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橄攬
- 又名:齊墩果
- 科名:木犀科
- 屬名:齊墩果屬
基本資料,栽培歷史,引種栽培分布區,栽培與經營方式,油橄欖生長習性,施肥,排水、灌溉,修剪,防治病蟲害措施,油橄欖的嫁接方法,接穗的選擇,嫁接時間,嫁接方法,嫁接後的管理,主要類型,川西南乾暖河谷、盆地栽培區,川西南乾熱河谷栽培區,四川盆地東北部栽培區,四川盆地中部栽培區,主要病蟲害,生理性病害,寄生性病害,蟲害,油橄欖栽培經營的評價與改進,藥用信息,
基本資料
油橄欖
中文名:油橄欖
又名:齊墩果
科名:木犀科
屬名:齊墩果屬
產地:國家質監總局公告2005年第176號《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保護的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是目前全國最大油橄欖基地,有各種品種,包括;(佛奧、萊星、皮削利、九峰6號、戈達爾、皮瓜爾、阿斯、鄂植8號、配多靈、科拉蒂那、格羅莎、中山24號、城固32號)等各種品種920萬株左右,種植面積超多29萬畝,幼林占65%左右,進入結果的植株約32%,僅武都油橄欖種植面積已達到14.86萬畝,2008年低前該地區油橄欖產量逾50萬公斤。其餘部分分布在嘉陵江流域的四川、重慶、陝西等地區。
用途: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維生素,極易被皮膚吸收,清爽自然,絕無油膩感,最新研究表明:橄欖油中所含多酚類有抗氧化作用,它能有效地避免因脂肪被氧化而發生的細胞老化所帶來的色斑、皺紋等現象。
栽培歷史
油橄欖我國大規模引種栽培油橄欖,是從本世紀開始的。1950年前,有極少油橄欖傳人,在福建、台灣、雲南的蒙自和甘肅,四川、重慶栽植。1956-1962年被列入國家引種計畫,先後由蘇聯、阿爾巴尼亞引進12個品種苗木1800株和部分種子。1964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關懷下,引種油橄欖10000株,進行大規模栽培試驗。自1973年起,在初步引種成功的區域,逐步發展生產栽培。
引種栽培分布區
根據全國最適合種植地區甘肅隴南和四川廣元地區的自然條件,油橄欖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引種栽培現狀與生產潛力,油橄欖引種栽培區域可分為:適宜區、次適宜區、邊緣區、和不宜種植區4類。
(1)適宜區
其主要氣候條件對栽培油橄欖有利,有比較適宜的土壤,在常規的或中等集約程度的栽培管理條件下,能達到或接近世界油橄欖主產區平均植株產量及產品質量。甘肅隴南地區比較適宜的是白龍江沿岸及其河谷地帶,1995年以來,在佛堂溝、苟壩河、福津河流域的漢王鎮、角弓鎮、石門鄉、兩水鎮、桔柑、外納、三河、玉皇、郭河等鄉鎮建成百畝以上的示範園200多個,白龍江南岸山坡、佛堂溝、大灣溝已經形成數萬畝連片基地。隴南發展油橄欖至2010年已經有19萬畝,普遍長勢良好,生態和經濟效益明顯,部分果園掛果和出油率均高於地中海。甘肅武都已經建成高標準加工廠三家,分別是祥宇油橄欖加工、世博林油橄欖加工、田園油橄欖加工。中等加工企業10多個。
