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數據資源共享的目的在於打破各級各部門間的數據壁壘,打通“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實現水利行政體系部門內部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充分共享,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公共數據共享的目的是要激發社會基於數據的創新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數據資源的效用,使之轉化為社會財富。其次,就法律關係的主體和內容而言,數據資源共享的法律關係主體主要是政府部門和承擔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務職能的組織機構,其內容主要是明確政府部門及相關組織之間數據共享、協作、相互配合的義務等,總體而言,屬於內部行政法律關係。公共數據開放的法律關係主體和內容相對比較複雜,涉及政府、企業、個人的權利義務關係,屬於外部行政法律關係,要受行政法、民法、社會法等相關法律規範的調整。為了貫徹落實政府與相關部門的要求和戰略部署,以及為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建設工作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這一標準的制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編制進程
2019年4月,向安徽省水利廳提出了《河長制決策支持系統—第2部分:數據資源共享規範》安徽省地方標準制定的申請,2019年11月4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了《關於下達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畫的函》(皖質函[2019]510號),將《河長制決策支持系統—第2部分:數據資源共享規範》(序號:124)列入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畫項目。
2018年9月,由中水三立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組織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廳河長工作處的技術骨幹,成立了標準編制小組,成員包括馮世全、趙以國、胡劍波、吳國棟、黃祚繼、張榮成、宋強、胡波、郭鑫、石伶俐10位成員,全面負責標準的起草工作。編制小組在標準起草過程中廣泛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各方意見,先後多次深入全安徽省各地進行實地調研,在充分調研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結合相關資料的收集查詢、實地調研以及相關專家和生產基地的意見和建議,編制標準成員先後召開多次內部會議,討論修改標準內容,於2019年9月形成標準草稿。
2019年12月,在合肥組織召開了《河長制決策支持系統—第2部分:數據資源共享規範》地方標準諮詢會,來自安徽省水電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專家組成諮詢專家組,專家組認真聽取了我單位的匯報,審閱了相關資料,經過質詢和討論,提出了修改意見,編制小組根據專家的意見形成了標準徵求意見稿。
2020年11月27日,地方標準《河長制決策支持系統—第2部分:數據資源共享規範》(DB34/T 3735.2-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水利廳提出並歸口,由中華人民共和國
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0年12月27日,地方標準《河長制決策支持系統—第2部分:數據資源共享規範》(DB34/T 3735.2-2020)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中水三立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廳河長工作處。
主要起草人:馮世全、趙以國、胡劍波、吳國棟、黃祚繼、張榮成、宋強、胡波、郭鑫、石伶俐。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範圍 | |
---|
2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術語和定義 | |
---|
4共享模式與方式 | |
---|
5數據資源訪問許可權 | |
---|
6安全保障 | |
---|
附錄A(資料性)數據共享需求申請表 | |
---|
附錄B(資料性)共享資源信息 | |
---|
附錄C(資料性)共享數據信息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河長制決策支持系統—第2部分:數據資源共享規範》(DB34/T 3735.2-2020)規定了河長制決策支持系統數據資源共享規範的術語和定義、共享模式與方式、數據資源訪問許可權和安全保障。該標準適用於河長制、湖長制決策支持系統數據資源共享的規劃、設計和套用,不適用於涉密類河湖長制數據資源共享。
實施建議
為使該標準能切實發揮技術指導作用,規範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長制信息化建設的過程,提高建設的水平,加快河長制建設的速度,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經濟及其生態效益,建議:
由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標準的貫徹實施,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要做好標準的宣貫和實施工作,使各有關單位掌握標準的各項技術要求,加強示範推廣。
要做好跟蹤調查,定期對標準的執行情況、實施情況進行調查評估,及時發現標準在執行中的問題,以便在修訂時修改完善,不斷提升標準水平,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
意義價值
《河長制決策支持系統—第2部分:數據資源共享規範》(DB34/T 3735.2-2020)明確了河長制數據共享模式與方式、共享資源、訪問許可權和安全保障,提升安徽省河長制系統數據資源共享平台的規範化、標準化管理,確保河長制數據共享平台及其承載的業務套用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該標準對於指導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對於全中國其他省份開展類似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