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綜述,中等師範學校時期,師範專科學校時期,學術研究,建設成果,科研平台,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文化傳統,校徽,校風,校訓,校歌,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
歷史沿革
綜述
邢台學院的前身是“直隸第四初級師範學堂”始建於1910年(宣統二年),是當時
直隸省最早成立的四所師範學校之一。
1912年民國建立後,改稱直隸第四初級師範學校,曾用名”河北省第四師範學校“、”邢台師範學校“等。
1984年升格為邢台師範專科學校。
1996年3月,與原邢台教育學院、邢台經濟管理幹部學校三校合併,成立邢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
邢台學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一脈單傳、在原校址上不斷建設延續傳承發展而來的高校。
學校在辛亥革命、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建設等不同時期,為民族利益和國家繁榮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1925年5月,直隸四師黨支部委員會成立,是當時冀南地區建立最早的中國共產黨支部之一;1931年3月,四師學潮運動,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推進了高校民主治校進程。學校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著名專家學者,省部級以上的領導幹部如原全國總工會主席劉寧一、河南省委書記、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張璽、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書記喬曉光以及著名書畫家白壽章、著名詩人王亞平、著名史學家胡如雷等。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得到了快速發展,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學校的畢業生遍及邢台的各個工作領域,為邢台基礎教育培養了大批師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門人才。在邢台教育領域乃至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2000年11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蒞臨學校視察;2002年7月,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到校視察,均對學院改革與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學校按照“資源整合、集中辦學、走出債務困境,推動學校實現新時期的新發展”的整體思路,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積極爭取邢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全面加強了校園基本建設,校園環境改觀,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重要成就。進入“十二五”,學校工作重心逐步由以外延發展為主轉向內涵建設上來,正在加大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力度,激發學校內在的發展動力;貼近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堅持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促進教學的指導方針,搭建科研平台、組建科研團隊,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模式,積極開展服務地方的套用性研究;加強大學文化建設,發揮學校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文化傳承引領作用等等。全院上下正在按照“十二五”規劃所確定的“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特色鮮明的套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標而努力!
邢台學院是一所經歷百年風雨的地方本科高等學校,歷經中等師範學校(直隸第四師範學校、河北第四師範學校、邢台師範學校)、師範專科學校(邢台師範專科學校、邢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兩個師範教育階段的發展。
中等師範學校時期
(1910——1984)
與中華民族的同期歷史相一致,中等師範學校階段是邢台學院發展歷史上比較曲折漫長的時期。經歷了短期的滿清統治、國民政府統治和共和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建設、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初期幾個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學校發展的歷史一定程度上是中國同期教育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建國前的省立師範學校(1910——1949)
