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長城是漢武帝元狩至天漢年間所修築的長城,目的是加強對北方各少數民族的統治以及防禦匈奴的襲擊。整條河西長城共分為三段:
東段河西長城是最早修建的,早於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設武威、酒泉二郡後即開始建造。這段長城東起令居縣境,西達酒泉郡北部,史稱”令居塞”。也就是說,這段長城東起今永登縣濱河之處,向西北繞過民勤縣北部,西過永昌、張掖之北,而達酒泉以北的金塔縣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西長城
- 建造:元狩至天漢年間所修築的長城
- 目的:防禦匈奴的襲擊
- 整條:河西長城共分為三段
河西長城是漢武帝元狩至天漢年間所修築的長城,目的是加強對北方各少數民族的統治以及防禦匈奴的襲擊。整條河西長城共分為三段:
東段河西長城是最早修建的,早於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設武威、酒泉二郡後即開始建造。這段長城東起令居縣境,西達酒泉郡北部,史稱”令居塞”。也就是說,這段長城東起今永登縣濱河之處,向西北繞過民勤縣北部,西過永昌、張掖之北,而達酒泉以北的金塔縣境。
河西長城是漢武帝元狩至天漢年間所修築的長城,目的是加強對北方各少數民族的統治以及防禦匈奴的襲擊。整條河西長城共分為三段:東段河西長城是最早修建的,早於元狩...
漢長城又稱外長城。安西境內現存漢長城150公里,烽燧70座,城障3處。東起玉門蘑菇灘,沿甘新公路南側,疏勒河北岸,逶迤向西,與敦煌境內的西鹼墩相連。這些漢長城及...
山丹漢明長城,在山丹縣境內綿延近200公里,壕式漢長城和土築夯打的明長城,雖建於不同年代,但走向、長度卻完全相同。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里,兩者相距10-80米...
外長城是漢武帝太初年間所修的長城,分布在今內蒙古西部、蒙古人民共和國南部。由東、西兩段聯接而成,東段稱”光祿塞”或”塞外列城”,西段稱”居延塞”。漢...
河西之戰是中國戰國時代,魏國與秦國為爭奪關中河西(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地區發生的大規模戰爭,前後反覆交戰數次,秦經過商鞅變法國力大增,恰逢魏國...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
長城區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是嘉峪關市2009年12月1日設定的3個市轄管理區之一(是嘉峪關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不具有縣區級行政單位職權與能力)。區工委、區管委...
秦,漢,明三代萬里長城的西端都在甘肅境內——臨洮,敦煌,嘉峪關,總里程達4000公里,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可謂長城資源大省,長城文化豐厚。...
長城里位於天津市河西友誼路,由無開發商建成,總建築面積55000,總占地面積50000,總計房屋316戶,小區物業公司為街道辦事處(居委會)代管物業。...
河西四郡,指西漢政府在河西走廊設定的四郡,即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行政範圍大致包括今甘肅省西部的武威市、金昌市、張掖市、酒泉市、嘉峪關市、內蒙古...
河西,河西與河東並稱,又稱涼州、雍州,位於甘肅西北部內蒙西部。它東起烏鞘嶺,西接新疆,北連大漠,是一個東西長達1000公里,南北寬僅40~100公里的狹長地帶。它...
河西,河西與河東並稱,又稱河西走廊,位於甘肅西北部內蒙西部。它東起烏鞘嶺,西接新疆,北連大漠,是一個東西長達1000公里,南北寬僅40~100公里的狹長地帶。它包括...
明薊鎮長城,作者鄭紹宗,文物出版社出版...... 第二十三章 古北口潮河西長城(第一測區)參考資料 1. 明薊鎮長城1981-1987年考古報告(第九卷) .豆瓣[引用日期2...
秦收復河西之戰是公元前366年至公元前330年(周顯王三年至三十九年),秦國收復被魏國奪取的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的作戰。...
河西是指黃河以西地區,因今甘肅西部地區在祁連山河西走廊,故稱河西走廊地區的五個地級市為河西五市。分別為武威、張掖、金昌、酒泉和嘉峪關。...
古北口長城是中國 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由北齊長城和明長城共同組成,包括臥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4個城段。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
清長城又稱清朝長城,指的是清朝時期修建的長城,用以防範外藩蒙古等入侵,北方清長城被稱為柳條邊,南方清長城被稱為苗長城。關於清長城,名稱甚多,但清人王安定在...
魏長城起源於陝西華山北麓,南起華陰市華山玉泉院澗西的朝元洞,依地附勢蜿蜒北上,經大荔、澄城、合陽直到韓城的黃河邊沿,北止於韓城市南面黃河西岸城南村,全長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