其主要氣候條件對栽培油橄欖有利,有比較適宜的土壤,在常規的或中等集約程度的栽培管理條件下,能達到或接近世界油橄欖主產區平均植株產量及產品質量。甘肅隴南地區比較適宜的是白龍江沿岸及其河谷地帶,1995年以來,在佛堂溝、苟壩河、福津河流域的漢王鎮、角弓鎮、石門鄉、兩水鎮、桔柑、外納、三河、玉皇、郭河等鄉鎮建成百畝以上的示範園200多個,白龍江南岸山坡、佛堂溝、大灣溝已經形成數萬畝連片基地。隴南發展油橄欖至2010年已經有19萬畝,普遍長勢良好,生態和經濟效益明顯,部分果園掛果和出油率均高於地中海。甘肅武都已經建成高標準加工廠三家,分別是祥宇油橄欖加工、世博林油橄欖加工、田園油橄欖加工。中等加工企業10多個。
廣元地區比較典型的是以西昌河谷為中心的川西南亞熱帶山麓河谷區;盆地東北部區次之。
(2)次適宜區
主要氣候條件能基本滿足油橄欖部分品種生長發育的要求,在品種、立地選擇恰當和較好的栽培條件下,能接近或達到世界油橄欖的平均植株產量與產品質量。隴南地區如:安化、柏林、馬街、漢林等 廣元地區如:盆地中部區、米易、攀枝花谷區,甘洛、漢源河谷等。
主要氣候條件能基本滿足油橄欖部分品種生長發育的要求,在品種、立地選擇恰當和較好的栽培條件下,能接近或達到世界油橄欖的平均植株產量與產品質量。隴南地區如:安化、柏林、馬街、漢林等 廣元地區如:盆地中部區、米易、攀枝花谷區,甘洛、漢源河谷等。
(3)邊緣區
主要氣候條件能初步或基本滿足某種或幾種生長和開花結果的要求。這類地區包括盆地西部區,盆地東南區。
主要氣候條件能初步或基本滿足某種或幾種生長和開花結果的要求。這類地區包括盆地西部區,盆地東南區。
(4)不宜種植區
主要氣候條件不能達到油橄欖生長和開花結實的基本要求,或存在難於克服的災害性因素,即使在集約管理條件下,也難於達到基本的產量或產品質量指標。一是低熱、寒害區;二是低日照中心區,如青衣江中上游地區,沐川-馬邊-屏山及北川-安縣-綿竹低日照區。
主要氣候條件不能達到油橄欖生長和開花結實的基本要求,或存在難於克服的災害性因素,即使在集約管理條件下,也難於達到基本的產量或產品質量指標。一是低熱、寒害區;二是低日照中心區,如青衣江中上游地區,沐川-馬邊-屏山及北川-安縣-綿竹低日照區。
栽培與經營方式
甘肅隴南地區主要以集體或個體經營公司+基地+農戶、以橄欖油為主,另外結合政府政策優勢與國家機構聯合研發衍生產品,比如:橄欖酒、橄欖美容產品、橄欖茶、橄欖保健品等為模式生產,區域內總共有各種規模產銷企業9家,互相結合自身產品優勢,在全國以“隴南油橄欖”為視窗用“全國總代理+區域總代+省級代理+地區經銷商+普通經銷商+最終用戶”的產業鏈模式向全國乃至海外推廣。 以油用原料為主的油橄欖園,是四川栽培與經營油橄欖的主要形式。現有規模一般小於100ha,分別由國家、集體或個體經營。這類橄欖園在經濟產量形成前,實行以油橄欖為主,油橄欖與糧食、經濟作物間作,多種經營;經濟產量形成後逐步轉為專一的油橄欖經營。
中國西北地區嘉陵江流域油橄欖栽培工作存在著艱苦的土壤改造任務。首先是整地,形成和加深土層以滿足油橄欖根系發展的需要。要實踐中,有3種整地方式:一是塊狀整地,定植前進行範圍為1m×1m×1m至2m×2m×1m的植穴式整地,定植後隨油橄欖植株的生長逐年擴穴;二是帶狀整地,整地深度0.8-1m,頻寬3-5m;三是深度為0.8-1m的全墾。
油橄欖生長習性
油橄欖
油橄欖的栽培品種有500種之多,廣泛種植的約140種。它們大致可分為油用、果用、油果兼用、授粉、砧木等五大類。通常情況下,二年苗齡的小樹定植後三年試花試果,六年開始進入盛果期。正常管理下,橄欖樹的盛果期可持續百年以上。
有些品種的橄欖樹抗寒性較強,如-8~-10℃的短時低溫也不致對樹體構成傷害,但不能持久。一旦受凍,它的解凍速度很慢,不能很快進入生長期,形成凍害。在接近零度的溫度下至少持續幾十個小時,有利於它的花芽分化,從而為豐收打下基礎。
