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學院是在原鄭州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培訓部的基礎上,於2006年6月組建而成,先後經歷了安全工程系、安全工程學院等階段。學院以本科教育和普通專科教育為主體,立足培養煤炭行業及工業企業需要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以科學研究為依託,以社會服務為補充,突出煤炭特色,重點發展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等優勢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學院
- 簡稱:安全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2006年6月
- 國家重點學科:安全工程、採礦工程
- 學校地址:河南
學院介紹
師資規模
科研條件
專業介紹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張瑞林 | 院長 |
婁成 | 黨總支書記 |
李鑫 | 黨總支副書記 |
郭軍傑 | 副院長 |
學院特色
辦學特色
(1)堅持培養“符合煤炭企業需求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辦學理念
安全工程專業建設以國家四部委有關礦業類主體專業建設的基本要求為指導,堅持煤炭特色,突出安全科學,堅持為煤炭企業服務的辦學方向,努力建成符合煤炭企業需求的安全工程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2)堅持“準確定位、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辦學思路
堅持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為目的,以加強課程建設為重點,以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為宗旨,改革創新,準確定位,發揮優勢,突出特色。
1.2 專業教育突出“人才培養的適用性”特色
研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遵循教育規律,探索符合學校實際、體現時代特徵、突出煤炭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吸收用人部門參與培養計畫研究制定的有效機制,確保培養計畫的科學性、前瞻性、實用性和創新性,使之符合行業發展需要,突出人才培養的適用性。
1.3 專業教學體現“產、學、研相結合”辦學特色
建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素質教育相結合,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專業能力培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在實踐中獲取“工程策劃、工程設計、工程組織、工程管理”的綜合能力。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加強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改革,發揮產、學、研在人才培養中的協同作用,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1.4 教學管理突出“教授治學”特色
實行教授治學,加強培養計畫落實的全過程管理。成立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授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制訂教學計畫、審定教學大綱、監督教學過程等。堅持“三級”評教制度、青年教師助課制度、教學工作激勵制度、定期業務學習制度,強化教學工作目標責任制和教研室主任工作責任制,建立教學管理質量保證和控制體系。
1.5 學術研究方向堅持突出自身優勢特色
根據我系專兼職教師隊伍的自身特點和煤炭工業安全生產需求,安全工程專業著重發揮自身優勢,堅持以下3個學術研究方向,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學科特色:
(1)礦井水災防治研究方向
礦井水災是威脅煤礦安全生產的自然災害,隨著開採深度的增加,礦區和礦井水文地質條件日趨複雜,重大的礦井水災事故發生量僅次於瓦斯事故,水災防治工作任重道遠。本專業煤礦災害預防控制省級重點實驗室中的水災防治部分在礦井水災發生機理、突水規律、水文地質預測預報、注漿堵水材料配方、注漿堵水工藝研究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在煤炭行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2)礦井瓦斯防治研究方向
在煤礦自然災害中瓦斯事故最為突出,對煤礦安全生產威脅最為嚴重,重特大瓦斯事故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年來安全工程專業教科研團隊深入開展瓦斯地質、煤與瓦斯突出區域預測、瓦斯突出敏感性指標、保護層開採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為礦井瓦斯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堅持這一研究方向任重道遠。
(3)礦山壓力與岩層控制研究方向
隨著開採深度的增加,礦壓顯現規律日趨複雜,礦壓控制難度越來越大,衝擊地壓事故時有發生。近幾年安全工程專業教科研團隊在礦壓顯現規律探索、軟岩巷道支護、“三軟”煤層回採工藝改革、充填採煤方法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礦壓與控制理論研究在我國的學術研究水平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但對難採煤層的各類研究仍然需要深入實踐,開展科技攻關,為企業解決重大技術難題。
2 建設優勢
(1)安全工程專業建設符合國家加快礦業類緊缺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
安全工程專業作為礦業類主體專業,是國家緊缺人才專業,隨著我國煤炭工業的快速發展,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近幾年來,我國原煤年產量均在30億t以上,2011年全國原煤產量達到35.2億噸,是世界第一產煤大國,也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國,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比重占75%左右,煤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教育部、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煤礦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6]4號)把安全工程專業列為煤礦最緊缺人才專業,要求從我國能源建設和生產安全的大局出發,加大對培養煤礦專業人才的院校政策和經費支持。我院以煤礦安全為特色的安全工程專業建設,符合國家加快礦業類緊缺人才專業建設的總體要求,有利於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體現了我院的辦學特色
《河南工程學院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11~2015)》明確學院辦學特色為“礦業、紡織學科特色鮮明,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特點突出”,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突出礦業、紡織特色,強調創新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安全工程專業作為我院特色專業,體現了我院的辦學特色。
(3)形成了較強的專業建設支撐體系
近幾年安全工程繫著力於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室建設。2009年安全工程專業被列為河南省特色專業和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煤礦災害預防控制實驗室被列為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安全技術與工程學科被列為院級重點學科,安全工程專業被列為院級特色專業,《通風安全學》課程遴選為院級精品課程,安全工程專業教學團隊評為院級優秀教學團隊。專業教師長期從事煤礦開採、煤礦災害防治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深入煤礦生產實踐,堅持為煤炭企業服務,重視解決煤礦安全生產中所遇到的技術難題,全面開展理論與技術的創新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0年被河南省煤炭行業協會評為先進集體。
