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炭疽病是由圍小叢殼引起的、發生在油桐的病害。主要為害果、果柄、葉和葉柄,桐葉感病後初生紅褐色小斑點,後擴展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斑塊,嚴重時在主側脈間形成條斑,使病葉紅褐枯焦,皺縮捲曲,引起大量落葉;果實感病後,出現橢圓形、條狀或不規則形的斑塊,並逐漸擴大,感病部位初黃褐色軟腐狀,失水後變成黑褐色的大塊枯斑,中間稍凹陷,病果易落。
油桐炭疽病在中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廣西、湖南等省(區),但福建和廣西發病最重。如福建羅源葉最高發病率達100%,感病指數達93,由於該病引起落果減產達40—80%,給生產帶來嚴重損失。
油桐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推廣千年桐與其他樹種進行混交,避免營造大面積純林;結合撫育管理,及時清潔病落葉、病果等。發病初期,還可以在雨後或早霧未乾時進行藥劑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桐炭疽病
- 病原:圍小叢殼
- 為害作物:油桐
- 為害部位:果、果柄、葉和葉柄
病害學史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 桐葉感病後初生紅褐色小斑點,後擴展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斑塊,嚴重時在主側脈間形成條斑,使病葉紅褐枯焦,皺縮捲曲,引起大量落葉。病斑後期有明顯邊緣,由紅褐轉為灰褐至黑褐色。典型病斑常有輪狀排列的黑色顆粒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病葉經保濕培養,多能產生具粘性的粉紅色分生孢子堆。
- 葉柄感病出現梭形、不規則形的黑褐色病斑。若病斑發生在葉柄和葉的交界處,葉片更易枯萎脫落。病菌有時能為害一年生新梢,症狀和葉柄相似。
- 果實感病後,出現橢圓形、條狀或不規則形的斑塊,並逐漸擴大,感病部位初黃褐色軟腐狀,失水後變成黑褐色的大塊枯斑,中間稍凹陷,病果易落。果蒂受害,迅速形成離層,落果更嚴重。病果後期,上生許多黑色顆粒狀子實體。經保濕可產生大量卷絲狀或粉狀桔紅色粘性分生孢子堆。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 推廣千年桐與其他樹種進行混交,避免營造大面積純林。
- 對現有千年桐純林,應結合撫育管理,在冬末或初春,將病落葉、病果深埋土內或集中燒毀,可大大減少侵染源。
-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在雨後或早霧未乾時,撒施草木灰和石灰的混合物(草木灰:石灰=3:2或2:2)施用,方法簡單易行,材料來源豐富,更適於水源缺乏的地方。也可用抗菌劑(401)3000倍液,70%托布津600—800倍液或炭疽福鎂5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