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

《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萬力、周訓、徐恆力、胡伏生、曹文炳、周愛國、傅小鋒、金曉媚、孫自永、方斌、龔斌、張軍濤、陳勁松、王改從、吳勝軍、李志明、張晨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
  • 成果登記號:20060019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060019
項目名稱
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主要完成人
萬力、周訓、徐恆力、胡伏生、曹文炳、周愛國、傅小鋒、金曉媚、孫自永、方斌、龔斌、張軍濤、陳勁松、王改從、吳勝軍、李志明、張晨
研究起始日期
2000-09-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3-12-01
主題詞
水資源;開發利用;乾旱地區
任務來源
部門計畫

成果摘要

本項目對黑河流域的水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規律研究,提出生態環境保護的技術策略。主要研究任務是:研究地下水開發過程中對土地資源和生態系統的正、負環境效應,揭示綠洲生態環境退化的機制,探討綠洲保護與合理開採地下水的關係,建立綠洲保護帶水、土、生態關係模式及評價指標體系,提出適合於水、土資源開發過程中生態保護(建設)的技術工程措施。著重研究(1)水文地質、植被分帶性及其演變的巨觀規律;(2)土壤生態指數及植物種群生存域;(3)包氣帶水分、鹽分的分布與運移;(4)地下水、鹽時空分布和演化規律模擬;(5)生態環境綜合評價及生態保護策略 。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有以下重點成果:(1)完成了黑河流域地質-生態環境分區圖;(2)圈定了黑河下游三個第四系中-早期儲水構造,具有很大的調節功能;(3)分析了20種植物的生長與土壤含鹽量和含水量的關係,並據此將當地的土地生態質量進行了分類;(4)通過對凝結水形成機理的試驗研究,發現了沙漠淺表層與大氣之間水汽運移的新形式,對荒漠生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5)包氣帶中土壤全鹽量隨深度減少,大體上呈負指數關係;在包氣帶剖面中,存在多個零通量面,其位置受植被根系的深度控制;(6)通過遙感綜合研究表明,影響額濟納綠洲發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過狼心山的黑河年徑流量,若大於3億方/年則明顯影響綠洲的面積,每增加1億方/年的徑流量將可約增加77.5平方公里的綠洲面積。在額濟納地區,地下水位埋深3.5m最適合綠洲植被的生長和發育;(7)為當地提出了土地生態分區保護的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