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治黃水利著作,由清代治河名臣靳輔所著。《治河方略》記述了黃、淮、運河乾支水系概況,黃河演變、治理和歷代治黃議論,著重闡述了17世紀蘇北地區黃、淮、...
《治河全書》24卷,張鵬翮撰。張是清初治河名臣,凡所經劃,無不完固,與清初治河專家靳輔並著聲名。《治河全書》是張鵬翮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南河河道...
《歷覽長河:黃河治理及其方略演變》是2009年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渭涇。本書列舉了歷史上不同時期主要的治河方略,分析了它們成敗得失的原因。...
《山東治河續說》作者 ,清代劉鶚,主要內容是以闡釋治河方略並提出各種措施為主,引經據典、循序漸進,從漢唐時代治河的情況娓娓道來,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出版信息書 號ISBN 978-7-5170-4441-3計算機號37-536書 名靳輔治河(中華治水故事)作譯 者安武林 編著開 本畸16開 精裝字 數11 千字印 張2頁 數32 頁...
《治河圖略》元王喜撰。喜爵里無考。其書首列六圖,圖末各系以說,而附所為《治河方略》及《歷代決河總論》二篇於後。其文稱臣謹敘、臣謹論云云,疑為經...
內容提要 元順帝執政期間,河患日益嚴重,人民流離失所。丞相脫脫召大臣研討“治河方略”,並找來賈魯一同治理。公元1351年,賈魯被任命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
黃河下游治理方略專家論壇內容簡介 編輯 為籌謀解決黃河下游防洪建設與管理的迫切問題,貫徹落實“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提出黃河長治久安的策略與研究方向,...
陳潢(1637—1688),字天一,一作天裔,號省齋。秀水(今浙江嘉興)人。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治河名臣。自幼不喜八股文章,年輕時攻讀農田水利書籍,併到寧夏...
在長達70多年的水利生涯中,張含英同志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學術上卓有成就,先後著有《治河論叢》,《黃河志-水文與工程》、《水力學》、《歷代治河方略述要...
1633年 去世時間 1692年12月26日 主要作品 《治河方略》 主要成就 從平三藩、治理黃河 諡號 文襄 祖籍 山東歷城 官職 河道總督 目錄...
《治河方略》 主要成就 治理黃河 【勒輔】 清朝大臣(1633-1692年) 字紫垣,祖籍歷城(山東濟南),後遷遼陽(遼寧遼陽),隸漢軍鑲黃旗人。順治...
本書列舉了歷史上不同時期主要的治河方略,分析了它們成敗得失的原因;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績以及治河方略的演進和發展;作者還對今後黃河治理...
他繼承了潘季馴束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對其慎審全局、將黃淮運作為一個大系統綜合考慮而治理的思路甚為贊同。在他看來,治理的關鍵仍在控制黃河河床的淤積。為此,...
漢成帝鴻嘉四年(公元前17年),黃河在渤海,清河,信都三郡泛濫成災,31座縣城被淹,毀壞官亭民舍四萬餘所,河堤都尉與丞相史孫禁一塊視察,謀劃治河方略,孫禁認為應...
第八章 黃河下遊河道治理方略第一節 歷史上有代表性的治河方略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治河方略第三節 黃河下遊河道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第四節 黃河下遊河道...
在河道任上,親見水患給民眾帶來的災難和痛苦,悉心研究治河方略,著成《河乾問答》一書,總結歷朝歷代治河經驗,對後世治理黃河、淮河、運河等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
黃河考,書中詳細考證黃河變遷及其原委,講述歷代治河方略,具有參考價值。...... 黃河考,書中詳細考證黃河變遷及其原委,講述歷代治河方略,具有參考價值。...
其中潘季馴治理黃河的總方略是:“以河治河,以水攻沙。”他試圖利用水沙關係的自然規律,利用水流本身的力量來刷深河槽,減少淤積,增大河床的容蓄能力,從而達到...
號對泉,明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出生於河南偃師市岳灘鎮王莊村,自幼天資聰穎,思維敏捷,後潛心研讀歷代治水方略,著有《禹貢註疏大中講義》、《治河方略》等書...
康熙十八年(1679)主持修《明史》,先後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韻府》(1704—1711)、《康熙字典》的總裁官。他數度勘視河工,支持靳輔主持治河工程。康熙...
治黃新方略的提出 清鹹豐五年(1855)至民國末年(1949),由於近代中國社會的大變動,西方技術全面引入,開始醞釀治水新局面,成為現代大發展的前奏。 水災及回河爭議 鹹...
十六年(公元1677年)至二十七年,先後任河道總督10餘年,有《靳文襄奏疏》8卷、《治河奏績書》4卷、《治河方略》8卷等著作傳世。...
1986年5月,他又概括地提出“攔、用、調、排”四字治河方略,其中“調”就是調水調沙。歷史先賢們的思想理論有的得到了一定的實踐和發揮,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
提出了科學的治河方略,先後撰寫了《黃河概況及治本探討》《導治黃河宜注意上游》《治黃關鍵》《黃河水文之研究》《函德國恩格爾斯教授關於黃河質疑之點》等40餘篇...
直到林則徐逝世前不久,還表示張際亮的治河方略是對的。林則徐逝世後,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改道,循大清河至利津入海。 [20] 林則徐安定陝西 ...
三、新中國的治河方略與實踐 第五章黃河河道、堤防與水庫工程 第一節黃河河道變遷與生態環境 一、黃河河道的遷徙 二、黃河河道遷徙的特點與危害 三、河道...
明代起,在黃河上有引導地利用洪水,束水攻沙、分洪淤灘的治河方略形成,認為“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也。夫河性急,借其性而役其力,則淺可深,治在吾掌耳(...
散館後,任工部水司主事、給事中,專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寫《導河...王念孫生平主要著述有《讀書雜誌》、《 廣雅疏證 》、《道河議》、《河源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