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忠村

河忠村

河忠村,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梧桐樹鄉下轄行政村。

地理方位:梧桐樹鄉河忠堡村地處靈武市西部,在梧桐樹鄉政府以南12公里處。南靠吳忠市利通區, 北接親河路與楊洪橋村相鄰,東靠靈武農場、良繁場、西邊與青銅峽葉盛鎮和永寧縣望洪鄉隔河相望。

交通環境:葉盛黃河大橋、葉盛黃河二橋、濱河大道、307國道、344國道連線線等主幹道路從本村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忠村
  • 外文名:Hezho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梧桐樹鄉
  • 面積:8.7 km
  • 郵政編碼:750405
  • 人口數量:3424 人
地名來歷,歷史沿革,歷史文化,交通環境,自然資源,主導產業,傳統種植,特色種植,人口民族,榮譽稱號,經濟組織,

地名來歷

河忠堡地名可追溯至明代,明正統六年(1441年)始築河忠堡,位於黃河中洲島上,因此得名“河中堡”,屬寧夏鎮轄。明嘉靖《寧夏新志》記載,河中堡是寧夏衛所屬11個堡寨之一。《朔方道志》卷六載:“順治初(1644年),靈州被水沖齧,因於河中堡西岸挑溝以分水勢,後河竟西趨,將河中堡隔在河東”。1933年,河中堡改屬寧朔縣(今永寧縣)。1935年,河中堡劃屬河東靈武縣管轄,改堡為鄉。上世紀七十年代,改名“河忠堡”,當地村民俗稱“河池堡”

歷史沿革

1950年,屬靈武縣四區三鄉;
1958年9月後相繼屬星火、新華橋人民公社河忠生產大隊;
1983年6月更名為新華橋鄉河忠村,成立村民委員會及其村民小組;
1985年12月,更名為新華橋鎮河忠村;
2003年行政區劃調整,移歸梧桐樹鄉管轄。

歷史文化

據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的《寧夏新志》記載,河中堡是寧夏衛的十一座堡寨之一,明代屬河西寧夏郡管轄。據《寧夏府志》記載,河中堡使用韓嫣運河,有一條支渠名為河中堡運河。清朝順治初年,黃河決堤,靈州城被洪水侵蝕,寧夏政府在河中堡西岸挖溝,分水勢。後來,向西的河水把河中的堡壘和東邊隔開了。從明朝到清朝的數百年間,黃河泛濫20餘次,幹流改道3次,河床東移西移。人們說黃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逵主政寧夏兩年後,合眾堡劃歸靈武縣管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靈武水災,河中央水災、雹災最為嚴重。“文革”期間,全社會都在流行跳忠義舞,河中堡改名為“河中堡”。當地人的口語叫“河池堡”。

交通環境

東至龍徐溝,西達濱河大道,南鄰靈武市新華橋護岸林場,北界靈武市區南端黃河路。位於濱河大道東側,距離靈武南高速路口3公里,344國道、109省道穿村而過,交通便捷。

自然資源

土地總面積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533畝,人均耕地3.0畝。

主導產業

村民主要從事小麥、水稻、玉米及西瓜、蔬菜種植,其中西瓜、蔬菜生產,村民增收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糧食加工企業較發達,境內有靈武市瑞林米業加工公司、寧夏四季稻香米業有限公司、寧夏丹富糧油有限公司、寧夏雙禾糧油有限公司、寧夏禾緣糧油有限公司、靈武市玉林糧食加工有限公司。

傳統種植

以水稻、玉米為主。

特色種植

以外供蔬菜(西紅柿、甘藍、菜花、香菜)、制種育苗、果樹栽植為主。

人口民族

全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農戶1184戶3424餘人,是一個純漢族聚集村,其中男性1734人、女性1590人,人口較多的姓氏有:楊姓。

榮譽稱號

2019年被梧桐樹鄉政府授予“秋季農田建設先進村”榮譽稱號;

經濟組織

現有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29家。
河忠村村委會(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