油橄欖對其生長的土壤沒有特別的要求,只要PH值在6.5-8.0之間,土壤疏鬆透氣,無論是在矽質土裡還是在鈣質土裡都能生長。但研究表明:最好的橄欖油來自鈣質豐富、土壤肥沃的橄欖樹的果實中。花期和座果期的大風和暴雨,會對橄欖樹造成損害,直接影響當年的產量。油橄欖的病蟲害不難防治。只要堅持預防為主,及早治理,就不會造成大的危害。
一般情況下,橄欖樹的種植密度是每公頃300株左右。種植時的定千高度以0.3~0.8米為宜。橄欖樹無落葉期,葉子正面綠色,背面呈銀綠色。葉片的平均壽命應在二年以上。十月至次年一月是油橄欖的採收期。入秋,橄欖果的顏色從青綠色逐漸變成黃綠色、紫紅色,最後變成黑色。成熟時果肉飽滿,油脂豐富。
施肥
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肥,是日照量不夠豐富條件下,保證油橄欖正常生長的基本措施。
不同日照和土壤肥力條件下油橄欖苗木的乾物質產量土壤與施肥
半自然光照(g)全自然光照(g)相對比值(倍)光肥總變化(倍)備註
不同光照間不同肥力間
半自然光照全自然光照平均
黃沙土3.058.162.681.001.001.002.68N:每株每月尿素0.25-0.7g
B:每株每月硼酸10-30gmg
有機肥:堆肥每500g:
菜子餅每50g
黃沙土+N.B肥6.0913.942.292.001.711.864.57
石穀子土+N.B肥11.4630.182.633.763.703.739.90
石穀子土+N.B+有機肥20.0448.752.436.575.976.2715.98
(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瀘縣玉蟬試驗站1981年)
排水、灌溉
由於各地90%以上的年降水量集中於4-10月或5-9月,過量的雨水,使土壤比較粘重、地勢低平,以致坡度不大的油橄欖園出現積水。一般油橄欖園應採用明溝或暗溝排水,部分油橄欖園用高壠或壘堆方法進行栽植植。甘肅東南地區和四川西南部地區,冬、春乾旱,灌溉對油橄欖生產有決定性意義。春季灌水量一般不宜低於150t/ha。 編輯本段
修剪
一般用定乾高度為50-80cm的苗木栽植,按3-5主枝開心形骨架進行修剪,形成圓頭或多圓錐形樹冠。進入大量開花結實期和樹冠鄰接期,即行生產修剪與控制樹冠的回縮修剪。大多數油橄欖園每年進行1-2次修剪,少數油橄欖園,每2年修剪一次。
防治病蟲害措施
油橄欖的不同栽培品種,各有其經濟性狀、自然性狀與栽培性狀。各地營建油橄欖園,一般按經營目的,當地的自然條件與所能提供的栽培技術條件,選擇比較適宜的品種,包括主栽品種、配用品種及授粉品種。選用於生產栽培的品種或材料不多,主栽品種通常是佛奧、卡林、萊星、米扎;配用品種或材料有愛桑 、貝拉、克里172、蘇11和蘇12的部分個體無性系及蘇14等;授粉樹一般用普金、實生橄欖或野生油橄欖。
油橄欖的嫁接方法
油橄欖樹
油橄欖樹 為了使苗木提前嫁接,可採用摘除頂芽的措施,促進幼苗基徑迅速加粗。辦法是當幼苗長到 20 厘米時,將頂芽剪除。基徑粗度達到 0.5 厘米時即行嫁接。
接穗的選擇
接穗應從開花結實、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上採取。採取部位應在樹冠外圍中、上部,枝條粗細,可參照砧木大小,但必須是腋芽飽滿完好的一年生營養枝。
嫁接時間
條件好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進行。我西昌以春季和雨季初期為好。春季當樹液開始流動時進行。雨季初期嫁接,要防止雨水滲入嫁接口影響成活率。
