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主要病蟲害簡明識別手冊》是中國主要農作物有害生物簡明識別手冊系列叢書之一,主要介紹了對柑橘產業造成重大危害的29種病害、50種蟲害、1種軟體動物和4種草害,圖文並茂,便於讀者查閱與學習。
基本介紹
- 書名:柑橘主要病蟲害簡明識別手冊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頁數:185頁
- 開本:32
- 定價:30.00
- 作者:西南大學柑橘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91738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柑橘主要病蟲害簡明識別手冊》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一、柑橘病害
(一)細菌病害
柑橘黃龍病
柑橘潰瘍病
(二)病毒及類病毒病害
柑橘衰退病
柑橘碎葉病
溫州蜜柑萎縮病
柑橘花葉病
柑橘鱗皮病
柑橘裂皮病
木質陷孔病
(三)線蟲病害
柑橘根結線蟲病
柑橘根線蟲病
(四)真菌病害
柑橘瘡痂病
柑橘炭疽病
柑橘樹脂病
柑橘脂點黃斑病
柑橘腳腐病
柑橘黑斑病
柑橘白粉病
柑橘煤煙病
柑橘苗期立枯病
柑橘褐斑病
柑橘流膠病
(五)儲藏期病害
柑橘青黴病
柑橘綠霉病
柑橘黑色蒂腐病
柑橘褐色蒂腐病
柑橘褐腐病
柑橘黑腐病
柑橘酸腐病
二、柑橘蟲害
(一)蟎類
柑橘紅蜘蛛
四斑黃蜘蛛
柑橘銹壁虱
側多食跗線蟎
(二)同翅目害蟲
黑刺粉虱
柑橘粉虱
矢尖蚧
吹綿蚧
柑橘粉蚧
糠片蚧
紅蠟蚧
黑點蚧
褐圓蚧
紅圓蚧
黃圓蚧
網紋綿蚧
柑橘小粉蚧
柑橘根粉蚧
黑蚱蟬
柿廣翅蠟蟬
橘蚜
橘二叉蚜
(三)雙翅目害蟲
柑橘大實蠅
橘小實蠅
蜜柑大實蠅
柑橘木虱
柑橘花蕾蛆
橘實雷癭蚊
(四)鱗翅目害蟲
柑橘潛葉蛾
柑橘鳳蝶
斜紋夜蛾
擬小黃捲葉蛾
褐帶長捲葉蛾
小黃捲葉蛾
海南油桐尺蠖
大造橋蟲
蓑蛾
刺蛾類
鳥嘴壺夜蛾
嘴壺夜蛾
桃蛀螟
(五)鞘翅目害蟲
星天牛
褐天牛
橘光盾綠天牛
柑橘潛葉甲
柑橘惡性葉甲
爆皮蟲
溜皮蟲
(六)癭翅目害蟲
柑橘薊馬
(七)半翅目害蟲
麻皮蝽
(八)軟體動物
同型巴蝸牛
三、草害
日本菟絲子
空心蓮子草
小飛蓬
荏草
附錄
前言
一、柑橘病害
(一)細菌病害
柑橘黃龍病
柑橘潰瘍病
(二)病毒及類病毒病害
柑橘衰退病
柑橘碎葉病
溫州蜜柑萎縮病
柑橘花葉病
柑橘鱗皮病
柑橘裂皮病
木質陷孔病
(三)線蟲病害
柑橘根結線蟲病
柑橘根線蟲病
(四)真菌病害
柑橘瘡痂病
柑橘炭疽病
柑橘樹脂病
柑橘脂點黃斑病
柑橘腳腐病
柑橘黑斑病
柑橘白粉病
柑橘煤煙病
柑橘苗期立枯病
柑橘褐斑病
柑橘流膠病
(五)儲藏期病害
柑橘青黴病
柑橘綠霉病
柑橘黑色蒂腐病
柑橘褐色蒂腐病
柑橘褐腐病
柑橘黑腐病
柑橘酸腐病
二、柑橘蟲害
(一)蟎類
柑橘紅蜘蛛
四斑黃蜘蛛
柑橘銹壁虱
側多食跗線蟎
(二)同翅目害蟲
黑刺粉虱
柑橘粉虱
矢尖蚧
吹綿蚧
柑橘粉蚧
糠片蚧
紅蠟蚧
黑點蚧
褐圓蚧
紅圓蚧
黃圓蚧
網紋綿蚧
柑橘小粉蚧
柑橘根粉蚧
黑蚱蟬
柿廣翅蠟蟬
橘蚜
橘二叉蚜
(三)雙翅目害蟲
柑橘大實蠅
橘小實蠅
蜜柑大實蠅
柑橘木虱
柑橘花蕾蛆
橘實雷癭蚊
(四)鱗翅目害蟲
柑橘潛葉蛾
柑橘鳳蝶
斜紋夜蛾
擬小黃捲葉蛾
褐帶長捲葉蛾
小黃捲葉蛾
海南油桐尺蠖
大造橋蟲
蓑蛾
刺蛾類
鳥嘴壺夜蛾
嘴壺夜蛾
桃蛀螟
(五)鞘翅目害蟲
星天牛
褐天牛
橘光盾綠天牛
柑橘潛葉甲
柑橘惡性葉甲
爆皮蟲
溜皮蟲
(六)癭翅目害蟲
柑橘薊馬
(七)半翅目害蟲
麻皮蝽
(八)軟體動物
同型巴蝸牛
三、草害
日本菟絲子
空心蓮子草
小飛蓬
荏草
附錄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形態特徵
卵:橢圓形,乳白色,透明,呈半圓形突起。幼蟲:老熟幼蟲淡黃色,體扁平橢圓形,足退化。腹部末端尖細,尾端具1對細長突起。蛹:梭形,黃色至黃褐色。腹部第一至六節兩側各有一瘤狀突起,並在其上各生1根長剛毛。成蟲:體及前、後翅均為銀白色。前翅梭形,翅基部有2條褐色縱紋,約為翅長之半,近端部1/3處有緣毛,靠近翅尖有一明顯的黑點。後翅針葉形,緣毛極長。
