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河南時政歌謠
- 創作年代:近當代
- 作品出處:《河南時政歌謠》
- 文學體裁:歌謠
- 作者:馬華祥
作者簡介,內容詳情,時政歌謠含義,時政歌謠的產生,相關歌謠,
作者簡介
內容詳情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夏商以來直到宋金為止,河南幾乎一直是歷代帝王建都之地。身處天子腳下的河南人創作了大量的時政歌謠。河南時政歌謠富有傳統特色:一、敢於把矛頭宜指最高統治者,公開揭帝後之短、之醜、之劣、之毒;二、對宦官、外戚、奸臣把持朝政、禍國殃民現象深惡痛絕,大膽譴責;三、對清官廉吏的歌頌總是發自肺腑由衷讚美,流露出無比的敬愛之情;四,富於現實性、政治性和鬥爭性,感情強烈,愛憎分明,語言形象生動,簡短有力。
時政歌謠含義
是勞動人民有感於時事政治現狀而創作的口頭韻文作品。它表明了勞動人民對某些政治人物、 政治事件、政治形勢及政治措施的總體認識和基本態度。
時政歌謠的產生
從創作者主體方面而言需要有四個條件: 知情、關情、會編、敢編。這四者河南人都具備。
知情:這是河南人的優越條件。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夏商以來直到宋金為止, 河南幾乎一直是歷代帝王建都之地。舉凡宮中穢事、朝廷變亂、政權更替、官僚爭鬥的種種內幕, 身處天子腳下的河南人總要比外地人知道得更早、 更多、 更詳細、 更準確。
關情: 河南人長期和國君生活在同一地域, 養成了熱衷政治、 好論朝廷得失的習慣, 其實這也是形勢使然。 因為中原是建都佳處, 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逐鹿中原” 成了每個時代英雄稱霸中國的重要一幕, 得河南就意味著得天下。每當戰亂, 河南人總是遭殃最嚴重。 因此, 他們不得不關心國家存亡與朝廷政治措施利弊。這一切對他們關係是太密切了。
相關歌謠
《鬧五更》:
一更來姑娘看龍燈,嫂嫂為她扮花容。
放落青絲髮,梳起龍鳳頭。
大紅襖兒拼上白綾裙。
對襟披風輕巧巧,三寸金蓮左右分。
或勿把囡兒嫁平陽》:
姆媽娘,勿把囡兒嫁平陽。
後門開介大貓拖豬娘,直介歸家望親娘。
好的親娘打卵卵,勿好親娘摜你三巴掌。
不怨大,不怨娘,只怨媒人爛肚腸。
以《十八歲媛主配周歲郎》:
十八歲媛主配周歲郎,日裡餵奶吃,
夜裡打尿包,還要抱起看光光。
叫他丈夫讓人笑,叫他兒子理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