嫁接方法
籠統的講,凡是果樹採用的嫁接方法,都可以用來嫁接油橄欖。但是常用的方法有枝接、芽接。
枝接
短穗腹接:方法是,深削接穗。選一年生枝條,從芽一側葉柄基部下刀,削一平直斜面(削麵深達木質部,呈馬耳朵形),長 1.5 — 2 厘米,下端反面削一刀呈 45 度角度。上端離芽 0.5 厘米處剪斷。砧木,在離地面 5 — 10 厘米處,選一平滑部位,縱削一刀,削穿皮層不傷木質為宜。削麵長 2 — 2.5 厘米,所削皮層不脫離砧木。然後,立即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削口皮層內,靠一側形成層對齊,削口皮層貼蓋在接穗之上,用塑膠帶捆緊,將接穗頂端切口封好,以防止接穗失水乾枯影響成活。嫁接要:深削接穗、淺削砧。
長穗腹接:方法是,在接穗正面只削去皮層,不傷木質部,削口長 1.5 — 2 厘米,背面下端削一刀呈 45 度。砧木光滑處,縱削皮層不傷木質部,長 2 — 2.5 厘米。將接穗插入砧木削口內,對準形成層,用塑膠帶捆緊。接穗帶芽 2 — 3 個,接穗長 3.5 — 4.5 厘米。嫁接要點:淺削接穗、淺削砧。
皮下接:方法是,將接穗削成一單面長舌狀,削麵深入木質部,削麵長 1.5 — 2.5 厘米。砧木在離地面 5 — 10 厘米處剪斷,削平,選一光滑面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切口長 2 — 3 厘米,用刀挑開皮層,將接穗插入,用塑膠帶紮緊,封好接穗頂端。
芽接
工字形芽接:方法是,在接穗上選擇充實飽滿的葉芽作接芽,芽片大小根據砧木粗細而定。芽片長 0.5 — 1 厘米,寬 0.5 厘米,帶葉柄。取芽時,在接穗上取一塊和長方形或方形帶芽芽片。然後在砧木上選一塊光滑處,按芽片長度上下各橫切一刀,再在中間縱切一刀形如工字,切口深達木質部,沿縱切口用刀把皮層向左右兩邊挑開,將芽片嵌入,用塑膠帶捆緊,露出芽頭。
環狀嵌芽接:方法是,將接穗採用環狀剝皮法,把帶芽皮層環剝下來(環剝皮層帶芽 1 — 2 對),按其環剝長寬度,將砧木皮層剝開。把環狀芽片貼入,左右覆蓋,以露出芽頭為宜,用塑膠帶捆緊。
嫁接後的管理
嫁接成活率的高低與管理有密切關係。嫁接前對砧木要進行鬆土除草,施足水肥。嫁接後要保持土壤濕潤。灌水時要防止水分侵入接口。嫁接口以下砧木上的萌芽,要隨時注意剪除,嫁接口以上砧木上的主枝,側枝的頂芽要切除。當接穗萌芽後要及時斷砧,斷砧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嫁接口上方 10 厘米處剪斷,這樣有利於將新芽綁扶在斷樁上,讓其直立生長。新芽長至 20 — 30 厘米,進行第二次剪砧,這次主要是將保留下的斷樁從嫁接口處全部剪除。以利於嫁接口癒合。
嫁接苗長到一米高時,進行斷頂,?*?2 — 3 對芽繼續生長,培養成主枝。其外的萌芽或者已抽發成枝的,要陸續進行短剪,逐步剔除乾淨。最終只保留 2 — 3 對主枝。當苗木離地面 5 — 10 厘米處的莖徑達到一厘米左右時,即可出圃定植。定植時間以春季為主,灌溉條件差的地方,定植時間可推遲到雨季初的 6 月。
主要類型
油橄欖園的不同類型,源於經營目的、栽培品種、自然條件、栽培技術的不同。主要包括:
川西南乾暖河谷、盆地栽培區
本區地處西昌、巴塘亞熱帶南域,包括安寧河中、上游的寬谷、平原,會東盆地、會理盆地,以及鄰近的年平均氣溫在15-18.5° C之間的河谷與山麓。其中,西昌河谷為本區油橄欖栽培的中心。在不低於中等集約程度的栽培條件下,油橄欖一般表現良好的生長發育。大部主栽品種,在栽植後3-4年開花結實,6-9年進入個體發育的前產期。