1910年9月13日,直隸提學使司向督憲(省總督)匯報:“奏設四處完全初級師範學堂,於天津、保定、灤州、順德各設一處……以建校工竣頗需時日,飭擇借相當之房屋先行開學……順德校址擇定北關舊時校場,劃分一半,計地50餘畝,一面繪圖估工興築,一面仍先借用考棚開學,定名直隸第四初級師範學堂。暫派省視學州同銜廩生王用先代理監督(代理監督相當於代理校長)”[1]。此舉揭開了邢台學院歷史的第一頁。
民國元年(1912年),學校始在順德府(今邢台市)北關外舊時校場(現學校所在地)落成。同年,民國教育部開始推行《壬子學制》,9月發布《師範教育令》規定師範學堂一律更名為師範學校,直隸第四師範學堂始更名為直隸第四初級師範學校,學校以培養國小教員為目的。1914年學校又更名為直隸第四師範學校。這一時期學校各項設施完備,為冀南名校。期間校長之一燕世奇,早年留學日本,學術造詣頗深,熟悉近代教育。在他任職期間,不僅重視學校基本建設,對教師的選聘、學生的培養更是尤為重視。當時的國文教師薛慎齋和馬俊生、英文教師王濟堯、算學教師趙紹富等均學識淵博、教學成績卓著,深受學生擁戴。1925年初,在進步思想影響下,四師學生加入了邢台中等學校組織的“學生聯合會”,接著又加入了“全國學聯”。5月,四師學生籌建了“文學會”和“歷史研究會”等進步團體,學生史聯甲(現名劉寧一)任“文學會”會長。他們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推銷《嚮導》、《中國青年》、《語絲》等進步刊物。自此,馬列主義思想開始在學校廣為傳播。1925年11月學校正式建立了黨組織。學生運動有了黨的領導,進一步走向正確的軌道。
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於是,學校又改為河北第四師範學校。1935年底,邢台簡易師範併入,學校更名為邢台師範學校。這一階段,學校管理體制也發生變動,校長以下設三個機構:教務處、訓育處、事務處。各處設主任一人,分別管理教學和學生工作,處理日常事務。當時,學生在校期間的一伙食、書籍、制服等費用均由學校供給,教師實行聘任制。1932年下學期省教育廳派孟憲褆接任校長。孟憲褆原是四師五班畢業學生,後又繼續深造,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其人見多識廣,穩重自持,熟悉教育工作。他開放了被胡勤業查禁的圖書,不干預學生暗中從事革命活動,允許學生自辦進步刊物,讓學生自己管理一伙食,組織學生成立“工讀團”、“耕讀團”,勤工儉學,使家境貧寒學生略有收入,得以繼續維持學習。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情況下,推行“三桿”(筆桿、鋤桿、槍桿)教育,這在當時有一定的進步作用。這一時期學校湧現了一批優秀教師,如國文教師晁哲甫、理化教師張倩玉、史地教師尹夢筆和張一聞、英語教師耿紹武和李養源、音樂教師楊敘九等,他們不僅專業精湛,而且思想進步,同情支持進步學生的正義鬥爭。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不久,日軍大舉南侵。河北省教育廳由保定遷到邯鄲、再到河南,“派遣主任科員閻**等到大名、邢台兩處將省立男女師範及中學圖書一起押運河南郾城,以備套用。教育廳長李**親赴郾城主持籌備事宜,選定舞陽縣北舞渡鎮國小為校址。”[2]學校校長張陳卿和訓育主任王信直帶領部分師生,將學校全部圖書、儀器裝乘商震的三十二軍軍車南遷。學校僅剩二十多名學生和少數教職員工。後來這二十多名學生,經人介紹,參加了三十二軍某師訓練團,隨軍南下,邢台師範解散。10月,日軍占領了邢台。學校師生離散,學校停辦。
1941年,偽河北省教育廳在邢台成立了一所河北省立邢台簡易師範學校(校址在邢台市西門裡原基督教會所在地)。1943年秋,學校沿用了河北省立邢台師範學校的名稱。同年增設後師班,招收國中或簡師畢業生,學制三年。並附設“國小教師訓練班”和“日語教師講習班”各一個。1945年秋,除“國小教師訓練班”和“日語教師講習班”未招收新生外,其餘各班仍按原數招生。學校的體制是:教官、校長,校長之下分設教務處、訓育處和事務處。為了培養亡國奴,推行了奴化教育,當時學校專設了一門所謂“修身課”,極力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大力灌輸“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等一整套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妄圖把中國的青年學生培養成與世無爭,安於日寇役使的奴才。但是,絕大部分師生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不甘心做亡國奴。史地教師為了揭露日本篡改中國歷史,改變中國版圖的罪惡陰謀,常常把學生帶到野外,在小河邊樹蔭下席地而坐,談古論今,把歷史的真相和中國的邊界如實地講給學生。教“師範農業”的教師,也常借到田間上課的機會,向學生揭穿日寇鼓吹的“農業中國”、“工業日本”的狼子野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4日邢台解放。抗日民主政府根據中央關於對舊學校進行接收改造的政策,把日偽時期成立的邢台師範學校接收過來。校址遷到原三女師舊址(現市政府所在地)。1945年10月,政府又決定把晉冀抗日中學(1943年成立,原校址在贊皇縣野湖泉村)和太行第六中學(1943年成立,原校址在邯鄲武安縣)與本校合併,改名為太行區公立邢台師範學校。同年,又將邢台公學(原義德中學)合併於邢台師範。