發生規律1年可發生10代左右,以蛹和幼蟲在被害葉上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蟲開始為害,7~9月是發生盛期。10月以後發生量減少。成蟲大多在清晨羽化,白天棲息在葉背及雜草中,夜晚活動,趨光性強。交尾後卵多產在嫩葉背面中脈附近。潛葉蛾發生的適宜溫度為20~28℃,夏、秋季雨水多有利於嫩梢抽發,故受害嚴重,幼樹和苗木也受害較重。
防治要點 (1)結合栽培措施,抹芽控夏梢和早發的秋梢是防治潛葉蛾的根本措施。(2)放梢前半個月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抽梢整齊,並在新梢葉片轉綠時葉面噴施0.30%尿素加0.2%磷酸二氫鉀2~3次,每隔6d噴1次,以加速嫩葉轉綠和枝條充實,縮短新梢受害的最危險時期。(3)化學防治是防蟲保梢的必要手段,但必須在抹芽控梢的基礎上進行。當新梢0.5~1cm時,噴98%巴丹原粉1500~2000倍液、25%殺蟲雙乳劑800~1000倍液,或用20%殺滅菊酯1500~2000倍加40%水胺硫磷800~1000倍混合液,每隔7~9d噴1次,連續2~3次。
病原特徵分生孢子盤多埋生於寄主表皮下,後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密集排列。分生孢子長橢圓形,無色,單胞,兩端各有一個或無油滴。
發病規律病菌在病葉、病梢或新芽鱗苞上越冬。翌年春季陰雨多濕,氣溫高於15℃時,產生分生孢子,並隨風雨或昆蟲傳播,侵害當年新梢和嫩葉。病菌侵入組織內約10d,即可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1℃。分生孢子在13~32℃均能萌發。
橘類最感病,柑類、檸檬、柚類較感病,甜橙類和金柑類抗病性很強。該病只侵染幼嫩組織,尤以尚未展開的嫩葉、嫩梢和幼果最為敏感。溫帶地區發生重,越向南則越輕;高海拔山區果園發病重,平原地區果園發病輕;春梢發病重,秋梢發病輕。
插圖:
形態特徵
卵:橢圓形,乳白色,透明,呈半圓形突起。幼蟲:老熟幼蟲淡黃色,體扁平橢圓形,足退化。腹部末端尖細,尾端具1對細長突起。蛹:梭形,黃色至黃褐色。腹部第一至六節兩側各有一瘤狀突起,並在其上各生1根長剛毛。成蟲:體及前、後翅均為銀白色。前翅梭形,翅基部有2條褐色縱紋,約為翅長之半,近端部1/3處有緣毛,靠近翅尖有一明顯的黑點。後翅針葉形,緣毛極長。
發生規律1年可發生10代左右,以蛹和幼蟲在被害葉上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蟲開始為害,7~9月是發生盛期。10月以後發生量減少。成蟲大多在清晨羽化,白天棲息在葉背及雜草中,夜晚活動,趨光性強。交尾後卵多產在嫩葉背面中脈附近。潛葉蛾發生的適宜溫度為20~28℃,夏、秋季雨水多有利於嫩梢抽發,故受害嚴重,幼樹和苗木也受害較重。
防治要點 (1)結合栽培措施,抹芽控夏梢和早發的秋梢是防治潛葉蛾的根本措施。(2)放梢前半個月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抽梢整齊,並在新梢葉片轉綠時葉面噴施0.30%尿素加0.2%磷酸二氫鉀2~3次,每隔6d噴1次,以加速嫩葉轉綠和枝條充實,縮短新梢受害的最危險時期。(3)化學防治是防蟲保梢的必要手段,但必須在抹芽控梢的基礎上進行。當新梢0.5~1cm時,噴98%巴丹原粉1500~2000倍液、25%殺蟲雙乳劑800~1000倍液,或用20%殺滅菊酯1500~2000倍加40%水胺硫磷800~1000倍混合液,每隔7~9d噴1次,連續2~3次。
病原特徵分生孢子盤多埋生於寄主表皮下,後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密集排列。分生孢子長橢圓形,無色,單胞,兩端各有一個或無油滴。
發病規律病菌在病葉、病梢或新芽鱗苞上越冬。翌年春季陰雨多濕,氣溫高於15℃時,產生分生孢子,並隨風雨或昆蟲傳播,侵害當年新梢和嫩葉。病菌侵入組織內約10d,即可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1℃。分生孢子在13~32℃均能萌發。
橘類最感病,柑類、檸檬、柚類較感病,甜橙類和金柑類抗病性很強。該病只侵染幼嫩組織,尤以尚未展開的嫩葉、嫩梢和幼果最為敏感。溫帶地區發生重,越向南則越輕;高海拔山區果園發病重,平原地區果園發病輕;春梢發病重,秋梢發病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