a.乾暖河谷坡地、台地紫色土上、中集約度栽培的產油或兼產型油橄欖園
多分布於安寧河中、上游谷緣地帶的南向坡、台地上。土壤系重慶群紫色岩層風化形成,土層深40-60cm、局部地段達100cm以上,上層比較疏鬆或為粘壤,pH6.5-7.0,施肥前,有機質含量少,磷、鉀中庸,缺硼,部分地段缺鈣,中、下層中-重壤。分別以佛奧、米扎、卡要、萊星為主栽品種,除配用油用品種外,部分油橄欖園選用了果、兼用品種貝拉、克里貝斯、克里172、愛桑、蘇14。一般中密度栽培。主要栽培技術措施大同小異。投產前多在園內間種農作物、蔬菜、少數間種經濟作物。
b.乾暖河谷運積沙土上,中集約度栽培的產油或兼產型油橄欖園
分布於谷緣台地或谷底平地。園地土壤分別為褐色潮沙土,黃色夾石沙土與黑褐色潮沙土,土層深厚,石、沙含量高,建園後多種糧食和豆類,少數無間種。栽培品種大同小異,但組成與栽植密度不同。部分實行低集約度栽培的油橄欖園,低產或缺產不得不提高水肥用量,實行中集約度栽培。中集約度栽培的油橄欖園一般栽培品種表現中庸的生長和發育。
c.乾暖河谷沖積壤土上,中集約度栽培的產油或兼產型油橄欖園
分布於河谷、盆地底部,少數在谷緣地帶。一般為沖積性紫色土,土層深厚,常在1m以上。上層中-粘壤,有機質含量多在1%以上,磷、鉀中庸,pH值6-7.5;部分地域含鈣較多,pH值8.1左右,含硼不足,中、下層土為中-重壤,孔隙度較低。建園前,多系農業用地。栽植時,塊狀整地,按8m×8m.3m×4m-4×5m,3m×3m等株行距配栽萊星、佛奧、卡林、克里72、貝拉等品種。在8×8m式栽植的油橄欖園,採取略低至中集約度的栽培管理。
川西南乾熱河谷栽培區
位於四川西南端,西昌、巴塘乾暖河谷,包括安寧河下游谷地、雅礱江下游谷地,寧南盆地、金沙江谷地,以及鄰近的年平均氣溫在18-23o C的地域。60年代初引種油橄欖,現有少量生產栽培。
乾熱河谷坡地、台地紅壤低至中集約度栽培的產油型油橄欖園。
分布於谷緣或山麓地帶,為本區主要的油橄欖園類型。其典型代表是攀枝花仁和區與市農科所的7×7式佛奧產油型油橄欖園。其園地土壤為燥紅土,土層深60cm以上,質地為粘壤,有機質含量為0.63%,在施用商品化肥的條件下,土壤含氮量一般在0.1%左右、磷0.135%代換性鉀4.5mg/100g土、、鈣86mg/100g土,pH值8.4。園地內油橄欖植株表現旺盛地生長,尤其在栽植後最初幾年,樹高及冠徑年生長量達80cm以上,乾基徑年生長量達3cm以上。佛奧、卡林品種於栽植第五年開始開花結果,但產量增加不快,且不夠穩定。栽植第十二年,產量陡增。佛奧品種的高產植株產鮮果169.95kg,平均株產鮮果達30kg以上。據認為,佛奧為一較多耐熱品種,冬季低溫不中可能是某些年份花量少的部分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由於花期空氣濕度太低和缺乏較多適宜的授粉品種。
四川盆地東北部栽培區
嘉陵江上游及以東至盆地東部長江河谷的丘陵、低山地帶,於60年代後期引種油橄欖,現為四川種植油橄欖較多的區域之一。
A.丘陵坡地、台地紫色土,中集約度栽培的產油或兼產型油橄欖園