1948年,學校改名為河北省立邢台師範學校。同年,學校還在邢台地區首先建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這一時期的學校教育由於受環境影響,帶有很大的游擊特點,但當時師生所表現出來的艱苦樸素的革命精神,聽從指揮的嚴明紀律,全心全意為革命事業獻身的高尚品質,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成為學校光榮的革命傳統。 直隸四師從1910年建校到1937年被迫停辦,總計27年,其間經歷了滿清王朝、北洋軍閥和國民黨三個統治時期。學校一些進步師生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為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並在鬥爭中培養和鍛鍊了大批優秀人才。如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總工會主席劉寧一,原河南省委書記、國家計委第一副主任張璽,原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喬曉光,西北大學黨委書記吳大羽,加入美國籍的化學博士、高級研究員郝士明,著名詩人王亞平等等,都是本校“七七”事變前的優秀學生。
建國後的邢台師範學校(1949——1984)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學校教育也在有計畫、按步驟地進行著調整和改造,各項工作逐漸步入正規。首先是對辦學方向進行了重大調整,由“一切為了戰爭”,轉向了“以培養建設人才”為主的軌道。省教育廳明確了中師的任務就是培養國小教師。另外,教學方式改為以“課堂教學”為主,突出了“以教學為主”的辦學方針。為了適應國家對人才的需求,邢台師範1951年開始招收中師班。招生對象是國中和初師畢業生,學制三年。首次招生100名,分為兩個教學班。從1953年起,每年招中師學生200名,四個教學班。從1956年起,學校全部改招中師,每年招收6個班,300名學生。這一時期,學校重點抓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 狠抓了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的培養;二、 加強了音體美各科的教學工作;三、大力推廣國語和漢語拼音教育。從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的七年間,國家基本上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順利過渡,學校在這個時期也完成了從“教育為戰爭服務”到“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的轉變,基本上走上正軌。這七年間學校風氣良好,教師積極工作,學生勤奮學習,領導班子團結一致,上下關係、黨群關係、師生關係極為融洽,整個學校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興旺景象,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從1957年初到1966年的十年間,學校也和全國形勢一樣經過了曲折的發展過程。1957年的“反右派”鬥爭,犯了擴大化的錯誤。在這次鬥爭中,有10名教師被錯劃為“右派”分子。被錯劃為“右派”的同志,有的被送去勞改,有的被遣回原籍,使本人和學校工作都蒙受很大的損失。1966年3月8日,邢台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學校師生聞訊後,當天趕赴震中地帶(寧晉縣耿莊橋),立即投入搶險救災工作,當時災區房倒屋塌,人畜傷亡,餘震頻繁。師生們冒著餘震的危險,出入在殘垣斷壁之間,奮力救死扶傷。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搶險救災工作中,師生們白天苦戰,夜間露宿,湯水不濟,食不果腹,但無一人叫苦,出色地完成任務,受到地區領導的表彰和當地人民民眾的熱情稱頌。
從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十年期間,邢台師範遭受了一場浩劫,學校受到很大破壞。1966年8月16日,邢師學生開始成立“紅衛兵”組織,學校的紅衛兵和邢台市各學校的紅衛兵一起走上街頭,橫掃“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8月30日,地、市派出1000名代表,分別到邢台師範等11所學校支持學生的所謂“造反”精神。1972年10月30日——11月18日,學校革命委員會為了落實毛主席“11·24”批示和“文科要把整個社會作為自己的工廠”的教導,在校黨委和駐校軍、工宣隊的統一領導下,政文科三、四班全體學生和部分教職員工總計108人,組織野營訓練。自10月30日出發,途經邢台縣西皇村、將軍墓、路羅、營頭、羊范等6個公社、28個大隊,歷時二十天,行程400餘里,於11月18日結束。