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道監察御史,明清都察院所屬河南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三至五人,後增至十人。南京都察院亦設二人。皆正七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道監察御史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明朝、清朝
- 品級:正七品
河南道監察御史,明清都察院所屬河南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三至五人,後增至十人。南京都察院亦設二人。皆正七品。
河南道監察御史,明清都察院所屬河南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三至五人,後增至十人。南京都察院亦設二人。皆正七品。沿革河南道監察御史,明清都察院所屬河南道之主官。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三至五人,後增至...
河南清吏司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主事四員 山西清吏司 郎中四員 【 內一員、總理宣府糧儲。一員、總理大同糧儲。一員、提督蘇州等處糧草】員外郎一員 主事四員 【 內一員、寧武關管糧】四川清吏司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
邱俊,號世傑,廣東程鄉縣(今梅縣)白宮四平村人,明朝進士,曾任河南道監察御史、福建按察副使等職。邱俊,自幼聰穎好學,知書達理,受人喜愛。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赴省鄉試,中式第16名舉人。甲辰(1424年)赴京殿試獲三甲...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明萬曆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1598-1605年)3次連任諸暨縣令。有政績,擢河南道監察御史、巡按山西。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張差持棍闖入紫禁城,梃擊案發。明神宗召廷臣入對,他因在君前失禮,被逮下...
章煒,擢河南道監察御史。章 煒(生卒年不詳),字元城,號琯香,廬江人。清道光九年(1829)進士。官刑部陝西司郎中,總辦秋審,清理積案,擢河南道監察御史。後任吏科給事中。丁憂回籍。著有《六家詩選》、《陶詩補註》、《涵翠山...
這個機構為明代所創設的,與前代御史台之制不甚相同。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及浙江、江西、福建、四川、陝西、雲南、河南、廣西、廣東、山西、山東、湖廣、貴州等十三道監察御史共110人。都御史為台長,與...
十二道監察御史,古代官名,明朝各道監察御史的合稱。職能 官名。明朝各道監察御史的合稱。沿革 洪武十五年 (1382) 始於都察院下置浙江、河南、山東、北平、山西、陝西、湖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十二道監察御史,各道置監察...
沿革 十五道監察御史,清朝都察院監察御史之統稱。清制,監察御史分隸京畿、江西、浙江、福建、湖廣、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十五道,故名。職責 職掌分見各道監察御史。
十三道監察御史 十三道監察御史是在都察院中具體進行審計監督的官員。監察御史對中央各衙門實施全面、有效的審計監督。按照明朝制度,十三道監察御史共110人。浙江、江西、河南、山東各10人,福建、廣東、廣西、山西各8人,雲南11人。
十五道掌印監察御史,官制名,即清朝都察院所屬十五道監察御史中之掌印者。沿革 十五道掌印監察御史,即清朝都察院所屬十五道監察御史中之掌印者。詳見各道監察御史條及“掌印監察御史”。初,十五道中僅河南、江南、浙江、山東、山西...
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二月,曾銑被徵召為試河南道監察御史。平定兵變 嘉靖十三年(1534年)五月,實授監察御史,曾銑奉命巡按遼東。嘉靖十四年(1535年)四月,遼東巡撫呂經因苛虐士卒激起遼東兵變 ,叛卒抓住都御史呂經並加以侮辱。
他在工部為官,清廉正直,勤於政務,與陳鶴、牟昌等並稱“工部三君子”;後轉任浙江、廣西、河南道監察御史,以直言不阿、胸懷磊落,與牟昌裕被譽為“台中二鳳”。而陽山民間,則把他與前賢韓癒合稱為“兩御史”。為官期間,鄭士超...
河南道監察御史 遷員外郎,充軍機章京,擢河南道監察御史。奏言:“各省州縣設常平倉,出陳易新,備民間水旱之用。近年州縣乘出借名色,任意侵蝕,新舊交代,捏造冊籍。非以無為有,即折銀代谷。設遇荒歉,倉無顆粒。本年江西、...
答祿與權,字道夫,乃蠻族,太陽汗直系後裔,1342年進士及第,仕元歷任秘書監管勾、翰林院經歷,官至江北河南道肅政廉訪司僉事,入明後寓居河南永寧。洪武六年(1373年)以薦授秦府紀善,遷為監察御史。洪武八年(1375年)為翰林院...
1567年(隆慶元年)補復其官職, 贈承仕郎,河南道監察御史。以侍養歸,師事王陽明於江西贛州。後傳王陽明學於嶺南。是為嶺表大宗。薛侃的存世著作有《研幾錄》、《圖書質疑》等,《潮州耆舊集》收有《薛御史中離集》三卷,後人又...
藍姓歷代被載人史冊名人:春秋時楚國藍尹亹;戰國時中山國相藍諸君;北宋邕州觀察使藍繼宗,進士博士藍奎;明朝大將軍涼國公藍玉,河南道監察御史藍田;明、清之際浙派名畫家藍瑛;清朝詩人藍漣,詩文家、廣州知府藍鼎元,江南提督藍元枚...
據《元史》、《蒙兀兒史記》、《許文正公遺書》、《許文正公世家譜》、 《許衎墓誌》、 《圭齋集》等史料記載, 公元1312年以前的元世祖及成宗、武宗時期,許師敬任御史台監察御史、河南府路府判。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年,許師敬...
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改湖廣、山西、河南道監察御史,終刑科給事中。著有《坳堂詩集》十卷、《坳堂文集》十卷,纂有《戈氏族譜》二卷、《獻縣誌》二十卷,編次有《街道條例》。戈源(1738—1800),字...
道光二十二年(1842)任河南道監察御史,掌四川道監察御史。繼任雲南臨安知府,調任雲南府知府。曾鎮壓屬境回民反清起義,擢迤南道鹹豐元年(1851)兼署鹽法道,督辦官錢局,簡化章程,禁止苛征,商民稱便。三年授貴州按察使,次年授...
順治二年省京畿道,九年又復設,專司照刷卷宗。乾隆十四年(1749)始固定各道職掌,額定各道監察御史人數,並增發其餘八道印信。二十年又命京畿道列於河南道之前,互易職掌,京畿道遂成要職。定製,十五道設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
”李黼正色道:“周天子手下的王人職位雖卑微,《春秋》一書在記錄諸侯盟會時卻依舊將其排序於各國諸侯之上,為的是尊崇君王啊。我哪裡能排在後面!”大官長被說得不敢對答。又改任河南行省檢校官,遷禮部主事,充任監察御史。李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