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寶卷(張掖)

河西寶卷(張掖),甘肅省張掖市市轄區民間文學,甘肅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張掖市文化館(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西寶卷(張掖)
  • 申報地區:張掖市市轄區
  • 非遺類別:民間文學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保護單位:張掖市文化館(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
歷史淵源,文學特徵,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河西寶卷是流傳於甘肅省河西地區的一種民間說唱文學,由唐代敦煌變文、俗講及宋代說經演變而來,在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農村中廣為流傳。  

文學特徵

河西寶卷受話本、小說、諸宮調及戲曲等的影響,內容包含儒、釋、道三教教義,還有大量非宗教的民間神話、傳說、戲曲和歷史人物故事,多表現懲惡揚善、忠孝仁愛等傳統道德教化內容。現已蒐集到的河西寶卷達七百種以上,去其重複,得寶卷一百一十篇以上。其中的大多數是從中原傳來的,在河西流傳過程中,增加了許多當地人情風俗、方言俗語等內容。有少數是河西民間藝人自己創作的,如反映張掖人民鬥爭和生活的《仙姑寶卷》、反映武威大地震的《遭劫寶卷》和反映古浪大靖人民在武威大地震後又遭兵旱瘟疫等災禍的《救劫寶卷》等。從內容說,可分為三類,每一類都可以從變文中找到源頭。一是佛教內容的,如《目連三世寶卷》、《唐王游地獄寶卷》。二是中國歷史故事和現實故事的寶卷,如《孟姜女哭長城寶卷》源於《孟姜女變文》,《天仙配寶卷》源於《董永變文》,寫現實故事的有《還金得子寶卷》、《黃忠寶卷》等。三是寓言類寶卷,如《老鼠寶卷》和《鸚哥寶卷》。敦煌遺書中有兩篇《燕子賦》,內容大體相同。   
寶卷散韻相間,文詞通俗優美,從廟會、娛樂場所直至家庭院落均可講唱,深受民眾喜愛。   宣卷人在宣講開始前要洗手、漱口,然後點上三炷香,向西方(或佛像)跪拜,待靜心後方開始宣卷。聽卷者要寧靜專心,不得喧譁和走動,唯中途宣卷人休息時才可稍事放鬆。

社會影響

  河西寶卷不僅是對民眾進行傳統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中包含的大量歷史、文化、民俗信息對敦煌學及俗文學史、民俗文化史的研究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近幾年,隨著現代文化的衝擊,宣卷與聽卷的人數銳減,河西寶卷已瀕臨失傳,亟待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