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為了挽救“文化大革命”對學校教育所造成的巨大損失,邢台師範遵照上級指示,做了大量撥亂反正工作,學校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徹底批判了“四人幫”散布的各種謬論,特別是在教育戰線上流毒最深的“兩個估計”、“知識分子是臭老九”、教學上的“三中心”和工農兵學員要對學校實行“上、管、改”等一系列極“左”觀點;二、堅決徹底地落實了黨對知識分子的各項方針政策;三、從1977年底開始,學校恢復了“通過考試擇優錄取”的辦法,招收了12箇中師班,增招了7個大專班;四、教學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學管理的軌道;五、改善了辦學條件,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建國後的邢台師範在曲折中不斷發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為邢台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新中國建立到師專成立,三十五年間,學校為國家培養國小教師9378名,中學教師2735名,培訓教育行政幹部640名,培訓中學教師3171名,為社會各界代培學生763名。總計培養、培訓各類人員16687名。其中不少人在社會上擔任著重要職務,更多的畢業生繼續默默無聞地工作在中、國小教育第一線。
師範專科學校時期
(1984——2002)
從1984年6月2日的河北邢台師範學校升格為邢台師範專科學校,經歷1996年3月的三校合併成立邢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升格為本科綜合類高等學校,這一時期學校在高等師範專科層次良好運行,取得了重要成績。
邢台師範專科學校(1984——1996)
1984年6月2日,經河北省教委批准,國家教委備案,河北邢台師範學校升格為邢台師範專科學校。1984年6月,中共邢台地委派工作組進駐學校,經過組織考核,地委研究決定,任命陳振宇為校長,趙志印任黨委副書記,並組建了中層領導班子。1986年國中共邢台地委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重大調整,調原地委委員、行署常務副專員姬金銳任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調原地區行署教育局副局長邊守正任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學校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提出了一整套辦學思想和工作方針,明確了育人標準,通過強化管理、從嚴治校,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學校整體工作有了長足發展,1984年跨入全國30所先進師專行列。
1987年4月,學校隆重舉行了慶祝建校77周年及校友聯誼活動,在總結建校77年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經全校教職工反覆醞釀,黨委會、校務會數次研究,確定學校的校風是“尊師、樂學、團結、創優”。
學校的核心工作圍繞教學活動,主要抓實以下方面:第一是完善常規制度與管理。確立十個方面的系統教學管理流程,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並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1990年5月成立教學質量評估領導小組,推出了考試評估細則。第二是實行從教技能大賽。1991年10月,學校舉行了首屆從教技能大賽。大賽分為教師組和學生組,其內容包括硬筆書法、軟筆書法、即時命題演講、定時認字、體育技能、文藝技能、班級管理、職教技能、內務整飭、儀表修養等。第三是建立實驗學校。1990年2月和7月,建立了兩所實驗學校與實習基地,即磨窩煤礦子弟學校和沙河市欒卸村學校。第四是抓好職業技術教育。經過幾年的實踐和完善,推出了較為定型的適應地方中學需要的職業技術主選修課系列。學校自編五本教材,其中三本被邢台地區選用出版,作為全區職業技術教育的通用教材。第五是深化實習改革。1993年,教育實習改革獲國家教育委員會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六是實行“四三二一”系列育人計畫。“四三二一”系列育人計畫是學校以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為指導,為培養在師德、師能、師技方面的合格師資而制定的綜合育人方案。該計畫在對邢台市中學師資現狀、農村素質教育和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進行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培養目標,於1990年9月由校長邊守正教授提出並組織實施的。第七是完善考務制度。1993——1994學年度,以考務管理改革為中心,改革考試辦法,實行考區系主任負責制,強化了各級的管理職能。第八是採取板塊式課程結構。1995年7月,學校印發了《邢台師專試行學分制改革的實施方案》(試行),學校打破傳統的課程結構體系,實行板塊式課程結構,把學生在校所參與的教學活動都視為課程,並把課程分成三大塊:教學課程、教育活動課程、實踐課程。第九是推廣國語工作。學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對學生規範地使用漢語言文字提出了嚴格要求,並通過從教技能大賽、藝術節、國語大賽等活動來鍛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1995年11月,舉辦了首屆國語大賽,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得到這一訊息後,通知全省包括河北師範大學、河北省教育學院在內的11所師範院校派出推普工作負責人來學校召開現場會。
