、金子凼船閘、鄧井關船閘三座。抗戰時為保食鹽的軍需民用,自貢市必須保證年產鹽650萬擔以支援抗日。“增產加運”必修船閘,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快改善釜溪河的河道現狀,提高運力。1938年...
梅溪橋 梅溪橋為一座石板平橋,南北走向,位於釜溪河的支流望子河上,是連線王井至沱田村的主要通道。石板橋共有6個橋墩和5個橋孔,橋墩上刻有雙龍,龍頭向著上游。整體保存狀況一般,結構穩定。
王家大院,又稱子誠公祠,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糍粑坳(沿灘新城)附近。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動工修建,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完工,是鹽商王和甫弟兄5人為紀念父親所建的宅邸。王家大院占地7588.67平方米(合11畝多),建築...
船閘壩碼頭 船閘壩碼頭,自貢市境內碼頭,位於自貢市沿灘區鄧關鎮境內。
工程因地制宜將攔水堰與船閘分設,船閘建在漏水涯,長63米,寬9米,1942年5月與沿灘閘同時建成,渠化了釜溪,提高運力6—8倍。在整個釜溪河流域的船閘中,金子凼是唯一的離堆船閘。2003年,為解決釜溪河自貢城區段蓄水、保水、...
在石樑子盤灘過坳,由駁船在下關沱接載。抗戰時期鹽運繁忙,常年有10餘萬噸食鹽通過此碼頭向外擴散,日吞吐量為二三百噸,1942年上關沱船閘建成通航,日吞吐量銳減成為30餘噸。1956年3月,修築鄧關大橋,碼頭被橋基占用而廢。
民國時期,川康鹽務管理局先後於民國30年和31年,在鄧關、沿灘及金子凼建成鎖式船閘和攔水壩各1座,以調節水位,並設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釜溪河航道險害得以根治。解放後,人民政府設定船閘管理所專事疏理、維修,先後將船閘閘門、攔水堰...
位於沿灘區永安鎮鰲頭鋪社區興隆巷北,興隆街12號,文昌廟東南側,坐西北向東南;天后宮是由福建籍劉氏商人修建的會館,整體建築呈四合院布局,磚木結構,抬梁、穿斗式混合梁架,小青瓦屋面,懸山式屋頂,四周以山牆、烽火牆環繞與銜接。沿中軸...
在建設釜溪河船閘的三座船閘(沿灘船閘、金子凼船閘、鄧井關船閘)的過程中,自貢的工人師傅們發明了一些建築材料的“替代品”。當時,船閘工程所需材料,除石料就地開採外,還有水泥、白灰、木材、鐵料等,尤以水泥最為重要。抗戰時,...
昇平街中段有一座鎖式船閘,名為“庸公閘”,庸公閘始建於1942年,因孔祥熙捐資而命名,是釜溪河鹽運三大船閘中的其中一座,是自貢市井鹽運輸的重要標誌。九廟四宮反映“湖廣填四川”的客家人文化,是老沿灘格局的集中體現。雙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