a.丘陵地坡地紫色土上,中集約度栽培的產油或兼產型油機械園,是數量最大的一類油橄欖園。主要類型是丘陵坡地紫色土上,中集約並栽培的8×8式佛奧--卡林產油型的油橄欖園,以南江縣油橄欖管理所油橄欖園為典型之一。其園地土壤系侏羅紀沙溪廟組紫色岩層風化形成的石穀子土、紫泥土、黃泥土,土層深度多在20-60cm,pH值5.22-8.5,有機質0.46-1.19%,磷、鉀含量中庸。栽培前,採取1m×1m×0.8m的塊狀整地;耕植後結合冬季施肥逐年擴坑,至1981年已完成深度為0.6m的全墾;栽植1-8年間,每年施用廄肥30-60kg、油枯2.5-6kg及少量商品化肥,有的 還間種和施用綠肥,使油橄欖穩定的生長發育。栽植1-6年,園內植株有較快的營養生長,年平均樹高、冠徑、乾基徑生長量分別達到63cm、57cm與1.78cm。栽植第三年即有植株開花結果,第六年進入群體發育的產量形成期。至第六年末園地覆蓋畜已達23%。第八年平均株產鮮果4.4kg,冷榨油0.66kg。
b.緩坡台地紫色土上,中集約度栽培的佛奧-卡林或卡林-佛奧產油型油橄欖園,是四川盆地東北部區生長發育較快和比較豐產的油橄欖園類型,但數量不多。具代表性的是巴中油橄欖管理所的8×8式卡林-佛奧產油型油橄欖園。園內油橄欖在栽植4-5年內未形成具有經營價值的產量。第六年至第十五年間,植株平均年產鮮果19.73kg冷榨油2.23kg,平均單位面積產量分別達到世界油橄欖主產國常年平均產量的217%。
B.低山坡地、台地冷沙黃泥土中集約度栽培的產油或兼產型油橄欖園
分布於達縣、奉節等地的低山地帶,最高達海拔700m以上,數量不多,但屬有代表性的部分類型。除本區外,在盆地中南部的長江河谷區及盆地南緣區亦有分布。
土壤由黃棕色、灰白色石英粗砂岩母質發育而成,一般曾有過馬尾松等自然植被,多為冷 黃沙土,部分油橄欖園有黃泥土及冷 沙土 ,質地沙至粘壤,pH值5-5.5,無碳酸鹽反應,有機質含量多在2%以下,缺磷。其自然肥力及良好的栽培技術措施。
四川盆地中部栽培區
A.盆地中南部低山紫色土上中集約度栽培的8×8式卡林-貝拉兼產型油橄欖園
具代表性的有重慶市林業試驗場油橄欖園。該園位於歌樂山海拔500-560m,年平均氣溫16.1° C,降水量1210mm,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84%,年日照1115h。土壤系紫色岩層風化形成的紫色土、沙泥石穀子、黃泥土,土層由谷底向丘頂變薄,質地粘壤,pH5.8-7.0,有機質0.77-1.25%,磷鉀低至中庸,碳酸鹽反應微弱。
建園時採取1m×1m×1m的整狀塊地,栽植用實生砧嫁接的卡林(57.0%)、貝拉(15%)、愛桑(15.0%)、佛奧(10%)、米扎品種(1.0%)2年生苗及部分實生苗,分區或星散配植。建園後結合冬季施肥逐年擴坑,以及爆破母岩大量施用城市垃圾肥達到全墾。園地挖有深達60cm以上的地面排水溝,有足夠的水源進行灌溉。每年進行正常修剪和及時採取防治病蟲害措施。
B.盆地中南部低山、台地冷沙黃泥土、中集約度栽培的產油或兼產型油橄欖園
分布於低山、台地冷沙黃泥土上的油橄欖園,本區有2個主要:一是8×8式蘇12-卡林兼產型,二是8×8式佛奧-卡林產油型。分布在南川一帶的此類油橄欖園規模較大,但建園晚,處於試花試果期或產量形成初期。建園最早的是四川林科院瀘縣玉蟾試驗丫的88式蘇12-卡林兼產型油橄欖園。該園位於瀘縣玉蟾山西北坡,海拔450m。年平均氣溫17.5oC,降水量1149mm。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85.8%,年日照1160h。土壤為三疊紀須家河組黃棕色、灰白色石英粗砂岩夾薄層碳質泥岩風化形成的冷 黃沙土、碳渣土。pH值4.6-5.5,有機質0.3-2.5,缺磷、鈣,自然肥力低。
C.盆地中南部礦子黃泥土上中集約度栽培的8×8式佛奧-卡林產油型油橄欖園
本類型僅見於重慶南桐礦區更鼓村。
