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漢字:河(hé)
【釋義】 ①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流;淮河;運河。②特指黃河:河套|河西。③指
銀河系:河漢;天河;河外星系。
部分組詞
河床(hé chuáng) 河流兩岸之間容水的部分。
例句:由於黃河從上游帶來了大量泥沙,所以下遊河床越來越高。
河馬(hé mǎ) 哺乳動物,身體肥大,頭大,長方形,嘴寬而大,尾巴短,皮厚無毛,黑褐色。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頭部露出水面。產於非洲。
河堤(hé dī) 沿河人工修築的防水建築物。
例句:夏天的傍晚,河堤上輕風習習,涼爽極了。
字詞解釋
河〈名〉(hé),形聲。字從水,從可,可亦聲。“可”意為“肩挑、擔荷”(以運送土石方)。“水”與“可”聯合起來表示“肩挑土石,築堤防汛”。
本義:需要不斷用土石加固加高堤防的水道。
特指:黃河。
說明:黃河所流經的黃土地,其土質疏鬆,植被稀疏,不似長江所流經的南方土地,故歷史上曾多次改道,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為了約束黃河的泛濫,古代統治者不得不經常性地大規模徵發徭役,以人海戰術用大量土石方增高千里長堤,使得今日的黃河成為“地上河”、“懸河”。
甲骨文有“河”字,其字從水從可,其“可”字為一人徒肩挑之形,結合黃河治理的歷史,可以理解“河”字本義就是“肩挑土石方以鞏固黃河堤岸”。由於北方河流(如淮河等)大多與黃河相似,經常泛濫改道,需要時常徵發人徒治理,故北方河流通名為“河”。相反,中國南方河流很少泛濫改道,與人工河流相似,故南方河流通名為“江”(江字從水從工,“工”即指“人工”,故“江”本義為“人工水道”,引申義理解為“不會泛濫改道的水流”)。
以下“河”同特指“黃河”:
又如:河堧(黃河河邊之地);河湟(黃河與
湟水);河朔(泛指黃河北岸的地方);
河洛(黃河與洛水);河塹(黃河沿岸的壕溝)
河流的通稱
南方無河也,
冀州凡水大小皆謂之河。――《
漢書·司馬相如傳》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𠀤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侖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為言荷也。荷精分布,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於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為中國河雲。《書·禹貢》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侖,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𥳑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又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又《國小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為三河。
又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又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又銀河,天河也。
又《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為銀河。
又酒器也。《乾𦠆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又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注》。
又姓,明河淸,長沙人。𦠆字從月從㢲作。
考證:〔兩河,謂河南,河北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謹按爾雅注云自東河至西河,非謂河南河北。謹改河南河北為東河西河。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河
水。出焞煌塞外崑崙山,發原注海。從水可聲。乎哥切
說文解字注
(河)河水。各本水上無河字。由盡刪篆下復舉隸字。因幷不可刪者而刪之也。許君原本當作河水也三字。?者、篆文也。河水也者其義也。此以?釋形之例。毛傳雲。洽、水也。渭、水也。此釋經之例。出敦煌塞外崑崙山。句。發原注海。敦鍇作燉。鉉作焞。皆誤。今正。唐朝乃作燉煌。見元和郡縣誌。前此皆作敦。酈氏書引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敦、大也。煌、盛也。地理志、郡國志皆有敦煌郡。縣六。首敦煌。許但云敦煌、謂郡也。明之沙州衛。今甘肅之安西州敦煌縣玉門縣皆漢郡地也。史記大宛傳曰。于寘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鹽澤去長安可五千里。又曰。張騫死後。漢使竆河源。河源出於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侖雲。漢書西域傳曰。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東則接漢。阸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於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去玉門、陽關千三百餘里。廣袤三四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濳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為中國河雲。地理志曰。金城郡河關縣積石山在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東北入塞內。至勃海郡章武入海。過郡十六。行九千四百里。按于闐今之和闐也。班雲積石山者、卽禹貢之道河積石。今甘肅西寧府西南境之大積石也。許雲出敦煌。塞外者、卽班志雲河水行塞外也。雲崑崙山者、卽馬班所云出蔥嶺于寘、天子案古圖書名其山曰崑侖也。雲發原注海者、釋水文。卽志所云東北入塞內至章武入海也。史漢所云古圖書者、謂禹本紀山海經皆雲河出崑崙也。馬班皆不信禹本紀山海經之言、而許雲出崑崙山者、許從漢武帝所詺也。塞外之山至高大者皆可謂之崑崙。故武帝取以詺蔥嶺于闐山、而不取荒誕之說。爾雅釋水曰。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河出崑侖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爾雅但言出崑侖虛。而絕無禹本紀、山海經荒誕之言。故許取為說。從水。可聲。乎哥切。十七部。
廣韻
水名出積石山海經雲河出崐崘西北隅發源注海亦州取水以名之爾雅有九河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𥳑絜鉤盤鬲津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東莞腔] ho2 [陸豐腔] ho3 [梅縣腔] ho2 [台灣四縣腔] ho2 [客英字典] ho2 [寶安腔] ho2 [客語拼音字彙] ho2 [沙頭角腔] ho2 [海陸豐腔] ho2
◎ 粵語:ho4
◎ 潮州話:ho5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
河 | 何 | 胡歌 | 匣 | 歌 | 歌 | 平聲 | 一等 | 開口 | 歌 | 果 | 下平七歌 | ɣɑ | ɣɑ | ɣɑ | ɣɑ | ɦɑ | ɦɑ | ɦa | he2 | gha | ha |
蒙古字韻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河 | ꡣꡡ
| | | Xo | | | ɣɔ | 平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