為促進教學工作,學校加強科研引導。1990年10月29日,學校成立了學術委員會。同時,校長辦公會決定,實行“四三二一系列育人計畫”獎勵制度,設立優秀教學成果獎和科研成果進步獎。1990年4月22日,舉行了首屆科研成果匯報會。1990年11月9日,邢台師專教育科學研究會、邢台師專教育科學研究所成立。1991年4月,學校下發了《關於舉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討系列活動的通知》,要求廣泛進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普及和宣傳;組織力量進行學術課題的研討,成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討系列活動領導小組。1991年舉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系列研討活動大會。中央教科所研究員郭笙同志、中國“陶研會”副秘書長陳秀雲、中國“陶研會”常務理事、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力學教授、陶行知先生的四子陶城及其夫人陳樹新以及河北省教科所、省教育學會的有關同志應邀參加。1992年出版了“四三二一系列育師叢書”,其中包括《國中教學一百問》、《中學教學簡明教程》、《中學班主任工作技巧》等教學工具書。1992年12月,以學校為依託的邢台教育科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在學校召開。1993年制定了《學術委員會工作條例》,明確了學術委員會的性質,規定了學術委員會的任務、職責和工作程式。1994年5月31日,河北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學校召開,校長邊守正任河北陶研會常務副會長。1994年出版了《邢台師專建校八十五周年論文集》。
適應教育發展對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師學歷層次的要求,學校加強了師資隊伍的建設。學校制訂了《教師工作條例》、《教學質量檢查制度》、《教師系列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核辦法》和《關於中青年教師提高的若干規定》等8項專項制度,從教師的教學、科研、業務學習提高等方面全面要求。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制定了“傳幫帶”和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制度。建立起中年骨幹教師支援實習基地和青年教師到基層鍛鍊的制度。針對師資學歷、職稱和年齡結構不盡合理狀況,學校制訂了《邢台師專師資需求及培訓規化1993——2000年)》。學校努力提高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一是將學歷層次提高作為隊伍建設的基本目標;二是重點抓好在職進修;三是強化教師的常規培訓。1995年底學校有教授2人,副教授30人,講師(包括會計師、館員、主治醫師、工程師)111人。通過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學生管理和後勤管理方面也取得明顯成就。學生管理方面,主要有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學生幹部隊伍培養、“特殊治理月”活動等都對保證教風學風的持續好轉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要有1990年的“學雷鋒、樹新風”活動,1993年的“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系列教育活動”, 1995年的“雙學”(學理論、學英模)活動、“樹、守、比、看”活動和“學生書記聯絡員制度”。後勤改革也有力支持了學校的工作推進,1985年,學校被評為省高校後勤系統先進單位,其他如完善承包制度、改善教職員工生活環境、改進管理體制、提高后勤服務質量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成績。
邢台師範專科學校時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階段,又處於文革以後幹部人才比較缺乏時期,所以她為邢台中等教育的發展和幹部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學校發展史上平穩上升的關鍵時期。從1984年師專成立到1996年三校合併,學校為國家培養和培訓近萬名人才,其中不少人在社會各行各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邢台教育和其他各項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邢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96——2002)
為了加快邢台市教育事業發展,最佳化教育結構,合理使用教育資源。1996年3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委員會備案,邢台師範專科學校、邢台教育學院和邢台市經濟管理幹部學校合併,成立邢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97年,學校領導班子正式組成,谷志科任黨委書記,邊守正任黨委副書記、校長。學校經過整合後的教學系(室)達到了15個:中文系、外語系、政史系、音樂系、美術系、數學系、物理系、地理系、生物化學系、體育系、工經系、貿經系、財會系、基礎部和馬列主義教研室。