園地土壤系三疊紀嘉陵江組石灰岩風化形成的礦子黃泥土,質地多粒質粘土,土壤層一般在50cm以上,pH植4.83,上層有機質含量達5.11%,含氮0.172%,磷、鉀中等,弱或無碳酸鹽反應。用1年生扦插苗栽植,植前行塊狀整地,植後有近於中集約度的施肥管理。
植株群體在栽植1-10年內生長旺盛,栽植第四年有植株開花結果,第六年結實植株達到29%。但平均產量上升速度較慢,第九年平均植株產果上升到6kg,9-12年達到11.6kg,仍處產量形成期。
栽培1-12年,本類型油橄欖園表現中等以下的生產能力,但在本區,卻屬較好的油橄欖園類型之一。其年平均植株鮮果產量為2.67kg,9-12年間的年平均鮮果產量達7.4kg,相當於歌樂山低山紫色土上中集約度栽培的卡林-貝拉兼產型油橄欖園同期產量的4倍以上。
主要病蟲害
生理性病害
缺硼性病害,是四川不少栽培區常見的生理性病害之一,被稱為叢枝叢芽病,在未施硼肥或施用有機肥不足的油橄欖園更為明顯。
水濕害,多見於四川盆地中部及南部區域,嚴重時表現為植株大量落葉、落果,根系窒息和腐爛。高濕度、多雨和園地土壤通透性差,是發生濕害的根本原因。
寄生性病害
細菌病害,發生在建立較早的油橄欖園。一是腫瘤病,病源來自地中海地區,隨油橄欖苗木傳入,出現於重慶林業試驗場油橄欖園、四川林科院瀘縣玉蟬試驗站油橄欖等處。
真菌病害,種類多,危害面廣。孔雀斑病是蔓延較廣的病害之一。油橄欖炭疽病是四川種油橄欖園的常見果實病害,亦危害植株的葉片與嫩梢,各地已能有效防治。
油橄欖根線蟲病,由胞囊線蟲、根結線蟲侵入寄生危害。
蟲害
對油橄欖園威脅較大的害蟲是蛀食性害蟲。雲斑天牛是盆地中南部與川西南亞熱帶河谷油橄欖園的常見蛀乾害蟲。朝鮮黑金龜子與棕黃金龜子成蟲取食油橄欖葉片、嫩梢、花及幼果,在川西南亞熱帶河谷的部分油橄欖園群集危害。
油橄欖栽培經營的評價與改進
(1)按照油橄欖栽培區劃,對現有油橄欖園進行調整。今後必須大力扶持適宜栽培區的油橄欖生產的發展,使之逐步形成四川油橄欖的盛產區。
(2)改良低產的油橄欖園。
(3)按現代技術標準,優先在適宜栽培區內選擇良好立地條件,發展新型油橄欖園。
(4)進一步完善與大力加強油橄欖適生優良品種選擇與區域性栽培技術研究。 油橄欖:是希臘的國樹。這與希臘人民心目中神聖女神雅典娜是分不開的。從橄欖樹上,人們就能了解到希臘人民追求和平的歷史。看到橄欖枝就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注:普通橄欖於油橄欖不同。我國栽培的橄欖屬於橄欖科橄欖屬,栽培種主要有白欖和烏欖兩種,雲南等地尚分布有少量的野生種。橄欖有二千多年栽培歷史,經長期自然和人工的選擇和馴化栽培,形成了眾多的遺傳資源,現有絕大多數品種都是從實生類群中選出的農家種,其後代變異大,中間性狀多,品種資源極為豐富。
藥用信息
藥 名:油橄欖
來 源:為木樨科植物油橄欖的果肉油。
功 效:平肝潛陽、清熱解毒。
主 治:用於肝陽上亢證、燒燙傷。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作軟膏、硬膏。
別 名:洋橄欖、齊墩果(廣西、雲南)、阿列布(酉陽雜俎)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福建、廣東、廣西、雲南。 拉丁名:Olea europaea L.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中藥化學成分:樹脂含橄欖脂素及異橄脂素。其皮、葉、果分離出洋橄欖內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