(4)“雙師型”教科研團隊為專業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經過三年的人才引進與培養,本專業現有專職教師26人,高級職稱所占比例34.6%;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比例為88.5%。已經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專業結構較為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為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聘請了31名知名專家作為安全工程專業的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強大的兼職教師隊伍。
(4)突出“教授治學”,發揮教學名師的學術帶頭作用
胡衛民教授作為河南工程學院院長、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學術帶頭人,長期關心支持安全工程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經常親臨安全工程系指導工作,關心青年教師成長,指導人才引進工作,把握學科發展方向,對專業建設起到了政策扶持和學術支撐作用。
王國際教授作為安全工程系主任、特色專業建設項目負責人,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主持安全工程特色專業建設工作,親自帶領全體教職工進行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一直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為專業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5)專業實驗室建設為專業建設提供了基礎支撐平台
服務於安全工程專業的煤礦災害預防控制實驗室為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已建成現代化礦井仿真實驗室、礦山壓力與岩層控制實驗室、通風安全實驗室、採煤方法模型室、井田開拓模型室、瓦斯防治實驗室、瓦斯地質實驗室、礦井水災防治實驗室、煤塵防治實驗室、礦山救護實驗室等。實驗室固定資產已達到1300萬元左右,實驗室總面積3000m2。
(6)穩定的校外實習就業基地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辦學環境
三年來安全工程系與永煤集團、鄭煤集團、神火集團、國投煤炭河南分公司4大煤炭企業集團簽訂了實習就業協定書,建立了相對穩定的學生實習就業基地。長期的教學、科研實踐使我們與煤炭企業加強了聯繫,具有良好的外部辦學環境,安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形成了供不應求的良性循環局面。
(7)產學研相結合促進了專業建設的良性發展
2009年以來,在兩位學術帶頭人帶領下,安全工程專業教科研團隊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完成了一批重大創新的教科研項目。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使得安全工程教科研團隊的科研工作上了新台階,開闢了學院科研工作新局面。
長期的教科研實踐,堅持走產學研發展之路,鍛鍊了教師隊伍,形成了一支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教科研隊伍,老師們在與企業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學術水平得到提高,又不斷的貫穿於教學實踐中,使得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8)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社會認可
2011年安全工程專業第一屆本科畢業生考研入學率達到36%,2012年考研入學率達到30%,高於國內老牌煤炭院校的平均水平。就業率連年達到95%以上。
培養方案
堅持煤炭特色,突出安全科學,培養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系統掌握煤礦防災、減災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較紮實的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從事安全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研究、安全監察與管理、礦山通風管理、通風系統設計等方面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二、培養規格要求
安全工程專業培養四年制工學學士,根據學分制要求可適當調整為三至六年。完成學業後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規格是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應具有以下素質、能力和知識。
1、素質要求
思想道德素質: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具有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熱愛本專業、注重職業道德修養;具有誠信意識和團隊精神。
文化素質: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人際溝通修養和現代意識。
專業素質: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具備求實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素養;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識和效益意識。
身心素質: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2、能力要求
(1)全方位思維、系統的顯現和互動作用、確定主次與重點、解決問題時的妥協、判斷和平衡。
(2)主動性與願意承擔風險、執著與變通、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了解個人的知識、能力和態度、求知慾和終身學習、時間和資源的管理。
(3)職業道德、正直、責任感和負責任、職業行為、主動規劃個人職業、與世界工程發展保持同步。
(4)組建有效的團隊、團隊工作運行、團隊成長和演變、領導能力、形成技術團隊。
(5)交流的策略、交流的結構、書面的交流、電子及多媒體交流、圖表交流、口頭表達和人際交流。
(6)英語、其他區域的語言。
3、知識要求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2)掌握礦井設計和生產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3)掌握安全監測儀表及監測技術;
(4)掌握安全科學原理、安全系統工程等基礎知識;
(5)掌握礦井通風及災害防治的基本理論和技術;
(6)具有使用計算機進行工程計算、分析、設計、繪圖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7)具有煤炭行業安全監察與管理的知識。
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專業認識實習、金工實習、野外地質實習、煤礦開採學課程設計、礦井通風學課程設計、井巷工程課程設計、爆破工程課程設計、礦山救護課程設計、礦井瓦斯防治課程設計、專業生產實習、專業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四、主要指標
總學分180+10學分,課內總學時2304(含課內實踐、上機),學時平均為20.8學時;其中,必修課總學時1792學時,選修課總學時512學時,分別占課內總學時的77.7%、22.3%
理論課課內教學總計120.5學分(不含課內實驗、上機),約占總學分的67%,其中,通識教育課程39學分,學科基礎課程56學分,專業課程25.5學分。實踐教學59.5學分,占總學分的33%,其中,集中實踐教學35學分,課內實驗、上機19.5學分,綜合教育必修5學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分之比為6.7:3.3。綜合教育選修10學分(課外)。必修課(含理論和實踐)總學分148學分,選修課(含理論和實踐)總學分32學分,必修課與選修課學分之比為8.2:1.8。
五、學制:三~六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最低控制學分180+10(課外)學分。
課程設定
培養目標:堅持煤炭特色,突出安全科學,培養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系統掌握煤礦防災、減災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較紮實的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從事安全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研究、安全監察與管理、礦山通風管理、通風系統設計等方面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從事固體礦床開採(含煤炭、金屬和非金屬)、地下工程領域的生產、設計、施工、管理能力,具有紮實的採礦工程專業理論功底和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系統掌握固體礦床開採技術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能從事採礦工程與技術、礦山設計、礦山建設、礦山生產與管理、隧道工程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