為推進學校改革與發展,全方位提高學校的整體育人功能和育人質量,2000年以來學校實施“五大工程”建設方案:一是學歷和學識水平提高工程;二是教學設備和手段現代化工程;三是校園擴建工程;四是文明校園建設工程;五是教育產業開發工程。五大工程建設,從硬體與軟體兩個方面迅速增強整體辦學實力。2001年7月25日,國家教育部院校設定專家組對學校整體工作給予肯定,根據河北省高校分布情況,在南部地區建立一所本科院校是非常必要的,邢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已經具備了本科院校的要求,且呈快速發展的態勢,改建本科院校是切實可行的。
這一階段學校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教學工作思路,堅持以教學質量為中心,紮實穩步的推進教學改革、教學基本建設和教學管理工作,使教育教學工作與時代同行:一、明確辦學指導思想,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教育教學模式,學校以“育人為中心,教學為主體,管理是生命,政治是靈魂”為工作總體方針,堅持走“以改革求發展,以特色求生存”的發展道路,實行養成教育和成才教育雙元啟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礎教育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二、科學規劃,構建新的學科專業體系,在重點發展本科專業的同時,以經濟管理類專業改造為龍頭,全面啟動教育類專業的改革並增加學科門類建設;三、改革教學內容,加強優質課程建設;四、加強教學管理,促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五、探索國際合作辦學模式,2000年,學校開始與澳大利亞亨姆斯格蘭學院合作開設國際商務企業管理專業,該專業採用澳方教學計畫、英文教材和考核方式。 為完善科研體系管理,1996年,學校成立了科研科,由此,科研工作逐步納入規範化管理。1997年4月,學校召開了第一次科研工作會議,提出了今後科研工作的方針:“突出重點,強調特色,拓展領域,全面提高”的十六字方針,為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次科研工作會議是在學校取得豐碩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召開的,學校有13個課題通過了省級和國家級立項,其中,“現代少年”課題組的研究課題《青春期教育及“現代少年”課程的實驗研究》通過了國家級重點立項。為了總結十多年的科研工作,並對今後的工作產生積極影響和作用,1999年底,學校科研科收集了學校廣大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十幾年來認真探索、辛勤耕耘的豐碩成果編寫了《科研成果彙編》。
學生工作也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學校把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常規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來抓,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配合與紮實有效的努力,學校的整體育人工作不斷躍上新台階,素質教育卓有成效。三校合併後的後勤工作,加大了改革的力度。1996年3月,學校強調後勤工作“以服務為中心,以育人為目的”。同年後期,後勤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總務處設後勤保障總公司下設6個分公司。1997年8月份在承德召開的全省後勤改革調度會上,學校在原定的10所首批改革試點院校中被列為第一個試點。10月初,省教委、省後勤工作研究會派人到學校就後勤改革進行調研,指出“邢師高專是一個很好的典型。”12月24日省教委及省高校後勤工作研究會組織全省高校領導到本校參觀指導後勤工作。新校園建設也是這一階段的重中之重。1996年三校合併後,學校分為北院、南院、東院三個教學區。面對學校發展的新形勢,學校領導以改革的膽略,對學校擴展戰略果斷作出了重大的擴建調整,變“南遷”為“北擴”,並提交市政府批准。1999年8月2日,馬蘭翠市長等一行6人到學校視察,專門聽取了學校校園建設南遷變北擴的方案。8月11日,南遷變北擴方案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順利通過。由此實現了學校發展變遷至關重要的戰略布局。
邢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時期為社會培養和培訓了近萬名各類人才,他們分布在各個行業,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那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百年學校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96年三校合併有力地整合了邢台市高等教育資源,奠定學校由師範教育向綜合性高校邁進的基石。邢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搶占冀南教育制高點,為學校成為冀南名校和順利升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2014年,由邢台縣研究所組織申報、河北邢州棗業有限公司承擔的《河北邢台酸棗省級農業科技園區》項目通過評審,正式列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在建項目。
2014年,該校15項科研成果喜獲邢台市第六屆優秀教育科研、教學實驗成果獎,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
2013年,河北省科技廳自籌經費計畫項目評審結果揭曉,經專家評審該校共6項課題獲準立項。
2013年該校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孟艷副教授申報的項目“熱無序對有機材料中載流子動力學性質影響研究”獲得2013年度理論物理專款“博士研究人員啟動項目”資助(項目批准號11347171),資助經費總額為5萬元,實現了該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零的突破。
2013年,該院五項科研成果獲得邢台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四項。
科研平台
邢台學院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邢台學院巨鹿縣研究所
邢台學院邢台縣研究所
邢台學院城鎮化研究所
邢台學院工業化研究所
邢台學院文化建設研究所
邢台市邢窯研究所
邢台學院煤化工研究所
邢台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邢台學院教師教育研究所
邢台學院房地產研究所
邢台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中心
邢台學院大氣環境研究所
邢台學院地方音樂研究所
邢台學院區域規劃研究中心
邢台學院市場行銷研究中心
邢台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邢台學院健康促進研究中心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學校設有18個二級學院(系部),76個本專科專業,涵蓋文、理、工、經、法、管、史、教育、藝術9個學科。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被評定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人才培養創新高地和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美術學、國際貿易學、會計學被批准為省級重點發展學科。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1243人,教師91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60人,博士、碩士543人。
教學建設
學校圖書館藏書98.4萬冊,儀器設備總值9385萬元,電子圖書220餘萬種。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圖為學校原校址校門,並標有“1910”建校時間。周圍標有“邢台學院”及“XingTai University”的中英文校名。
校風
樂學善思,求真尚行 出處及原義
1、樂學:“樂”取自《詩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強調將做學問、學習作為一種樂趣。
2、善思:意取自刁包《易酌》:“聖賢道理,須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學而不思則罔”。指在學習和研究中,應勤于思索,善於思考,不斷汲取和創造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學習和研究效果。
3、求真:出自陶行知先生的格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強調培養學生知行(德、智)統一,使學生知行達到和諧統一,成為真、善、美的人;同時強調“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在學習和研究上,要不斷追求和探索真理,勇於探索、創造。
4、“尚行”:取自《皇極經世書 觀物篇》“夫天下將治,則人必尚行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言也。尚行則篤實之風行焉;尚言則詭譎之風行焉。”提倡實際行動,強調要重視實踐、尊崇實踐,崇尚把所學知識落在實處,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服務國家、貢獻民族、推動發展。
寓意
1、“樂學善思”既是對學校尊師樂學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師生學問態度、學習態度的要求和總結。
2、“求真尚行”,強調教學與實踐統一,知行統一,是學校一貫追求真理、追求真知、求做真人、重視實踐的真實校風、教風和工作作風的寫照。
新意
“樂學善思,求真尚行”作為校風,既是是對學校辦學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學風、教風和工作作風的總結,也是社會發展對學院人才培養的要求。
校訓
純德實學 出處及原義
“純德實學”出自元朝齊履謙(元朝太史院使)《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七年,詔內外官年及七十,並聽致仕。公以舊臣,且朝廷所施為,獨不許其請。至今,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仕者,鹹自公始。延祐三年某月日卒,年八十六,公以純德實學為世師法,然其不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學;二曰歷數之學;三曰儀象制度之學”。純德即高尚的道德,純真的情操;實學,即學以致用,用自己的知識造福社會,造福人類。純德實學是對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的道德品格和科學精神的高度評價。(右圖為
李嵐清同志題寫的邢台學院校訓)
寓意
1、純德:即培養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
2、實學:強調求實態度,強調學以致用,服務社會。
新意
1、純德實學作為校訓,反映了邢台學院作為邢台地方高校,要傳承郭守敬這種精神,並以郭守敬精神為指引,培養社會需要之實用人才,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激勵、指引作用。
2、純德實學作為校訓,對師生政治思想追求、道德情操培養和專業學習提出了目標要求,強調知行和一、得才兼備;強調學以致用,服務社會。體現了學校“建設教學套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套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定位。
校歌
《邢台學院校歌》
東臨運河,西靠太行,
一所古老的學府矗立在冀南大地上。
春華秋實,百年滄桑,
你用深厚的底蘊滋潤著桃李芬芳。
啊,邢台學院,
薪火相傳,源遠流長,
純德實學,理想飛揚。
你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溫馨,
你的每個赤子都是那么閃亮。
守敬故里,抗大故鄉,
一顆燦爛的明珠鑲嵌在祖國胸膛上。
八方學子,匯聚一堂,
你用薄發的力量展示著民族希望。
啊,邢台學院,
樂學善思,行健自強,
求真尚行,勇於擔當。
我們每顆熱心甘願為你奉獻,
我們千萬赤子攜手再創輝煌。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 院長:王建勛 |
| 副院長:張振朝 |
紀委書記:陳國才 | 副院長:傅恆傑 |
| 副院長:朱金亮 |
| 副院長:蔡振禹 |
歷任領導
邢台學院歷任校長一覽表
姓名 | 任期 | 籍貫 | 備註 |
王用先 |
|
| 任代理監督 |
劉書劍 | 1910- | 河北衡水縣 | 字光斗 |
燕世奇 | -1924 | 河北定縣 | 字友三 |
陳凱之 | 1924-1928 | 山東省 |
|
尹全智 | 1928 |
|
|
胡勤業 | 1928-1931 | 河北沙河縣 | 字進德 |
孫紹堂 | 1931-1932 | 河北深澤縣 | 字蔭南 |
孟憲 | 1932-1935 | 河北永年縣 | 字福堂 |
張陳卿 | 1935-1937.7 | 河北無極縣 |
|
王琳 | 1941-1943 | 河北通縣 |
|
高均 | 1943-1944 | 河北房山縣 |
|
蘇文忠 | 1944-1945 | 天津市薊縣 |
|
王永烈 | 1945-1948 | 山東掖縣 |
|
李子康 | 1948 |
|
|
曹瑋 | 1948-1950 | 山東新泰縣 |
|
李培淮 | 1950-1953 | 河北隆堯縣 |
|
米志剛 | 1953-1955 | 河北臨城縣 |
|
高九峰 | 1955-1956 | 河北元氏縣 |
|
劉抱良 | 1956-1958 | 河北威縣 |
|
賀光欣 | 1958-1959 | 河南省 |
|
於君獻 | 1960-1961 | 河北威縣 |
|
武宗聖 | 1962-1968 | 河北巨鹿縣 |
|
王一民 | 1968-1970 | 河北威縣 | 革委會主任 |
高化魯 | 1970-1972 | 河北衡水縣 | 革委會主任 |
邵星 | 1972-1978 | 河北內丘縣 | 革委會主任 |
溫玉波 | 1978-1984 | 河北任縣 |
|
陳振宇 | 1984.6-1986.1 | 河北玉田縣 |
|
邊守正 | 1986.2-2003.12 | 北京市 | 邢師高專 |
邊守正 | 2003.12—2005.11 | 北京市 | 邢台學院 |
王建勛 | 2005.11- | 河北晉州市 | 邢台學院 |
邢台學院歷任黨委書記一覽表
姓 名
| 任 期
| 備 注
|
邵 星
| 1972.8 -1978.5
| 河北省邢台地區師範學校
|
溫玉波
| 1978.11-1984.5
| 河北邢台師範學校
|
趙志印(副書記)
| 1984.6-1989.9
| 1984.6-1985.11主持邢台師範專科學校黨委工作
|
姬金銳(副書記)
| 1985.12-1989.11
| 主持邢台師範專科學校黨委工作
|
常中秋
| 1989.12-1996.2
| 邢台師範專科學校
|
邊守正
| 1996.7-1996.9
| 邢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臨時黨委書記主持工作
|
谷志科
| 1996.10-2003.9
| 邢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谷志科
| 2003.10-2012.5
| 邢台學院
|
李相佑 | 2012.5-今 | 邢台學院 |
校園環境
學校總占地面積943.16畝(另有發展預留用地758畝),建築面積33.88萬平方米,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7萬餘名。